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旻昱 湯薇 胡蓉
摘 要: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對學生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職院校學生已經成為青少年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鑒于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認同,一方面可以增強他們對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極大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社會變遷背景下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政治認同的諸多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對策。
關鍵詞:政治認同; 高職;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070-002
所謂政治認同,實質上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情感歸屬和政治意識,這種情感歸屬和政治意識既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又與政治主體對政治對象的接受和服從有一定的關系,簡言之,政治認同是一種責任和信仰。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社會思想意識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潮,這些思潮不僅沖擊著傳統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而且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高職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缺乏,理性思維不足,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存在諸多局限因素,致使他們在形成政治認同方面缺乏相應的條件。為此,有關教育部門應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狀況入手,以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參與為重點,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水平,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一、影響高職院校學生政治認同的因素分析
(一)學生個人思想行為的不成熟性
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政治身份與其政治心理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一般而言,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在18-23歲之間,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不但邏輯思維能力強,而且精力也十分旺盛。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心理素質不高,理性思維能力不強,情緒易激動等。與其他年齡層的人相比,這些群體往往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和國家責任感,但在處理相應的與政治有關的問題時,這些群體很容易產生不理性行為,常常難以正確區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因為這些群體具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而且獲得各種信息的渠道也較多,一旦國內、外發生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就會導致這些群體做出某些相對極端的行為。就拿前不久發生的“新疆棉花”事件來說,雖然這類群體具有很強的愛國精神和政治責任感,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行為偏激的群體,甚至出現了人肉搜索、人身攻擊等針對海外HM產品購買者的行為。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大學生不良的政治心理行為急劇增加,并由此引發了許多失范現象。
(二)經濟全球化的因素
目前,世界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發展階段。但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發展仍然是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自己的經濟、文化和普世價值傳遞甚至滲透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資本主義政客還妄圖把社會主義制度融入西方政治制度中。從歐美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傳導來看,與我國的主流傳統價值觀存在著矛盾與沖突。由于受到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影響,各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加頻繁,這就導致了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受到沖擊和影響。
(三)自身政治身份因素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政治認同本身是一種意識,它是由政治主體所產生的一種政治心理活動,其優劣與政治主體的心理預期密切相關。例如政治主體的內在政治認同若能得到滿足,其自身的政治認同必然得到強化。但反過來看,如果一個政治主體內心的政治期望難以實現,就必然會在這個時候對自身的政治身份產生懷疑,從而引發對政治制度的懷疑。總之,人民都希望政府能為人民服務,廉潔奉公。但就目前我們黨內少數地方組織和個人產生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共產黨員的形象。在這些問題中,最突出的是腐敗問題,有的黨員干部身陷泥潭,貪圖錢財,不僅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是一個高度政治敏感的群體,腐敗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腐敗分子和腐敗事件的本質,將嚴重損害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和政治認同。
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政治認同的舉措探析
(一)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流思想引導工作
意識形態是政治學領域一個較為重要的概念。由于意識形態對于社會成員的發展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而政治形態對于政治生活態度也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總之,我們可以把意識形態看作是理解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一種途徑,而有效的意識形態又可以使人建立起個人發展和政黨發展的一致思想。保證了群眾思想的先進性。當前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偏小,缺乏社會閱歷,盡管許多學生有很強的參政議政熱情,但他們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態度也很容易受現實環境的影響,容易對某些社會問題產生片面的看法。從總體上看,當前高職院校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缺乏對這類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引導所致。所以,一定要加強主流思想對大學生的引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在學生中灌輸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高職院校要樹立學以致用的典型,形成學以致用的風氣,使學生逐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古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自然環境的重要性。的確,為了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政治意識,高職院校應該從創建良好校園環境的角度出發,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校園里的人和事,可以說,一草一木都能激起學生的感情,也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認同,就必須從創建健康的校園文化開始。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學校對學生行為產生影響的外在條件。并且以此為導向,為未來個體政治的發展提供諸多幫助。
為達到這個目的,高職院校必須積極開展一些校園文化活動。比如高職院校可以借助節日開展歌詠比賽和比較流行的漢服表演秀等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思想,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認同和政治信仰。與此同時,學生也應以此為導向,為自己未來的政治發展提供很多幫助。
(三)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高職學生是一個很年輕的群體,他們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快速地接受新觀念。受網絡環境的影響,許多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擴大了高職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理解力,使他們的社會生活更加多樣化;另一方面,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給高職學生帶來了大量的負面信息,影響了他們健康思想觀念的形成。因此,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不良信息的影響。另外,要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功能。基于此,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積極吸引學生參與到與政治認同相關的網絡投票活動中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樹立強烈的政治責任感。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的培養,使其廣泛地參與到中國社會的政治生活中來;另一方面又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使其在此環境中不斷進步、成長。
此文為宜春市社會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1年立項課題《社會變遷進程中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政治認同對策探析》成果,編號Ycskl-033
參考文獻:
[1]于麗娜.引導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J]飲食科學,2019,No.418(02):118-118
[2]李傳義,劉小雄.價值、挑戰與策略:大數據時代高職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探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002):48-52
[3]毅偉.試論“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C]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2019
[4]裴麗娜.利用微信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對策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002(009):176-177
[5]趙云姣,胥雅男.新時代西方社會思潮對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及破解對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31(00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