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摘? ?要:2020年以來,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中不穩定因素的增多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全球國際學生流動帶來了不確定性,國際學生流動市場變得更脆弱,競爭更激烈。如何在國際學生的全球競爭中取得優勢,快速塑造并適應新的國際學生流動模式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面臨的重要挑戰。文章從政府、非政府教育組織和高校三個層面系統梳理了英國自2020年以來為提升國際學生吸引力采取的各項措施,以及在國際學生數量增長上所取得的成效,以期為我國做強“留學中國”品牌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國 國際學生 吸引力
多年來,英國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留學目的國。國際學生作為優質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的雙重攜帶者及海外“軟實力”的重要貢獻者,為英國國家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為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經費來源。英國政府、高等教育機構等利益相關者均對國際學生給予高度關注與重視,把招收國際學生列為重要發展戰略。2020年,在英國正式“脫歐”、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的影響下,英國經濟下滑明顯,國際教育也面臨諸多挑戰。據有關機構預測,“脫歐”將導致英國大學失去超過5萬名歐盟學生[1];牛津大學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of Oxford)主任西蒙·馬金森(Simon Marginson)認為,留學市場將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全球各高等院校將在未來幾年內尋找稀缺的國際學生,國際學生對于英國的重要性更加凸顯[2]。面對新形勢和挑戰,國際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位置,英國政府、非政府教育組織及高校推出一攬子利好措施,以期最大限度發揮英國教育的潛力,繼續吸引更多國際學生。
一、政府的舉措
英國政府把教育國際化作為英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抓手及建設“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軟實力的重要工具,出臺支持和吸引國際學生的政策,繼續推動英國國際教育發展,同時為英國教育出口的可持續增長注入持久動力,從而創造經濟效益。
(一)推出支持計劃,鼓勵高校招收國際學生
2020年5月4日,英國政府頒布了支持英國大學和學生的一攬子計劃,限制大學招收英國本地學生,但明確提出鼓勵高等教育機構大力招收國際學生。同年6月,英國政府新增設國際教育大使(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ampion)職位,旨在增加國際學生人數,并任命斯蒂文·史密斯爵士(Sir Steve Smith)為負責人,為高校招收國際學生提供戰略指導與支持,幫助英國教育實現全球化。6月22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教育部和大學事務大臣聯合發表了主題為“2020秋季留學英國”(Studying in the UK from autumn 2020)的一封信,鼓勵國際學生選擇留學英國,并強調英國承諾將國際學生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為其提供各項支持。[3]
(二)修訂《國際教育戰略》,大力推進國際教育發展
2021年2月,英國教育部和國際貿易部修訂了2019年出臺的《國際教育戰略:全球潛力與增長》(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global potential,global growth),推出了2021年版《國際教育戰略:支持復蘇與驅動增長》(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supporting recovery, driving growth,以下簡稱《國際教育戰略》)。文件再次強調其教育發展目標:到2030年,留學生數量達到60萬人,高等教育出口額提高到350億英鎊。文件提出了恢復和提升英國國際學生吸引力的五大策略:第一,明確“國際教育大使”的工作重點,按照分層關注的原則,將國際學生生源國分為優先關注和重點關注;第二,與國外政府緊密合作,共同處理教育合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建立持久的全球伙伴關系;第三,為國際學生提供包括“選擇學校—申請—簽證—學習—就業”的全過程幫助,提升國際學生體驗和滿意度;第四,與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制定“國際合格教師資格”(International Qualified Teacher Status)標準,以滿足對高質量教師培訓日益增長的國際需求;第五,支持英國特許專業機構、特殊需求和殘障服務機構開展教育出口工作[4]。《國際教育戰略》一方面給予了國際學生更大的靈活性,為其留學英國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沒有限制招收國際學生的數量,傳遞出英國歡迎國際學生的信號。
(三)實施“圖靈計劃”,培育國際化人才
隨著“脫歐”的完成,英國政府從2021年1月開始不再參與歐盟最大的教育、青年培養和體育項目——“伊拉斯謨+”(Erasmus+)項目。為緩解退出該項目的影響,2020年12月,英國政府發布了“圖靈計劃”(Turing Scheme),并于2021年3月正式啟動。根據該計劃,2021—2022學年英國政府將出資1.1億英鎊支持3.5萬名在讀英國學生和國際學生,赴世界各地交換學習或實習。作為英國發起的首個政府資助的學生國際流動項目,與僅面向歐盟內部的“伊拉斯謨+”項目不同,“圖靈計劃”面向全球,除了提供學習與科研機會外,還提供實習機會,是緩解英國“脫歐”為教育帶來的壓力的重要舉措,同時也表明英國政府大力培育國際化人才的決心。
(四)改革簽證政策,穩定并吸引優秀人才留英
2020年以來,根據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英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與留學相關的臨時利好政策以確保國際學生能在英國繼續學習,具體包括:延長簽證有效日期、免費更新臨時簽證、支持境內續簽、放寬學生簽證的學習要求、簡化簽證申請程序等。同時,加快推進簽證改革,簡化簽證辦理手續。2020年9月,英國移民局發布了新的移民法修訂通知,推出了兩條重要措施:一是取消了研究生層次以上學生簽證總時長“8年上限”的規定,允許學生簽證在英國境內轉化為其他簽證類型;二是恢復自2012年取消的“畢業生工作簽證”,并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這一政策,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學業后可留英工作3年,本科或碩士畢業生可留英工作2年。該簽證的申請無需擔保,沒有最低工資要求,申請人數不限。同時,針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參加遠程學習的學生,英國政府也提供了靈活的簽證政策:2020年秋季入學的學生,2021年6月21日前回到英國學習便可以申請;2021年春季學期入學的學生,2021年9月27日前回到英國學習便可以申請。“畢業生工作簽證”制度的恢復,對于吸引國際學生留學英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把留學后工作簽證作為決定性因素的國家(如印度)的學生。
(五)加強在線授課教育質量監督,確保教學質量及學位的國際價值
一流的教育質量、國際認同的學位一直是英國吸引國際學生的關鍵因素。隨著在線學習模式在國際教育領域所占比重日趨上升,英國政府將其作為未來國際教育發展的重點之一,加強了對在線授課教育質量的監督。在英格蘭,由英國獨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學生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負責監管教育機構的教學,確保學生能夠繼續學習,獲得與面對面授課同等高質量的教育及未來雇主認同的學位;在蘇格蘭,蘇格蘭資助委員會與質量保障局(The Scottish Funding Council and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和蘇格蘭教育部共同監測學生體驗的質量;在威爾士,由威爾士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Wales)負責監督其教學質量和標準。
二、非政府教育組織的舉措
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和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作為英國國際教育非政府組織積極行動,配合高校做好國際學生服務和市場推廣。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學生體驗,主要采取兩項措施:第一,整合各方資源,包括政府教育部門、移民局、國家健康服務中心、高校等,構建有效、全面的信息發布及聯系平臺,及時發布面向國際學生的相關信息,并幫助國際學生解決問題,以期讓每個到英國學習的國際學生能有正面、良好的體驗;第二,實施“我們是國際學生大使項目”(We Are International Ambassador programme),維護國際學生的權益,傳遞國際學生的心聲,向政策制定者建言獻策,同時向世界傳達其為國際學生打造世界一流體驗的愿景[5]。英國文化協會一方面充分發揮在全球各地設有辦事處的優勢,調研并及時發布新形勢下留學意向的變化,為高校科學判斷和分析潛在市場提供數據支持;另一方面向目標市場定期更新學校招生、學生支持與服務的相關信息,供學生參考。
三、高校的舉措
國際學生的學費作為英國大學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源的減少必然導致財政收入下降,嚴重的可能會影響一些大學的正常運作。英國大學和學院聯盟(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UCU)曾預計2020年秋季英國各院校學費損失可能高達25億英鎊[6]。為穩定生源,并保持其在競爭更加激烈、留學規模日漸萎縮的留學市場中持續增長的態勢,英國各高校在招生和學生支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采取靈活的招生策略
英國高校進一步加強了新冠肺炎疫情及“脫歐”對留學影響的調研和數據分析,根據目標市場情況的變化、目標學生群體的特點采取了靈活的招生策略。第一,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招生力度。中國作為英國國際學生第一大生源國,近五年中國大陸留學英國的學生人數增長了56%,英國各高校均把中國確定為最優先的目標市場,加大了在華招生投入,如成立專門的中國市場推廣辦公室或增加負責中國市場的國際招生官員、在華招募招生代理、增加中文版網站等。第二,放寬入學語言要求。除接受傳統的雅思、托福等語言成績外,有些大學開放了接受其他類型的語言成績,目前包括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在內的19所大學正式接受多鄰國語言成績(Duolingo English Test)。第三,降低錄取標準。為吸引更多的學生申請,伯明翰大學、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等調整了入學政策,降低了入學門檻,包括降低對成績和語言的要求,甚至取消一些專業的語言要求,允許無語言申請。第四,學生支持與招生宣傳同步開展。學生支持部門一般是在學生正式報到之后為學生提供服務。目前,很多英國高校學生就業中心和國際學生支持中心將學生服務的起點提前到了申請階段,與招生同步開展,提前為學生提供專業服務指導,增加學生留學英國的安全感并增強其選擇英國的信心。
(二)減免學費或提供獎學金
一直以來英國高校為國際學生提供種類繁多的獎學金,但基本都是競爭性質的獎學金,一般將學術優秀、科研能力強和經濟需要作為評定標準,能夠獲得獎學金的幾率較低,絕大部分國際學生都是全額自費。為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入學,2020年以來,英國高校紛紛推出了減免學費或提供獎學金的措施,據不完全統計,有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利物浦大學、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等20多所院校實行了學費減免政策,學費減免幅度10%~75%不等,甚至有些語言課程免學費;有些學校實行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統一學費標準,如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首次推出1年制預科,并針對經濟實力欠佳的學生提供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全免的政策。
(三)圍繞熱門市場需求,增設新專業
圍繞全球熱門的大數據、計算機、金融等學科領域,英國增設了一些新專業以滿足國際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中國大陸學生的需求。例如,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新增設了環境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MSc Environmental Data Sci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新增設了11個專業,包括商業分析、管理學(數據化和大數據方向)、金融技術與數據科學等;杜倫大學新增設數據科學;伯明翰大學新增設金融技術(MSc Financial Technology)等。
四、英國吸引國際學生舉措的成效
英國政府、非政府教育組織和高校三方協同合作,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國際學生人數穩步增長。據統計,2019—2020學年,英國國際學生總數55.6萬人,同比增長12%,其中來自歐盟各國的學生14.78萬人,占英國國際學生總數的26.58%,人數與上一學年基本持平;非歐盟學生40.88萬人,人數比上一學年增加了近17%,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占比35%)和印度(占比14%)[7]。2021年,申請英國本科(申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15日)的國際學生總數為11.16萬人,同比減少4%,其主要原因是歐盟各國學生申請人數減少了1.7萬人,但與2019年相比(10.76萬人),總申請人數有小幅度的增加;同時,非歐盟國際本科生申請人數大幅增加,達到了8.5萬余人,同比增長17%,其中,中國大陸申請學生的增長率最為突出,達2.5萬人,較上一年增長21.46%[8]。英國對國際學生吸引力的上升,有其國際政治形勢和教學質量的因素,但英國政府、非政府教育組織以及高校采取的政策措施也是其獲得成功的關鍵要素。
國際學生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參與者。當前,各主要留學目的國都在布局國際學生吸引政策,對于國際學生的全球競爭將日益激烈,同時競爭性的舉措也必將塑造新的國際學生流動模式。在我國,國際學生工作作為加快和擴大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的國際學生流動格局,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需進一步深化合作,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盤活現有優勢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成為受世界優秀青年青睞的留學目的國。
參考文獻:
[1]MALLEY B O. Government unveils post-pandemic IHE recovery strategy[N/OL]. University World News,2021-02-13[2021-06-13]. https://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post.php?story=20210213081945275.
[2]MITCHELL N. Five years to recover global mobility, says IHE expert[N/OL]. University World News, 2020-03-26[2021-06-13]. https://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post.php?story=20200326180104407.
[3]HM Government and Northern Ireland Executive and Scottish Government and Welsh Government. Letter to prospective international students[EB/OL].(2020-06-22)[2021-06-30]. https://study-uk.britishcouncil.org/sites/default/files/letter_to_prospective_international_students.pdf.
[4]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2021update: supporting recovery, driving growth[R/OL].(2021-02-06)[2021-06-1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education-strategy-2021-update.
[5]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 Annual review 2020-21 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R/OL].[2021-06-16]. https://www.ukcisa.org.uk/About-UKCISA/What-we-do.
[6]London Economics.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university finances report for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R].[S.L:s.n.],2020:11.
[7]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tatistics.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tatistics[R/OL].(2021-01-27)[2021-06-16]. https://www.hesa.ac.uk/news/27-01-2021/sb258-higher-education-student-statistics.
[8]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2021 Cycle Applicant Figures-January Equal Consideration Deadline[R/OL].(2021-02-18)[2021-06-16].https://www.ucas.com/data-and-analysis/undergraduate-statistics-and-reports/ucas-undergraduate-releases/applicant-releases-2021/2021-cycle-applicant-figures-january-deadline.
編輯 娜迪拉·阿不拉江?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