劉 丹,唐莉娟,卜三平,馬 博(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841000)
蜱是一類非常常見且種類繁多的節肢動物,可以通過吸血傳播,貯存多種蜱傳病的病原,并且在自然界中宿主多樣[1]。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蜱種可分為3科18屬896種,截止目前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有2科10屬121種[2-4]。以往的研究表明,蜱的分布與地勢、地形、海拔、植被分布等多種地理環境緊密相關,中國領土面積960萬km2,包含多種地形地貌、物種資源豐富多樣,蜱蟲種類和分布情況也隨之不同。
新 疆 和 碩 縣 位 于 東 經86°37′~88°22′,北 緯41°25′~41°22′之間,地處新疆中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平均海拔1086m,含有荒漠半荒漠、戈壁綠洲、草原或半荒漠草原、山地等多種生境。經濟以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為主,家畜數量較多。近年來,隨著蜱蟲的大量滋生,牛羊的健康養殖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新疆和碩縣三種不同生境蜱蟲的種類進行調查研究,為蜱蟲種類分布與生境相關性提供基礎依據。
1.1 標本采集:2019年2~5月在新疆和碩縣的烏什塔拉鄉、新塔熱鄉、乃仁克鄉采用動物體表檢查法從綿羊身上采集寄生蜱,裝入昆蟲管中,帶回實驗室進行鑒定。
1.2 蜱形態學鑒定分析: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和體視解剖顯微鏡,根據蜱的盾板、氣門板、假頭基等形態學特征[5,6]對采集到的蜱進行觀察,初步鑒定蜱蟲種類。
1.3 DNA提取:各選取6只不同種類的蜱進行基因組提取,先經75%酒精浸泡20min徹底消除體外污染物后,再經雙蒸水清洗2遍以上,吸干剩余水分后按照D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提取蜱基因組DNA。
1.4 蜱的分子學鑒定:參照文獻[7],以蜱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與電泳,陽性產物回收后進行測序分析。
2.1 PCR擴增結果:經過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所有樣本均能獲得460bp的DNA條帶(圖1)。

圖1 蜱線粒體16s rDNA基因PCR擴增結果
2.2 蜱種鑒定:和碩縣的三種生境共采集到281只蜱,來自于2屬2種,蜱蟲采集的生境、數量及種類見表1。其中,亞洲璃眼蜱占捕獲總數的87.90%(247/281),圖蘭扇頭蜱占總數的12.10%(34/281),該地的優勢蜱種為亞洲璃眼蜱。

表1 新疆和碩縣蜱的生境、數量及種類分布
2.3 蜱種分布特點:和碩縣三種生境內均有亞洲璃眼蜱,圖蘭扇頭蜱僅分布在烏什塔拉鄉。和碩縣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東部,有胡楊林、梭梭等植被的生長,符合亞洲璃眼蜱的生存條件。而圖蘭扇頭蜱以鹽漬化荒漠、半荒漠及綠洲為主,烏什塔拉鄉剛好具備其分布的生境。
新疆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6,已發現的蜱蟲種類豐富且多樣,其分布與地形、地勢、植被等條件密切相關。以往的調查多圍繞塔里木盆地、準喝爾盆地以及阿勒泰地區等區系開展,呈現出不同地區、不同生境的蜱種分布存在差異的特點[8-10]。和碩縣位于天山南麓,為中溫帶干旱性大陸氣候,境內有多條河流穿過,涵蓋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壁、沙漠和平原綠洲多種生境,能夠滿足蜱蟲的生活條件。同時,和碩縣以養殖羊、牛、駱駝等動物為主,采用放牧與圈養結合的方式進行飼養,蜱蟲能夠很容易接觸到動物并進行寄生和繁殖。該地既往的蜱種調查研究較少,蜱的分布特點也尚不清楚。本研究經調查發現和碩縣采集到的蜱隸屬2屬2種,亞洲璃眼蜱分布廣泛,平原、山地、草原均有出現,為和碩縣內的優勢蜱種。圖蘭扇頭蜱數量較少,僅在中部平原的烏什塔拉鄉出現。這與孫響[11]、張桂林[12]的前期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亞洲國家都有亞洲璃眼蜱的分布,可在綿羊、山羊、牛等家畜以及野兔、刺猬等動物體表寄生,有時也可侵擾人類[13]。作為新疆的優勢蜱種之一,亞洲璃眼蜱主要生活在準噶爾盆地的鹽漬化荒地、荒漠化草原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林灌叢、梭梭當中。和碩縣的地理位置剛好符合亞洲璃眼蜱的生存條件,發達的畜牧業和多樣的植被條件,有利于亞洲璃眼蜱的孳生與存活。
圖蘭扇頭蜱在中國、伊朗、蘇聯、印度以及歐洲等國家均有發現[14],幾乎覆蓋了新疆整個塔里木盆地地區以及部分天山及伊犁河谷[15,16]。本研究中,圖蘭扇頭蜱僅分布在和碩縣的烏什塔拉鄉,且數量較少,考慮與氣候變化、地理環境有關。
作為巴州和南疆的重要門戶,和碩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人員往來密集。隨著養殖業和旅游業等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蜱與家畜、農牧民、游客的接觸日益增多,潛在的蜱傳病不容忽視。因此,充分掌握蜱種的分布特點,有利于進一步為蜱蟲的有效控制甚至凈化消滅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