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落實貫徹十九大報告對教育教學提出的要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教書育人使命,對教學目標科學安排、合理制定教學策略,本文就大學本科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中思政教學環節設計與實踐進行深入探討,以此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培養社會主義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本科; 有機化學實驗課程; 思政教學; 環節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2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147-002
以有機化學實驗專業知識與實驗項目為載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整體與意識是完善與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將思政元素基因式地融入實驗教學中,積極向上、自律守紀的氣氛環境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優化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與行為意識,促進學生成為優秀型應用人才塑造正確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
1.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現狀
高校教學任務更偏重于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優化與創新,任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文藝方式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也可以借助高校思政教學課堂的開展,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掌握與理解,使學生增加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習思政知識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升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為高校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既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提供新思路,又能夠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深入探索與研究,且對優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學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對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與開拓教育視野具有學術意義。
2.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指導,并在實踐應用中實現價值理性與技術理性的統一。高校以培養有利于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全面型優秀人才作為主要教學目的。高校開展學生思政工作的宗旨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的學生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妥善落實至關重要。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及意愿,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管理及思政教育的相關政策規范,掌握學生的成長特點。在學生管理體系中融入學生思政教育理念,并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最終實現高校為社會主義發展培養人才的教育目的。
3.大學本科有機化學課程化學實驗開展狀況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過程中高效的教學手段。但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大部分學校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學習主動性。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參與程度過高,教師起主要引導作用,要求學生牢記原理知識及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缺乏自主思考與研究探索能力,極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拓展及實際動手能力,還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嚴重影響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在化學實驗中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白獨立思考以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化學實驗作為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實踐。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與結果發現化學原理及現象本質,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培養化學核心素養的關鍵。
勇于質疑代表能力有所提升。之所以學生在實驗中能夠發現問題,是因為其對化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及理解能力,有質疑就有思考,從而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這也能側面反映出學生上課認真程度,說明其在實驗過程中能夠認真觀察。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質疑,并且利用所學知識實際操作,通過探究去解決疑問。因為化學所倡導的精神就是質疑精神。
4.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有機化學實驗是化學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制藥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材料類、醫學類、生物類電子類、農學類等專業共同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化學實驗課。學生需要全面掌握與了解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理論、主要合成技術與研究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有機化學實驗專業知識、鍛煉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科學思維和基本科研素養。因此,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尤為重要。
5.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方法
5.1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通過創新與優化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與數學理論思維,有利于學生全面成長,對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促進教育教學發展具有較為深遠的現實意義。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的重任。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教育的認同感,正確把握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內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更好地承擔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和使命。將有機化學實驗新技術和新方法引入課堂,體現以創新發展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自己的學術開啟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認同感。
5.2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做好課程育人教學設計
有機化學實驗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師應對課程思政元素、思政案例等進行詳細探索,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德育內涵,將課程思政育人作用充分發揮。為對思政元素深入探索與挖掘,可將有機化學實驗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中。例如“橙皮中檸檬烯的提取”實驗中,可對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成功研制青蒿素的案例加以分析。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再一次突出了中國傳統醫藥在醫學界的地位。學生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的知識加以學習,以此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將屠呦呦先生的工匠精神與榜樣力量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學生能夠切實體會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等高尚品質。例如“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實驗中,教師可從傳統茶文化進行帶入,使學生了解茶葉的主要成分咖啡堿的特征,根據咖啡堿的分子結構及物理化學性質,突出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重要性,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化學知識與化學原理,培養學生分析與檢索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經常使用各種有毒有害試劑,還會產生廢液和耗材垃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跟學生提倡環保理念,介紹“綠色化學”概念,強調習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點,讓學生在實驗中養成時刻注意節省使用藥品、不隨意傾倒廢液和統一處理廢液的習慣。
這些環節的設計,將無形的價值觀教育與有機化學實驗相結合,能夠促進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6.增強教育工作的初心與使命
6.1新的時代呼喚高校教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在全黨范圍內開展的主題教育,是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史,也可以看做是探索中國革命、促進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歷史。將初心與使命深入貫徹其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高校教育只有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目標,實施精準發展,才能夠對教育初心與使命問題充分認知。基于此,將初心使命應用于高校化學教育中,并采用科學方法加以實踐,以此推動我國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的初心是與時代為伍,為時代出力,高校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培養更多更契合時代特色的各類專業性人才。在我國傳統教學體系中,將應試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只是對課本知識進行羅列講解,沒有將實踐教學作為重點內容。從而限制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整體發展。雖然高校遵循新課改教學理念,但依舊存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使得教學內容刻板、單一,導致學生難以對化學學科產生學習興趣。高校教育教學是塑造與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培養教學理念先進、師德師風崇高的“復合型”專業優秀人才的課。高校教育教學作為具備整體性的課程,應專屬制定一套具備合理化、規范化、系統化、學科化的課程內容及方式。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始終保持初心,以科學方法完成教育使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接班人。對于高校發展來講,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其不忘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的宗旨始終是高校教學發展核心。在保證高校教育的初心始終如一基礎上,推動高校正常運行。
6.2當代高校教育“必然地承載”著的使命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黨保持永遠年輕的重要法寶;是黨始終銘記歷史的重要力量;是黨不斷開創未來的重要基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在新時代的新矛盾、新挑戰、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發展的全過程,貫穿到各個環節,覆蓋到各個方面,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不竭動力。結合“黨史”、“慶黨100周年”等主題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肩負起培養人才的歷史重任。
在大學本科開展有機化學實驗思政教育是一項較為繁瑣、細化的工作,高校教師應該要不斷提高自身德育意識與育德教學能力,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將思政元素與有機化學實驗專業知識相連接,充分發揮高校化學專業課程的價值引領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