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喜
【寫作指引】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新詩單元,集中推出一組新詩: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余光中的《鄉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穆旦的《我看》,這些詩長短不一,無不充滿真情,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寫作導航】
其實,新詩于我們并不陌生,七下的《黃河頌》,八上的《回延安》都是新詩。至于寫新詩,從小學到初中,我們也沒少實踐。今天,就讓我們重溫新詩,學做詩人。
師:同學們,九上第一單元推出一組新詩,寫作訓練任務也是學寫新詩。老師知道,不少同學也創作了不少新詩,有幾首還寫得像模像樣。今天,我們都來當回詩人,認認真真地“秀一把”。
生:現代詩歌形式自由卻不失韻味。我們也寫過詩,可讓我們創作新詩,不少同學感覺是狗吃刺猬——無從下手。周老師,聽說您之前有幾個寫新詩寫得不錯的學生,您能給我們講一講新詩的一些寫作技巧嗎?
師:其實,新詩和其他文體一樣,都有章可循。要想寫好新詩,還是要了解新詩特點,遵循其規律。我們不妨先來讀一讀曉露同學創作的現代詩:
分行書寫是詩歌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最明顯的標志。當然,現代詩不像格律詩、詞那樣,對行數、每行的字數有嚴格限制,是否押韻也沒有種種限定,可押韻也可不押韻。
現代詩歌在長短上沒有限制,但與其他文體相比,篇幅較短,而詩的內容在時空上往往跨度很大,現代詩常常具有一定跳躍性。《耕者》是一篇贊美父親的詩歌。第一節用“犁鏵”“老繭”意象,突顯出父親的勤勞;詩的第二節寫“我”的奮斗;第三節“我”肩負父輩希望——“我這粒種子”“結出最豐碩的果實”。再如《鄉愁》這首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呀”“而現在”,跳躍性就更明顯。
現代詩講究節奏,包括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還有語氣的輕重緩急,二者必須協調一致,才會朗朗上口。《耕者》詩行長短相間,音調抑揚頓挫,節奏感強,表意含蓄,值得一讀。
當然,現代詩也要選擇意象,注重營造優美的意境。也就是要把詩人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形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耕者》第一節用“犁鏵”“老繭”意象,突顯出父親的勤勞。父親的勤勞與執著,正是為了“告別清貧的炊煙”“向幸福求索”,一個勤勞而有追求的父親形象就躍然紙上。
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周老師,結合《耕者》分析,我們對如何寫好新詩有了更明晰的認識。您能不能再給我們提煉分析一下?
師:好。首先,寫詩要確定寫作主題。詩言志,歌言情。詩歌創造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要抒發真情實感,表明作者心志。一句話,新詩要有明確的主題。余光中的《鄉愁》主題是家國之思,抒發了詩人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情感。從“鄉愁”這一題目可以看出,詩人動筆之前早已確定主題,鄉愁已縈繞在詩人心中多年。
其次,要捕捉典型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就是詩歌所展示的生活圖畫,詩人將其主觀情感融入到生活中的人、物和自然景象之中,這些人、物、景就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詩人抒情的主人公。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被暴風雨打擊土地”的“鳥”, 這只“鳥”是一位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愛國者。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寄寓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
第三,要尋找新穎意象。“兩足不成鼎,缺象不成詩。”由此可見,詩歌意象的重要。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詩人借意象來表現自我,來寄托主觀情思。艾青《我愛這土地》借“一只鳥”之口表達對土地的深深愛戀。《你是人間四月天》里那點點的笑意,那輕柔的風聲,那鵝黃,是初放的生命;那綠色,蘊含著無限的生機。那柔嫩的生命,新鮮的景色,在這樣的季節里泛著神圣的光。在這樣的季節里,“你”已超越季節,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伴春飛翔的燕子。不妨再欣賞《我的學費》:
耕 者
湖北省宜都市外國語學校 曉 露
父親是耕者,
用犁鏵在黑土地上,
向幸福求索,
沒人看見。
緊握犁鏵的老繭,
正悄然回首,
告別清貧的炊煙。
失敗了,氣餒了,
就想起了父親。
回想他播種時的那份認真與執著。
不由地唱起他汗濕的詩歌,
點燃我生命的亮度。
就讓我這粒種子,
結出最豐碩的果實吧!
我的學費
湖北省宜都市外國語學校 吉 元
我的學費
是父親握鋤的老繭
我的學費
是母親的背疼腰酸
我的學費
是父親臉上刀刻的皺紋
我的學費
是母親頭上被歲月漂白的霜發
我的學費
是父親永遠擰緊的眉頭
我的學費
是母親心中解不開的疙瘩
我的學費
是父母牙縫里長出的希望
我的學費
是父母放飛的永遠歌謠
《我的學費》用“我的學費”靈活穿插,引出描繪父親母親特定意象:詩的第一節,父親“握鋤的老繭”,母親的“背疼腰酸”, 第二節父親“永遠擰緊的眉結”,母親“心中解不開的疙瘩”。
第四,寫詩要抒發真情實感。詩歌注重抒情,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抒胸臆,另一種是借物抒情,即借助一定事物寄托感情。如《鄉愁》,詩人借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詩人濃濃的鄉愁,讓讀者久久回味。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暴風雨打擊著土地”隱喻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表達人民的悲憤和激怒;“溫柔的黎明”表達人民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第五,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要靈活運用修辭。詩要高度地概括生活,就需要用最精練的語言去刻畫鮮明的藝術形象;詩要抒發強烈的感情,就需要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強化詩的感情。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象征、對比、夸張、對偶、擬人、反復,采用不同的修辭格會取得不同的表達效果。如《我的學費》四節同中有異,詩歌采用呼告、比喻、間隔反復的修辭手法。
寫詩要重視韻律與分行,特別是分行書寫。韻律是詩歌不可或缺的。有人說,“韻腳”是詩歌的方向盤,像船只一樣,詩歌靠著它航行前進。詩句的末字韻母相近,詠唱起來就有一種動人的音韻美。可根據表達需要,在不損害詩歌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雙句押韻。
詩歌一般采用分行排列形式,詩歌分行沒有固定要求,自由度比較大,往往根據內心情感自然流露的需要,但要注意詩句的長短相對統一,句意相對完整,音韻相對和諧。所寫詩歌內容、情感包括幾個層次,可以分為幾節來排列。
【妙筆生花】
請以﹃我愛你,我美麗的校園﹄為題,寫一首新詩,小試牛刀!描寫校園動人的景色,抒發心中的真情。相信,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