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平
摘 要: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需要緊跟變革潮流,適應新環境。為了更好地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課堂活動有待優化,課堂資源急需開發,課堂評價也需要趨于多元化。本文從自己教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出發,從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活動、如何開發課堂資源、如何轉變課堂評價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課堂活動; 課堂資源; 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022-002
新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和教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所以課堂教學活動需要老師花時間精心設計;課堂的資源除了需要豐富,還必須要跟上改革的步伐;課堂的評價也要多元化。
一、優化課堂活動
去年十一月份參加片里的聽課活動,一位上課老師執教的是六年級上冊Unit8《Chinese New Year》第一課時,這篇課文難度不大,但是想要上得出彩比較難。在練習和鞏固環節,執教老師設計了pair work、look and match、interview、act the story、retell the story等特別多的活動。由于聽課老師多,學生們很緊張,導致pair work和look and match環節直接跳過,上課老師略顯尷尬;interview這個活動就更糟糕了,還沒講清楚規則就草草開展,于是原本設計好的采訪環節就變成了簡單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失去了該活動設計的意義,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開展的活動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英語教學呢?
(一)活動要便于操作
英語課上的活動或是為了引出新知識,或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點,它只不過是整堂課中一個小小的環節,不能占用很多時間,所以我們的話動必須便于操作。
便于操作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師易于組織;二是學生易于參與。也就是說我們的活動最好做到師生隨時隨地可調控。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老師在教授“What's this? It's...”這個對話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很多的玩具,其實大可不必這么操作。課堂上學生身邊的筆、尺、書,教室里的窗戶、門、課桌椅等等都可以放在我們的對話中,話語情境還特別自然。
(二)講清活動規則
英語老師習慣了用英語組織課堂用語,在講解活動規則時也是一連串的英語。有時我坐在下面聽課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現學生們已經在開展活動了。有一部分學生跟我一樣也還沒搞清楚活動規則,于是他們會小聲地用中文討論老師到底是要他們做什么。實在不知道的學生就看著別人怎么做他們也跟著做。
所以當我們碰到一些比較難講清楚的規則時,會在課件中加一些中文說明,或者有時候就可以直接用中文來講活動規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聽明白,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比如有一次我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每個小組分到一個信封,活動的要求都放在信封里了。這時如果用英語講學生會聽不懂,我會選擇直接用中文講活動規則。
(三)活動目的要明確
如今的英語課聽、說、讀、寫、玩、演樣樣俱全。常態課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那么花哨。但公開課就不一樣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我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熱熱鬧鬧,能夠變出一些新花樣來就更好了。
經常碰到這樣的公開課老師,他把學生分成幾組,只要所在組的學生答題正確,那么這一小組就能得到一張貼紙。這位老師在講臺上擺放著各種不同形狀的貼紙,然后學生每答對一個問題老師就要匆匆忙忙地走到黑板旁,把貼紙貼在黑板上,課堂中的下一個環節必須在老師貼完貼紙之后才能進行,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了。由于老師太忙碌,在貼貼紙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貼錯小組,或者有的小組漏貼了一次。最后,老師會帶領同學們數一數哪一小組得到的貼紙最多,公布當堂課獲勝的小組,只見獲勝小組的組員激動地歡呼起來,其余的學生只剩下唉聲嘆氣。
這樣的活動設計我覺得除了熱鬧,沒有其他任何好處。壞處倒不少,它是表揚一小部分學生,使大部分學生受挫。
二、開發課堂資源
近幾年來,英語學科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單純學好書本上的知識已遠遠不夠,如何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教學就成了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小學高年級英語試卷面臨改革,傳統的按要求改寫句子、連詞成句等題型正在慢慢被任務型閱讀所取代。試卷也由以往的四頁變成了六頁,小部分學生一拿到試卷還沒開始答題就被這題量嚇到了。面對現實中碰到的問題,我覺得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勢在必行。
(一)繪本教學——滿足大眾化需求
繪本的優點明顯,它的色彩鮮明、故事性強、篇幅不長、易于理解,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另外,繪本主題廣泛,情節生動,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表達欲望。
1.如何選繪本
在選擇英文繪本時,我們一定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為他們選擇適合他們年齡段讀的繪本。我一直從事高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高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邏輯思維也比較嚴謹。可以為他們選一些情境豐富、語言風趣的繪本,幫助發展孩子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選文字優美、意味深長的繪本,幫助其樹立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新概念》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涵蓋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文化知識,詞匯量豐富,對于學生詞匯的積累幫助特別大。又比如《跟上兔子》的繪本,這是我們譯林教材的配套閱讀繪本,其中有一些會涉及到自然、科學的知識,可以作為課本內容的補充。
2.如何用繪本
選好了繪本,如何用好繪本才是關鍵。繪本中配有精美的插圖,如果學生的注意力只放在畫面上,而忽略了繪本中的文字,那繪本的作用就發揮不了了。對高年級的學生說,插圖能幫助更好地理解文本,只需稍微關注即可。
多了更好地檢驗學生有沒有認真閱讀繪本,我在繪本教學前都會留給學生一到兩個主線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使閱讀的目的性更明確。
光有問題導向的閱讀指引還不夠,在完成閱讀任務、找到問題的答案后,我通常會安排一個復述繪本的任務。我用的比較多的復述繪本的形式有思維導圖和缺詞填空。思維導圖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從一個個關鍵詞延伸開去,最后,思維導圖就會像一棵小苗慢慢成長,長葉、開花,越來越飽滿。缺詞填空,為學生提供了故事的基本框架,降低了復述繪本的難度,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
(二)自制聽力材料——適應個性化需要
每逢期末考試,孩子們都會說到同一個話題,那就是聽力好難,語速好快,好多都沒聽懂。家長們也會焦急萬分地問我同樣的問題,但是要提高聽力水平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
之前就有了解到試卷的聽力是用“一起作業”網制作的,但那時沒有想深入地研究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只知道過程略微繁瑣,于是打了退堂鼓。今年,我下定決心要把它學會。于是我先是問同事,同事說手機上講不清楚,可以等開學后當面教我。心急的我自己百度學習了一下,現在我已經學會了用“一起作業”制作聽力材料。下一步,我要把它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制作各種個性化的聽力材料,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慢慢適應軟件合成的語音、語速。相信假以時日,這種訓練方法肯定是有效的。
三、轉變課堂評價
以高年級的英語寫話為例,我覺得傳統的教師評改寫話的模式,雖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是有弊端的。如現在的班級一般都會有四十個左右的學生。老師每天除了上課之外還需要批改各種各樣的作業,批改的量一大效率勢必會低。基于此,在英語寫話中,我們急于尋求一種學生自評互評的新模式來配合傳統的批改模式。為了方便,我讓學生前后左右四個人一組,就近交換,可以前后交換,可以左右交換,也可以交叉交換。交換好以后,對照評改標準進行批改,批改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寫出評語,最后打上分數。對評語,我沒有具體的字數要求,但評語要實在,不能套空話。評語可以是褒揚式的;可以是批評式的;也可以是建議式的。
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了一個好辦法:批改的時候使用一些批改符號,在批改符號的旁邊寫上一些簡短的評語。常用的批改符號有這樣幾種:
1.如果發現語篇里有單詞拼寫錯誤,大小寫或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可以在相應錯誤內容下面畫一個“△”。
2.如果語篇中出現單詞或詞組使用錯誤,如動詞形式、時態錯誤等,可以在相應錯誤內容下畫一條“____”。
3.如果語篇中缺少了一些內容,可以在相應的地方加上“∧”這個符號。
4.如果讀不懂一個句子在表達什么意思,那么可以用“()”把整個句子括起來,然后打一個問號,表示不理解。
上述這些修改符號適合用來評改中等水平和較好的寫話,而不適用于基礎較差學生的寫話。因為他們的寫話往往問題很多,如果使用這些修改符號的話可能他們的整個語篇中到處都是修改符號了。看到這么多符號,他們可能更不愿意修改自己的寫話了。對于他們的寫話,我們需要使用特殊的批改符號,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此來鼓勵他們。在單詞拼寫正確的地方畫張笑臉或者打個“★”,旁邊寫上諸如“這個很難的單詞你拼寫出來了,真棒!”“這個固定搭配你已經掌握得很好了,用在這篇寫話里起到點題的作用,為你點贊!”這樣的評語,希望小小的鼓勵能建立起“學困生”大大的自信。
參考文獻:
[1]柳苗.通過英語繪本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效果的實證研究,《英語教師》,2017年17期
[2]吳海燕,董麗萍.增強小學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方法,《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