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珩


歲月無聲,時光不語,斗轉星移中便是滄海桑田。在大同,有這么一個地方,不僅有藍天綠地般的草原風光,還有被譽為“東方古人類文化搖籃”的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文化遺址,更有見證歷史滄桑的神奇地質地貌,它就是位于云州區杜莊鄉杜莊村的大同土林。
大同土林,是經過數萬年第四系上更新統馬蘭組和第四系下更新統泥河灣組共同演變形成的奇特地質地貌,由上百個高幾十米的土柱、土壁組成,當地人稱“石板溝”。它既不同于云南元謀土林,也不同于西藏阿里扎達土林,是黃土高原上的奇跡,也是目前華北地區唯一的土林景觀。2007年8月建立景區,占地面積約2700畝,是山西省著名旅游景點。
置身土林,那種古樸滄桑之感撲面而來,讓人內心震撼而又無比親切。放眼望去,那挺拔的土柱、那綿延的土墻,雖然歷經風雨,但神韻依然。只見褶皺、溝壑、洞穴、斷崖、高柱、長墻無序地排列組合,或如城堡孤懸、或如將軍列陣、或如大漠孤駝、或如猛虎臥崗……形成一個魔幻多變的世界。再看旁邊是一片寧靜的水域,在藍天白云、波光倒影中,土林更是亦真亦幻、美不勝收。不同角度、不同距離、不同時間的土林之美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是攝影愛好者青睞之地。
在距今200多萬年到10萬年前,這里曾是一個古湖泊,湖泊的沉積物叫泥河灣組地層。在土林東部有第四紀火山噴發,是我國著名的火山群。距今十幾萬年至一萬年間,地殼運動活躍,區域性大面積抬升,南部桑干河下切,形成2-3級階地,泥河灣期古湖消失,形成起伏不平的沖積平原。土林處于桑干河高、低兩級階地交接地帶陡坡的下方,東西兩側又有御河與坊城河側蝕,構造運動較為活躍、地表面狀水流沖刷較強,溝壑縱橫、土層風化破碎,有較多鹽堿析出。
由于具備了這樣的特殊地質背景,細溝在水、風等作用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被不斷侵蝕、剝蝕,逐漸擴展為寬溝,在寬溝邊緣形成高數十米至十余米的土柱或土壁,數百個土柱、土壁聚集在一起就構成規模較大的土林。土林上、下部顏色呈棕色和黃棕色,代表古湖水淺時的沉積物,土柱由沙石和黏質土交互組成,內含較多的鈣質和鐵質化學元素,土質堅硬,特別是頂部還有幾厘米比泥河灣組年輕的含鐵硬砂土層保護著土林不至崩塌。
這里也是遠古人類聚居繁衍地,在杜莊遺址開掘剖面下的“泥河灣層”,遠古人類的痕跡就隱藏在這漫長的時間曠野里,3萬年歷史如云煙過眼。據統計,在杜莊遺址發掘點共發掘出近千件打制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而在杜莊遺址所在的石板溝兩岸以及附近的土林景區,就發現了十余處古人類活動遺址及化石點,對探索遠古人類發展及其文化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聆聽動人故事,體會歲月長歌。土林的美是詩意的,這種詩意不僅體現在千變萬化的獨特外形上,而且表現在歷經歲月洗禮的美的呈現上。走進土林就是走進歷史,那些褶皺紋理似乎在訴說著歷史長河里的風霜雪雨。這種美是經過歲月積淀的古樸厚重之美,在藍天白云、草原花海、碧波浩渺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韻味,讓人陶醉、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