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鶴賓
關鍵詞:逆境;心理復原力;團體輔導;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3-0053-03
【活動理念】
心理復原力(又稱心理彈性、抗逆性)是心理資本的四要素之一,指個體在遇到壓力、困難或挫折情境時能夠有效應對,從困境中恢復甚至反彈的能力,也就是對逆境的反彈能力。
本課在理論上借鑒了心理復原力的優勢視角理論(也稱3I理論),該理論認為心理復原力具有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內在優勢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三個部分。其中,“I have”指當遇到壓力或逆境的時候,我們外部所有的資源和支持能較好地幫助我們積極應對,比如父母支持、朋輩支持、老師引導等;“I am”指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的內部優勢是什么;“I can”指包括人際技巧、解決問題等能力,情緒調控,目標制定等。當遇到逆境的時候,個體思考自己曾經如何成功應對(即I can),對于積極應對當前逆境至關重要。
【學情分析】
近年來,關于高中生自殺/自傷的新聞屢見報端,部分學生面對和解決困難的勇氣和能力較弱,一旦遇到較大挫折,容易做出極端行為。在日常的心理輔導中不難發現,不少高中生在面臨學業、同伴關系、親子關系、自我意識、人生規劃等多種壓力時,容易沉浸在這些壓力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中,進而導致意識范圍狹窄,忽略事件背后自己所擁有的內外部積極資源,難以用發展的視角去應對,因此對改變現狀無力,最終很容易選擇逃避和放棄。
因此引導學生面對壓力、挫折等情境,發現并積極利用自己的內外部資源積極應對,最終從挫折、壓力情境中恢復甚至反彈,即具備心理復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活動領悟到,遇到壓力、困難、挫折等情境時,可以積極應對,從困難中恢復過來,甚至產生反彈;
方法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內在優勢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去積極應對逆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生命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能夠積極應對,以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曾遇到的逆境,以及如何通過3I理論積極應對并最終得以復原;
活動難點:學生能夠將3I理論應用到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在遇到逆境后能夠積極應對,得以恢復甚至反彈。
【活動方法】
教法:講授法、操作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學法:體驗式學習法、活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活動準備】
學生分組:7~8人一個小組;
準備教具,包括課件、標有序號“1”和“2”的兩顆雞蛋;
資料:心理復原力神器卡片包、“直面我的故事”卡片等。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
【活動時間】
40分鐘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一起來找碴(3分鐘)
教師借助“蛋事人生”話題,拿出兩顆雞蛋,引導學生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尋找兩只雞蛋的不同。
當學生提到(或被引導)兩只雞蛋有生熟的區別后,隨機找一位學生,通過從高處讓雞蛋降落的方式,驗證哪顆雞蛋是生哪顆雞蛋是熟的猜想。
驗證完學生的猜想后,教師引導:生雞蛋和熟雞蛋在遭遇碰撞、摔打等行為后,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熟雞蛋會在遭遇上述行為后,雖表皮有些破碎,依然能夠保持雞蛋的外形?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雞蛋煮熟后,內部固著,有了彈性,可以保護雞蛋避免破碎。
教師引導:我們心理上也有一個神奇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在遭遇困難、挫折等情境后,依然能夠保持和之前一樣的狀態。
引出本節課主題:心理復原力。
設計意圖:通過“一起來找碴”辨別兩只雞蛋有什么不同,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引出本課主題。
二、知識傳遞:什么是心理復原力?(2分鐘)
教師講授什么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是指人們遇到壓力、困難或挫折情境時,能夠有效應對,從困境中恢復甚至反彈的能力。
教師提問:從定義來看,要想體現出心理復原力,需要具備哪些特征?
學生回答:兩個特征——遭遇逆境、積極應對。
教師過渡:既然擁有心理復原力,可以讓大家在逆境中積極應對,從而從逆境中恢復到正常狀態甚至反彈,大家想不想解鎖一下復原力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復原力。
三、主題活動
(一)走進TA的故事(10分鐘)
教師描述“小林”的故事:
小林在小學、初中一直努力學習,父母也在學習上給予了小林大力支持,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了能夠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小林積極備考,TA很有信心考上心中理想的高中。
然而,在中考前的幾次模擬考試中,由于種種原因,小林總是發揮失常,成績不是很理想。小林覺得離自己的目標高中越來越遠了,逐漸喪失信心,整天失落、焦慮、緊張、著急,這些心態對自己最后的沖刺階段產生了影響。
在案例呈現完畢后,教師提問:大家預測一下,在遭遇這樣的壓力和困難后,小林后續會如何發展?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小林在遭遇壓力和困難后,可能會有三種走向:a.在遭遇打擊后,沒有調整回來,一直頹廢下去,陷入了心理危機;b.遭遇挫折后,經過調整,能夠回歸到和之前差不多的狀態;c.產生了一系列積極的變化,更有信心應對其他困難或挫折,有更多的積極情緒和更良強的心理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