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云
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所以,閱讀《想贏的男孩》這本書,我們會很容易聯想到自己,他的笨拙,他的天真,他的一顆想贏的心,他屢次被生活拋到谷底卻依舊陽光溫暖的笑容……
一直輸的辛可夫
辛可夫就像小時候的你我一樣,特別想贏:誰長的個頭兒最高?誰跑得最快?誰打嗝打得最響?……很遺憾,在跟同伴所有的較量中,辛可夫從來沒贏過。
終于上學了,上學第一天,他就給他媽媽惹了麻煩,附近的孩子都是媽媽送到學校,可是他卻趁媽媽在樓上穿衣打扮的當口,自己跑去了學校。不僅如此,他還戴著一頂長頸鹿的怪帽子,引起了全體人的注意和老師的擔憂。果真,在以后的校園生活中,他經常笑得停不下來,讓老師和全班同學都上不了課,老師給他的評語是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問題;他喜歡踢足球,全場上躥下跳卻總是踢不到球,踢不上球也就罷了,他總是踢傷隊友甚至是裁判;他的字寫得慘不忍睹,把老師氣得雙手扭成一團,向著墻角大吼,他自己卻不知道慘不忍睹的意思,還向父母自豪地宣布:我的字真是慘不忍睹;在戶外運動日的時候,他的隊友冷笑著對他說,你就是個廢物,沒用的廢物;他想做餅干給同伴吃,可是卻把廚房搞得一團糟,惹得想指導的媽媽一個勁兒地說:請老天爺幫幫忙……
是的,沒有獎狀,沒有贊美,沒有朋友,辛可夫就像安徒生童話里那只丑小鴨,在成長的道路上一直輸。
一直努力的辛可夫
辛可夫不是優秀生,但這不妨礙他熱愛校園,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學校,連周六都想去上學;他的字寫得難看,但是在親子工作日那天,他仍然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了一百封信,并把它們都投了出去;沒人愿意和他一起踢球,但是他堅持傻傻地瞪著球員邦斯的額頭,不肯退去,在他的注視下,邦斯既迷惑又震驚,他終于認可辛可夫成為他的隊友。
辛可夫每節課都要舉手回答問題,總是答錯五次他才能答對一次,然而錯得越多,他就越要搶答;辛可夫在老師有事不能清洗黑板的時候,主動站到椅子上用濕海綿清洗黑板的最上方,他的行為獲得老師的肯定和全班同學的掌聲;辛可夫在學校管弦樂隊練習的時候,老是跑調,但是在畢業典禮演奏時,他真誠的淚水還是打動了老師,老師似乎也要哭了;當他成為兩個球隊挑剩的人時,竟然不識趣地不肯離開,他不怕被晾在一邊,不怕被羞辱,他只是傻傻地一直盯著挑選者……
是的,辛可夫一直輸,但是他從來不怕輸,他的堅韌和執著讓他勇往直前,永不言棄;他傻傻的堅持讓輕視他的人看到一股說不出的力量。
一直善良的辛可夫
辛可夫很在意球賽的輸贏,因為他很少贏,當他的球隊獲得冠軍的時候,他樂瘋了,試著用頭部倒立,對著菠莉的臉大叫:我們是冠軍!他甚至爬到爸爸的肩膀上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冠軍!但是,即使他這么在意這個冠軍,當他發現輸了球賽的安德魯意志消沉、心情悲傷的時候,他忽然追過去,沖到安德魯面前,說:安德魯,給你。對于一個一直想贏卻一直輸的孩子,這座獎杯的價值可想而知,可是善良的辛可夫,就這樣把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給了友情。
在一個風雪之夜,辛可夫偶然聽說綁著帶子的女孩兒克勞蒂亞失蹤了,為了尋找她,他在風雪之夜走了七個小時,顧不得打雪戰的孩子用雪球砸他,顧不得媽媽在溫暖的家里等他,顧不得手凍得無處可放的寒冷,一直到連自己的腳都懶得抬起來了,最后凍昏在街頭……沒有人要求辛可夫這樣去做,也沒人教他這樣去做,但善良是他的本能,是他的天性。
是的,辛可夫一直輸,但是輸了成績,卻從未輸掉品格,他的善良為他的人生涂上一層光明的底色。
一直樂觀的辛可夫
巴頓將軍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背晒Φ娜瞬皇菑奈丛粨舻惯^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后、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就像辛可夫這樣,即使被人說成廢物,即使不被歡迎甚至尊重,可依然笑著對世界,深情地對自己,火熱地對生活。這種癡,這種傻,這種執,把他磨礪成一顆蒸不熟煮不爛的銅豌豆,形成他永遠樂觀向上的性格。
你看他,即使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也會笑著跟老師說謝謝;在畢業典禮上聽到校長喊自己的名字,抬腳走向校長時卻在全校師生面前摔了一個狗啃泥,引發觀眾席一陣爆笑,他也跟著笑起來,手忙腳亂地爬起來整理衣服,一個鞠躬再次走向校長;每當遇見新鮮事物,他依然會愉快地大叫:呦呵……
每個人都想贏,但不是每個人都像辛可夫這樣輸得起。和情商智商相比,逆商在孩子的成長中更加重要,因為沒有誰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尤其是現代的孩子們,他們平時被家人過度保護,就像是揣著一顆玻璃心在生活,大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小心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它們就碎了。這讓人何其痛哉!
本書的結局并沒有像電影《阿甘正傳》那樣出現奇跡,但是,讀者們可以去思考和想象,未來辛可夫會贏嗎?會創造奇跡嗎?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只需看看書里的這幾個人,就能相信,像辛可夫這樣善良執著、樂觀向上的孩子,一定會創造奇跡。比如,那個輸了智商卻贏了品格的郭靖,那個輸了健康卻贏了世界的保爾,那個輸了起點卻贏了尊重的簡·愛……
有人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想,也可以換成,人生是游戲,玩得起更輸得起。真的,能贏是能力,能輸是風度?;蛟S,我們如此努力,不是為了贏得人生,而是為了跌到谷底的時候輸得起。
同學們,如果你遇到了人生的溝溝坎坎,不妨想想辛可夫,想想他,或許你就會明白:誰都有顆想贏的心,但不是誰都輸得起。
(作者學校: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深河中學)
悅讀心分享:
同學們,看過《想贏的男孩》這本書,你從辛可夫的成長經歷中獲得哪些啟發?你覺得內因與外因哪一個對成長更重要?如果你也有跟辛可夫一樣的窘境,你將怎樣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