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利
摘要:在新的課程標準發布之后,對高中化學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時,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新的課程標準當中,大量的化學知識內容體系發生改變,尤其是“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內容。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對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認真研究以及分析,從而使得“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模塊的內容更加完善。
關鍵詞:課程標準;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課程
引言
"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知識內容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之后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對于"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知識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一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的難度增加。由于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并沒有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內容開展系統的學習,因此不知如何講解“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知識內容,嚴重影響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的正常開展。
一、“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內容體系構建
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物質結構與性質”這與課程內容的教學時,需要結合“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而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的教學內容時,也需要將內容的正確性以及實用性增強,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開展教學。而且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內容是需要嚴格遵守順序性和連續性以及整體性這三個基本原則。保證所講的化學知識內容之間具有邏輯關系,并且在認知方面具有連續性,將各個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增強,從而使得“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各個部分的知識內容可以形成框架體系。在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知識體系時,高中化學教師需要依據自身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梳理“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當中的原理及方法,整理學科當中所設計的內容,從而建立更加完整的“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體系,更好地開展化學課程教學。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將“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只有以課程目標為基礎,才可以更好地對“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內容知識體系進行構建,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確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可以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知識內容。在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目標時,需要依據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將學生在化學方面的知識面拓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其次,在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內容知識體系時,核心問題則是分析當前所應用的“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只有對“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進行全面地分析以及探索,才可以將教材的實用性增強。而學生作為化學課堂的主體對于實現“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目標以及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體系來說發揮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化學知識水平進行分析,根據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知識體系建立。
其次,高中化學教師可以依據課程構建原則對“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知識進行整合,對這一學科的實用性和基礎性展開充分性考慮,將完美的“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內容知識體系構建。而在“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學科當中,所設計的主要內容則是使學生站在原子和離子的知識角度理解物質構成過程中所具有的規律,依據粒子間所具有的不同類型的力對分子以及原子等如何形成不同物質這一內容開展研究,并對這一過程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高中生在學完化學必修課程之后,基本可以了解原子和離子以及分子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內容知識體系時,可以以此入手,帶領學生更加深入的研究這三者對于微粒所產生的作用力,使得學生可以以此建立“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體系。
二、《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的實踐教學
《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的內容相對抽象難懂,而且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極其容易出現走神或者無法跟上教師節奏的情況。在《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當中,具有較多的化學專業性定義,涉及大學的化學知識內容,而在高考化學當中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內容具有較低的要求。因此,開展這一課程教學的目的則是幫助學生鞏固自身的化學知識基礎。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保證學生可以完全掌握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體系。例如在開展電子云理論以及核外電子填充順序這些內容時,教師需要將這些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得學生可以更簡單的學習,這些化學知識,了解這些化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將化學知識與數學方法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晶體的空間結構》這一內容時,在講解十四種布拉維空間種子時,可以通過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單位平行六面體的劃分,向學生展示各個晶系單位平行六面體的形狀。用過確定x軸和y軸以及z軸向學生展示等軸晶系以及四方晶系的形狀。通過空間幾何圖形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立體全面的理解晶體的空間結構。
三、結束語
綜上,高中化學教師在構建“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知識內容體系時,首先需要將“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明確,并根據這一課程當中所涉及的重點內容以及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整合《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教材當中所涉及的化學知識,將各個知識部分的聯系性增強,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連貫的學習《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
參考文獻:
[1]張秀卿. 高中化學課程中"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內容體系的構建及教學實踐進階研究[J]. 考試周刊,2018(42):172.
[2]杜明森. 高中化學課程中“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內容體系的構建及教學實踐研究[D]. 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5.
[3]陳高. 高中化學課程中"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內容體系的構建及教學實踐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7(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