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總工程師 吳宏剛

吳宏剛總工程師
隨著信息時代數字化的發展,“智慧”成為大勢所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醫療等。人類本身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生命,除人類之外沒有任何生命能稱為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模仿人類,模仿我們各種各樣的感官,例如眼耳口鼻、觸覺、聽覺、視覺等。通過感官再傳入神經網、大腦,最后判斷發生了什么以及怎么做,這就是智慧。未來的城市、交通、生活等各方面都將是智慧的,像人一樣能深入地感知、互聯,智能地應用、協同。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興起,為這些系統賦能,使其具備與人腦接近的、或者是相當的智慧水平。
當前國家發展交通業,就必須構建立體交通網,智慧民航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舉措。隨著民航運輸量越來越大,空域也愈發復雜,以后還有大量的無人航空器在天空運行,因此未來智慧民航具有非常大的需求。同時,機場也會更加繁忙,有越來越多的飛機和保障車輛等,運行的難度也會日益增加。若在這樣的場景下不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慧民航的大腦,我們將無法面對未來的巨大挑戰。
交通運輸系統本質上就是運人和運貨。未來我們的遠景就是希望旅客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例如不再需要將行李拎到機場,未來可以實現在家門口托運,到了目的地就能看到行李;在機場不用乘坐出租車或者大巴,而是乘坐空中出租就能到達機場。在機場可以體驗無感式安檢,甚至還有機器人服務。在空中的飛行也是無感的,有非常便捷的網絡可供使用。此外,也不會再出現飛機延誤的問題,即使真的出現延誤也會提前告知具體延誤的時間,從而可以在這個時間選擇去別的地方。
在貨運方面,民航航空的增長仍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但是未來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貨運將是整個航空物流發展的新起點。例如目前在上海訂購汶川的車厘子或者甘孜州的松茸,實現在五個小時內送到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無人航空貨運系統進入了大規模應用,就可以輕松實現。農戶采摘的車厘子、松茸送到支線機場、干線機場后,一天內就可以實現送往全球。
實現未來的智慧民航需要有幾大技術體系去支撐。智慧民航的特征包括深度感知、互聯、智能應用、協同。這幾方面都需要不斷創新,包括全要素的多源智能感知、空天地一體化的互聯互通、航空系統的數字孿生和多元主體的智慧協同。
全要素的多源智能感知,即解決透徹的深度感知。當前視頻攝像頭的增多帶來海量的數據。此外還有各類物聯網的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在生活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未來還存在更先進的、更新型的傳感器。同時,我們還要對整個航空運輸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感知,進行不停地革新,讓網絡更通暢,速度更快。
通過以上技術的賦能,未來就可以建立完整的、真正的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數字孿生系統。人腦對于大千世界的認識的本質就是將所有的感覺、視力、聽力、味覺、觸覺等映射到大腦中,形成映像。數字孿生技術也是如此,將物理世界的東西映射到電腦和機器中,形成一個模擬的、數字的、孿生的,跟真實世界一一對應的數字世界。有了這個技術后,在機場、空管、航空公司的運行方面就可以從中提取所需要的內容進行分析。
最后要多元主體智慧地協同。基于上述數字孿生技術,能分析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智慧協同。因此,這四個技術體系就構成了未來要支撐智慧民航整體技術架構。

民航二所在過去十來年做了很多的嘗試,在許多領域都研發了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在機場,我們做了防跑道侵入、跑道FOD探測、A-CDM、行李跟蹤等項目。這些可以歸納到感知、互聯、孿生、協同中。
民航二所在上海虹橋機場做的基于跑道狀態燈的防止跑道侵入系統。當時的感知只有SMR場監雷達,但我們發現該場監雷達有虛警,因此通過增加傳感器,即場面多點定位系統,讓飛機定位更加準確,并且還可以減少虛警頻率,從而在感知方面有所增強。其次我們還安裝了AeroMACS網絡,以及光纖網絡和寬帶電力載波網絡,對燈光進行控制,對車輛的數據進行傳輸,將所有數據傳回后形成機場、空中到地面飛行器、車輛運行的態勢,即數字孿生。之后再通過決策來控制燈光,若跑道被占用,燈光就亮紅色的燈提醒飛行員。這就是整個體系,這個體系完全印證了智慧民航的技術組織架構。在和田機場,我們已經部署了防止跑道侵入系統并竣工驗收。
在跑道外來物探測系統方面,目前我們在大興機場的傳感器上做了大量工作,將大大增強雷近距離雷達、遠距離雷達,光學攝像頭、星光攝像機等感知能力。再通過光纖把數據傳回指揮中心、飛行區管理部中心進行分析識別是什么異物,以及要不要處理。目前的實現方式仍然是人工處理,但是現在要做的是利用機器人去處理。
機場協同決策系統A-CDM,也要匯集空管、機場、航空公司的數據,從而給出更加準確的推出放行時間,提高效率。目前這個系統在廣州做了很好的嘗試。
行李全流程的跟蹤系統,通過在行李上面安裝的RFID芯片,可以智能感知,全程覆蓋12個節點、18個環節。在大興機場,通過手機APP就能夠了解行李在哪里、什么時候該去提取行李等。
我們還做了機場運行品質分析平臺,將機場集團的各個成員機場數據匯總,實現支撐整個機場的一體化運行,對機場運行的品質進行分析和評估。在智慧空管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例如數字孿生,將空管數據進行融合,形成空中交通的運行態勢,進行實時展示。同時,各個環節可以進行智慧協同、遠程地指揮等。我們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所做的空地一體化管控平臺,可以更好地對空管的運行資源進行優化和控制。
我們在天府機場做的塔臺終端區一體化管制中心,能夠實現區管、塔臺和終端區的數據匯集,實現對兩市三場,即雙流、天府、綿陽機場的運行進行有效管控。
我們還做了智慧遠程塔臺的實踐。利用傳感器,通過全景視頻監控遠程地傳到異地,再結合ADS-B、多點定位以及其它一些場面監視設備形成有效融合。再通過通信系統對遠程飛機進行管控。目前已經在新疆、內蒙進行了有效實踐。
我們還有通航飛行的服務平臺。目前在通航飛機監視方面仍存在困難,因此我們在通航機載設備上增加了設備,北斗等導航能夠通過ADS-B數據鏈、4G、5G信號、北斗信號下傳。多種數據模式可以將整個低空通航飛機的態勢進行監視和控制。現在已經在湖南通航安裝了50余套機載設備,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應用驗證。
在智慧航司方面,我們做了國航全球地面航班保障平臺。利用數據中臺技術搭建國航地面保障的大數據平臺,提升了整個國航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治理能力,優化了航班的全流程監控數據,也強化了決策能力。
在智慧監管方面,我們整合了空管、機場、航司的運行數據,實現了對很多監管事項非現場的遠程監管,構建了一體化安全監管平臺。這是在黑龍江監管局做的非現場監管的首次嘗試。我們發現遠程檢查接入的視頻、各種各樣的數據的發現率遠高于現場的發現率。我們還嘗試利用AR眼鏡來輔助監察員,對很多現場監管的事項進行監察。通過AR攝像頭采集數據,通過網絡將數據傳回后臺的數據中心,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來識別監管的業務,進行提醒。
我們在四個應用場景中做了一些嘗試,但還遠遠不夠,無法滿足我們對未來智慧民航的建設需求。因此在民航局和四川省的支持之下,正在建設國內首個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其中包含大量先進的研究中心和平臺,包括全域空管仿真中心、實地機場模擬驗證中心,還有大量高端、尖端的實驗室,都將為智慧民航建設提供支撐。
我們有16個民航示范驗證中心和其他一些平臺。要對智能感知、互聯互通、數字孿生和智慧協同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開展研發,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最后,智慧民航已經在路上。相信經過15年、甚至30年的發展,智慧民航一定能夠實現。在民航局的領導下,在行業內外各個科研機構、所有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的基礎平臺支撐下,智慧民航之路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走得越來越快,最后一定會實現“人便于行,物暢于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