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湘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成為中國“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鄉村”作為重要的地域空間類型和社會經濟文化角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與教學都逐漸轉型到鄉村環境中。但是,將鄉村振興與畢業設計選題相結合的研究成果還較少。基于此,本論文提出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的改革思路,有利于豐富選題類型,提高學生實踐認知能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微薄力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高校肩負著服務社會的責任。高校應以專業為支點,應對地方的發展需要[1],積極參與鄉村實踐項目。環境設計是一門服務于人居環境建設的交叉性學科,涉及城鄉規劃、小型建筑(形態)設計、景觀園林設計、室內裝飾設計等多學科的內容。在鄉村振興影響下畢業設計選題也由側重于室內環境設計的特點逐漸向室外環境設計拓展。通過比較近幾年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選題變化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湘南學院畢業設計選題新思路。
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在2016 年以前一般是學生自主選題,一人一題,選題方向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為室內設計或是室外景觀設計。選題自由度過大,而且真實性難以把控,甚至出現學生將在實習單位已完成的項目成果充當畢業設計的情況。選題類型多以自己畢業設計實習的項目為主,或是家鄉的一些實際或虛擬的項目。自2017 年開始,湘南學院對畢業設計的選題環節重新制定規則,必須讓指導老師提供題目,且以實際項目為主,真題真做,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下,景觀方向選題的類型出現了向新農村靠近的題材。一般以一個村莊為項目內容,若工作量較大則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室內方向不再以單純的別墅室內設計為主,要求選擇較大場所的公共空間設計項目。后來,過渡到選擇室內設計方向的必須結合建筑外觀形態設計,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畢業生實踐技能的考驗,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表1 是筆者梳理的所帶2017 屆到2021 屆5 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選題情況。由于項目較大,通常是以小組形式完成。

表1 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題目
通過觀察5 年來畢業設計選題類型的情況,可以看出選題都是圍繞服務鄉村進行的,同時反映了湘南學院在積極探索環境設計專業與鄉村振興的聯系,立志于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畢業設計改革。
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近幾年對畢業設計選題進行改革,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能力,有利于將設計思維轉變成合理的設計方案,避免天馬行空的虛擬想象。但是,選題仍然受制于諸多外界因素的制約,歸納起來有以下3 點。
畢業設計選題能夠緊跟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但是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的課程設置還處于滯后階段。由于項目內容大都以改造鄉村環境為題材,導致室內設計方向的學生無從下手。鄉村建筑以立面改造設計為主,室內無非是做一下地面改造,幾乎不需要設計,因而學生在做這類項目時不知道能做哪些內容。所學的專業知識無法用到,需要做的又不太擅長。而景觀方向的學生能夠迅速轉變思維,上手較快,表現出較大優勢。但在鄉村外部環境設計時,缺少鄉村規劃知識的引導,無法分出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區別,在樹種的選擇、植物的配置以及景觀小品的設計上,都表現出城市化的傾向。而且,所有項目都以服務鄉村為主,單一的選題方向,使得最后呈現出的成果都是一派鄉村氣息,缺少風格的多樣性。
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用實際項目作為研究載體,通過真題訓練,提高實戰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學生未來就業累積設計經驗[2]。但是,“真題”首先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人脈關系,具有豐富的工程項目資源,這對于大部分傳統型教師來說比較困難;其次,作為“真題”的鄉村規劃設計項目需要的時間都很長,歷時幾個月甚至幾年,其時間周期會超過本科畢業設計環節的要求,所以“真題”選題必須讓學生提前介入,否則會與甲方要求相沖突;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由于設計單位必須保證其經濟效益,所以工作和管理方法會受甲方的限制,設計目標、設計進度要求跟學校也不一致。例如,師生對地域文化的追求,很可能讓位于經濟指標的競爭[1]。
任課教師的“非專業性”也造成了畢業設計項目停留在表面而沒有深度。環境設計專業的任課教師一般擅長室內或是風景園林類的設計項目,缺少城鄉規劃專業的知識背景。雖然近幾年學院開設了城鄉規劃課程,但是任課教師沒有變化,也沒有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工作重點在城市的教師不熟悉鄉村發展規律和規劃方法,缺乏對鄉村問題的深刻理解,在新農村設計中,仍然是千村一面,沒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征[3]。當前,專業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摸索鄉村規劃的內涵所在,但專業內涵的完善和在實際教學中的轉變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隨著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當代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融入,環境設計專業緊跟時代步伐,出現了與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建筑學等學科互滲、融合的發展態勢。為保證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符合專業本身的特征和發展趨勢、發展規律[4],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上也做了一系列改革。除此以外,筆者還提出其他相關措施,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使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為大學生涯中的最后一張名片。
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一直以服務地方為己任,為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對2018 級及以后入校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不再細分為室內設計方向和景觀設計方向,統一以環境設計專業來命名,所學課程包含“室內設計”課程、“景觀設計”課程、“城鄉規劃”課程的相關知識,對一些輔助性課程進行了刪減。關于城鄉規劃類課程應聘請校外工程師進行相關講座,講解當前鄉村規劃現狀,讓課程與實踐接軌。在畢業設計選題前應制定細則,選題可以按板塊劃分為以下幾個層面:鄉村旅游規劃、鄉村民宿區設計、鄉村游客接待中心設計、城市居住小區設計、別墅區設計、繁華的商業街區設計、能夠體現靈動設計構思的公園及濱水景觀設計等板塊。從而使學生在觀看畢業設計成果時能看到豐富的選題類型,并能看到平時專業課中所學的知識都有所應用。在2021 年下半年,第一批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在選擇鄉村題材的題目時,將不會再有畏難情緒,且有平時課程的積累作為經驗借鑒,期待會有較好的表現。
湘南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與郴州市設計師協會的多個企業簽署了學生實習實踐基地,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真實項目數量和種類的豐富。因而,校企合作的項目通常作為真題項目首先納入畢業設計的選題范疇。據設計師協會反映:參與過真實項目的學生在應對未來設計工作時更能快速融入職場,態度表現上也較為自信。真題項目是滿足市場對復合應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舉措。由于實際項目具有明確的時間限定,指導教師需要提前介入,將已知信息快速傳遞給學生,嚴格把控各階段的設計任務,協調好實際項目與畢業設計的進度[2]。
做真題項目仍存在的問題是:設計構思往往受甲方的制約。例如甲方為降低成本價值,只需要滿足一定使用功能即可,并不一定需要形式上的創新設計。于是學生為迎合甲方口味便將創意性的設計方案改掉。然而,答辯組老師又覺得項目太過普通,沒有新意可言,于是學生處于兩難境地。針對這類問題,建議將參與真題項目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以滿足功能為主,與甲方銜接而做的真實項目;另一組則允許有新穎構思,主張真題假做,在不違背功能性原理的基礎上,不考慮成本價值,進行局部創新設計。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消除答辯組老師的爭議。
環境設計專業參與大型設計競賽的項目較少,導致相關成果更加稀少。歸根到底,是教師沒有積極參加設計競賽,對學生缺少相應指導,因而也沒有產生學術成果。在畢業設計選題時,可以把往屆或現有設計競賽主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方案,確保選題的豐富性,重在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魯迅美術學院的畢業設計展覽,從現代到中式復古風,從古典優雅到簡約無華,從高技派到返璞歸真,體現了學生非凡的想象能力[5]。在專業競賽中,獲獎的優秀作品在競賽主題理解深度、選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設計表達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都是拓寬專業視野的策略[6]。
在構建服務鄉村的設計主題時,可以采用導師組的形式,校內力量和校外力量多方參與課題研究。其一是指導教師團隊的多專業背景:例如安排園林景觀專業、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旅游管理專業等相關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其二是人力資源整合:聯合設計公司、城市設計院等工作人員參與指導,跨學科、跨行業、多途徑組建優秀的考核團。其三是高校資源整合,建立地域內高校聯盟平臺,整合兄弟院校優質特色資源,共享地域特色選題資源,實現協同創新及育人[7]。這樣才能對畢業設計給予針對性更強的專業意見,并進行綜合性的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指導能力,提升學生的規劃設計水平。
除此以外,為保證畢業設計鄉村地域調研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集中考察形式。例如,湘南學院針對2021 屆畢業生中選擇的“紅色沙洲”項目,由導師組帶領學生集中考察,帶上無人機航拍,更加直觀地參與,掌握一手資料。項目考察可以結合“專業考察”課程協同進行。在考察過程中教會學生全面認知場地信息的知識,加深對傳統民居建筑、鄉村人居環境、民間傳統文化、民間手工技藝的深入認識和理解,逐步開闊眼界,提高創作能力與項目的綜合認知能力,創作出高質量的設計作品。
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改革任重道遠,在制定服務鄉村經濟的選題定位時,需要預先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保證畢業設計鄉村選題順利實施并產出優秀成果,需要聯合社會企業進行真題選題,按照高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實踐。需要聯合高校聯盟平臺確保選題的豐富性,構建專任教師與校外教師特色團隊,增強專業性指導意見,創作出高水平的設計作品,為社會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