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茗 萬仁霞

摘 要:基于傳統二支決策的小學教育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小學教育管理的健康發展。三支決策是解決復雜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將復雜決策問題化繁為簡。本文探討基于三支決策思想的小學教育管理問題,就創新教育管理理念、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以學生為本和加強學校家庭聯合等方面提出教育措施,從而使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
關鍵詞:三支決策; 三分而治; 小學; 教育;
中國分類號:G620? ? ? ? ?文獻標識: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9-023-002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的初期階段,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道德品質,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然而小學教育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1-2],突出表現為:(1)教育理念陳舊,雖然學校教育無法脫離書本知識,但許多老師采取“填鴨式”教學一味地給孩子灌輸書本知識,使得孩子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2)師生關系不和諧,有的老師太過嚴厲,使得性格內斂的孩子對老師產生畏懼,不敢參與課堂互動,課堂氣氛變得枯燥,有的老師又太過溫和,很難維持課堂紀律,嚴重影響了課堂氛圍;(3)不以學生為本,一些小學教師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只重視少數“優生”或“差生”,忽視普通學生,導致他們對教師的印象很差,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4)家校配合不足,許多家長忙于工作,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拋給老師,將孩子成績差歸咎為老師的不負責,老師則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責任在家長,老師只需將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反映給家長,思想教育是家長的工作,家庭和學校的不配合使得小學教育管理寸步難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小學教育管理的決策過程中習慣在好與壞、對與錯、接受和拒絕等兩種不相容的狀態下進行選擇,這是一種典型的二支決策的做法。二支決策認為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對即錯。小學教育管理中反映出的問題使得傳統二支決策思想弊端日益凸顯,迫切需要更加合理的決策方法。
三支決策理論[3]是由加拿大學者姚一豫教授在2010年提出的,旨在解決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信息的決策問題,為模糊信息處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三支決策者認為在黑白之間還有個灰色區域,從而對應地將問題進行三分,并進行相應的決策。由于三支決策符合人類思維和認知特點,且能較好地處理實際決策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問題,它一經提出便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許多基于三支決策的理論和應用成果。這使得研究基于三支決策思想的小學教育理論和實踐有了廣泛的參考依據。
1.三支決策的概念
三支決策是一種針對復雜問題的快速、低成本、高回報、容錯的求解方法之一。在許多復雜決策問題中,接受和拒絕的代價往往都很大,此時我們既不接受也不拒絕,而是選擇延遲決策,避免直接接受或拒絕帶來的風險。三支決策的基本思想是“三分而治”[4],它將復雜問題按照分治法轉化為三個規模較小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三個小問題,從而提高決策質量,降低決策成本,減少決策時間。“三分而治”的思想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5],例如投票時有贊成票、反對票和棄權,棄權則表示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交通信號燈中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準許通行,黃燈表示警告;在教育中將學生分為優生、差生和中等生;在比賽時,有勝利、失敗和平局等。“三分而治”的決策模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該模型由“三分”和“治略”兩個基本階段組成。”三分“將目標整體劃分為三個互不相交的部分,這三個部分也稱三個域,它實現了從整體向局部的轉化。“治略”是指根據“三分”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和方法,以實現達到最大收益和最小代價的目的。“治略”的前提是“三分”的結果必須有意義,而“三分”又依賴于所追求的目標和所采取的策略,“三分”與“治略”相輔相成,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因此,三支決策能夠將一些復雜問題化繁為簡逐漸求解,目前已成為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也逐漸受到重視。
2.基于三支決策的小學教育
三支決策這種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理方式更接近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本質,可以更好地被學生、家長和老師接受,因而面向問題,研究基于三支決策的教育改革舉措尤顯其重要性。
(1)創新教育管理理念,“填鴨式”的教育下孩子學習純靠死記硬背,缺少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是典型的“非此即彼”的二支決策思想。一味讀書不去思考,不能有效利用書本知識,一味空想不去實實在在地學習,終究是流于空想,一無所獲。三支決策將讀書分為“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學思并進”三種境界,強調只有把“學”和“思”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二支決策要么絕對嚴厲,要么絕對溫和,顯然這兩種都不是最優的師生關系。三支決策在絕對嚴厲和絕對溫和之間尋求了一種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嚴中有愛,樹立威信的同時也要用愛去接納每一個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教學工作能順利開展。
(3)以學生為本,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教學調整,對成績優異的優等生、底子薄弱的后進生和基礎一般的中等生進行分別引導,避免把時間和精力全都花費在優生和差生身上,應該給予中等學生更多的關注,尋找他們各自的優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跳出自己原有的發展區,逐漸成長。
(4)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合,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學校和家庭在教育中自古以來就是一體的。二支決策認為孩子的教育要么是學校的責任,要么是家庭的責任,但事實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三支決策強調中庸之道,既重視學校教育,也重視家庭教育,它認為只有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全方位地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實際上,這種三支決策思想用于解決小學教育問題效果也非常顯著,下面以雷夫·艾斯奎斯的“三類”教育[6]和孩子壓力三分類為例,以證所言。
例1 著名的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從教以來一直擔任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小學五年級教師,該校90%的學生家庭貧困,且多出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然而在這些學生資質平平,教學條件也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雷夫·艾斯奎斯依然憑借創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了很多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進入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等名校的優秀學生,更是在56號教室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他也因此榮獲“全美杰出教師”等殊榮。在對待“優生”和“差生”的問題上,他將學生分為三類,孩子1、孩子2、孩子3。孩子1聰明、聽話、懂事、出身好、愛上課、愛老師;孩子2不喜歡上學、憎恨老師、成績差、不聽話、父母也不配合老師;孩子3出生平凡、成績一般、安分守紀。
大部分的老師會把精力放在孩子1和孩子2的身上,但事實上對于孩子1他們聰明自覺,學得快,不用花太大精力就可以教會,雷夫·艾斯奎斯會給予孩子1更多的自由,進行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令人頭疼的是孩子2,他們厭惡學習,喜歡搗亂,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孩子,老師不管用什么方法管教他們都不會奏效,對于孩子2雷夫·艾斯奎斯沒有在他們身上花費太多時間,而是通過改變孩子3的行為來影響他們。因此,雷夫·艾斯奎斯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孩子3上,他們普通又缺乏自信,只要多給予鼓勵,激發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轉化成孩子1的行為,孩子2也會找不到搗亂的同伴,讓孩子2來影響班級的學習氛圍,對良好班風的形成非常有效。
例2 小學時期的孩子較為敏感,對于外界的刺激往往沒有獨自化解壓力的能力。這些壓力和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社交能力和情緒管控能力等。因此,成年人能夠分清孩子的壓力類型,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排解壓力,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參考美國國家兒童發展科學委員會研究[7],從三支決策理論的角度可以將孩子的壓力分為正向壓力、可忍受的壓力、有害壓力三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壓力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正向壓力,這種壓力導致的不良反應時長較短、強度不大。當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學習,第一次出遠門,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都會感受到壓力。這種壓力會導致激素水平變化、心臟速率提高等輕微的生理變化。只要父母和老師正確引導孩子克服這類情況所帶來的擔憂和恐懼,孩子們就可以管理和控制這種壓力,這類壓力被認為是正常的,并且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忍受的壓力,它產生的不良體驗更加強烈,它使得孩子的大腦和心理迅速發生消極的變化,如親人去世,寵物死亡,突發性自然災害,父母離異等。造成這種壓力的事件發生概率較小,但一旦發生,孩子需要時間慢慢修復,處理不好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永久性的童年傷害。如果孩子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愛,可忍受的壓力就可以轉變成正向壓力,有利于兒童的發育。反之,如果孩子缺乏足夠的關愛,它就會變為有害壓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有害壓力,這種壓力導致的不良反應最強烈也最持久,它使得孩子的反應系統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對孩子的身心和大腦發育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持續數周、數月、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孩子童年遭受的虐待、受到的校園暴力、學校和家長施加的隱形壓力都是一些有害壓力。孩子無法自行排解這種類型的壓力,成年人的適當干預能幫助減少有害壓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對于以上三種類型的壓力,心理醫生、老師、家長等成年人采取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有所不同。正向壓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之路,當孩子產生正向壓力時,孩子可以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學會如何管理和克服這種壓力。當忍受的壓力發生時,父母和老師的關愛會使這種壓力轉變成正向壓力,如果關愛不夠就會變為有害壓力。當有害壓力產生時,需要父母、老師甚至心理醫生的正面干預來幫助孩子排解這種壓力。
3.總結
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不僅要關注課程學習,還要關注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的問題。面對目前小學教學管理中的諸多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三支決策的思想為小學教育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堅持以學生為本,對小學教育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方法借鑒意義。
基金來源:1.北方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目名稱:《信息安全技術》案例化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3.項目編號:2018JY0803
參考文獻:
[1]田景鋒.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幾點探究[J]才智,2013(016):94-94
[2]張華.小學兒童教育的再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18-19
[3] Yiyu Yao, et al. Three-Way Decis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Rules in Rough Set Theory[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ugh Sets and Knowledge Technology, 2009: 642-649.
[4] Yao Y Y. Three-Way Decisions and Cognitive Computing[J].Cognitive Computation,2016,8(4):543-554
[5]張燕平,姚一豫,苗奪謙,等.粒計算、商空間及三支決策的回顧與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6]于洪,王國胤,李天瑞,等.三支決策:復雜問題求解方法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7] Children N, 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Skill and Creativity, et al.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Stress on Health Across the Lifespan[J]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