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陳
摘要:基于應用型人才所制定的培養課程蘊含諸多專業性極強的實踐內容,而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充分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專業素養與工程應用能力。通過圍繞PLC與電氣控制應用課程開展教學改革活動,可強化教學方法的合理性、科學性,調動學生興趣,提升其工程應用能力。本文將從多個維度探尋相關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PLC;應用型人才;電氣控制
現階段,國內高等教育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各階段院校均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教師應突破傳統理念的局限,革新辦學模式與思維方式,積極培育應用型人才。在圍繞上述課程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凸顯教學活動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調動學生興趣,切實增強其工程應用能力,進而強化教學效果。
1.優化教學內容
PLC應用與電氣控制課程的基礎是接觸器-繼電器控制電路,其教學重點為PLC原理與實際應用,而上述兩者間存在密切聯系。結合上述課程特點,教學人員應優化選擇教學內容,不能照搬課本知識開展教學活動。為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應優化教學內容;通過圍繞具體案例進行講解并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接觸式控制線路與繼電器控制線路的基本知識。當前,教師可選取以下幾個案例:車床控制電路、運料車行程控制、電動機控制、家庭照明線路。上述應用實例與教材存在緊密聯系,也有助于學生掌握低壓電器的基本原理,可激發學生興趣并豐富理論教學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老師應該教學重點放置于PLC實際應用與原理講解方面;依托教學手段與項目教學法,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為社會培養應用型的人才。
2.引入先進教學手段
大部分學生在高三階段初次接觸相關課程,對于plc課程不具有充足的了解。多數學生會形而上地認為相關課程具有一定難度,進而不具有較強的學習信心。在此背景下,教師應不斷強化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趣味性、生動性,保障學生可以快速入門,進而強化學生信心與學習興趣。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活動無法使學生形成對事物的客觀印象。在PLC應用領域,多數學生對于抽象性較強、邏輯性較強的應用實例,無法做到快速理解。基于此,在實際的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依托多媒體教學設備與應用實例,將基本原理講授給學生;依托動態仿真過程,直觀、便捷地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強化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感性認知,大幅降低PLC課程的學習難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職欲望。
3.應用項目教學法
當前,項目教學法的核心向導為實踐應用,即由教師帶領學生圍繞完整的項目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簡單而言,上述教學方法的中心為學生。通過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逐漸強化其應用能力。基于應用型人才所制定的培養方案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結合專業特點,從電氣工程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兩方面著手,選取符合專業實際需求的項目。
第二、保障項目的可操作性與實踐性,不可選取過于理論化、抽象化的項目;應結合學情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選取項目。
第三、注重項目的創新性與吸引性,教師可優選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項目,保留充足的創新空間。
在選擇項目內容時,教師應結合電氣控制崗位的知識需求,圍繞實際工作過程,創建學習情景。通過強化項目任務與技能應用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學習過程,調動其學習興趣,強化其綜合素養。比如,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拆解教學項目內容:
第一、電動機控制,其知識目標為:掌握梯形圖編程規則,了解基礎指令的應用方法;其應用目標為:掌握PLC控制電動機的接線方式,結合控制要求對程序進行合理設計。
第二、編寫復雜程序,其知識目標為:深入了解基本指令的要領,了解梯形圖編寫的注意事項;其應用目標為:設計并調試PLC系統程序。
第三、延時控制,其知識目標為:掌握梯形圖的設計法,掌握輔助繼電器與定時器的應用方法;其應用目標為,設計并調試定時器的多種延時控制程序。
第四、順序功能圖設計法,其知識目標為:了解PLC程序的順序控制法,結合控制要求繪制順序功能圖;其應用目標為,依托順序控制法對程序進行設計,繪制順序功能圖,用梯形圖替代順序控制功能圖。
第五、工程應用實例,其知識目標為:了解通風機的實際控制方法,掌握計數器的應用方式;其應用目標為:合理運用計數器指令,理解PLC程序的控制特點與控制方法。
在項目實施進程中,教師應制定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嚴格遵循以下階段開展項目教學活動:
第一、項目導入階段,該階段主要是布置具體的項目任務,依托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講解入門知識并收集相關資料。
第二、項目實踐階段,教師應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對方案進行詳細討論,總結設計工作過程與工作步驟,進而完成項目任務。
第三、項目評估階段,由學生結合具體的評價標準開展自我檢測工作,由教師對學生的檢測結果進行檢查,引入自由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當完成整體項目任務后,教師應開展評價打分工作;其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開展評價活動,判斷學生能否結合項目要求找到問題的解決答案。同時,教師還應評價學生的安全意識、合作能力、工程應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4.建立PLC學會
在完成課程教學活動后,多數學生對PLC課程產生了相對濃厚的學習興趣,表現出深入探究的欲望。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在校內建立PLC學會,組織學生參與其中,由相關專業教師與校領導共同組建牽頭委員會,更好地踐行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師可從技能訓練、應用設計、設計基礎等三方面內容著手,有系統、有層次、由淺入深地逐步引導學生,強化其實際操作能力,使其初步具備維護、調試、編程、安裝的能力,確保學生可以標準化、規范化地做好工程設計工作。為切實增強高三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調動其興趣。PLC學會還可定期舉辦應用技能競賽,借助競賽的方式強化參賽選手PLC程序設計、計劃組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潛移默化地增強其安全意識、成本意識、設計能力、電氣線路的接線水平,進而為國家與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結束語:綜上所述,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涵蓋電氣、機電、測控類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各知識領域。教師應深刻意識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引入先進教學手段,應用項目教學法,建立PLC學會,可強化培養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牛宏偉.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3(32):115.
[2]付煥森.基于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項目驅動與教學研究[J].大眾科技,2012,14(160):127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