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朔 布光 張弘毅
摘 要: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對各行各業產生強烈沖擊,體育行業受影響明顯。人民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作為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的內容,伴隨疫情有效控制,大眾對生命健康的認知進一步覺醒,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新的生命認知、健康認知和鍛煉認知。本文基于疫情過后借助全民健身熱潮,圍繞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這一核心論點,對河北省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當前供給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和全面分析,結合國內外相關成熟經驗和辦法,總結全省公共體育發展的優勢和問題,試圖通過立足“服務群眾為本”,落實城市居民公共體育需求傳輸與決策供給模式;強化體育指導隊伍,體醫結合增加居民體質監測;挖掘城市特色資源多元化發展,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等幾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完善全省城市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公共體育; 資源; 服務; 供給
中圖分類號:G81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189-02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各行各業產生強烈沖擊,體育行業受影響明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伴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眾對體育鍛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人體本身知識以及人體參與運動的意義和認識得到進一步覺醒,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新的生命認知、健康認知和鍛煉認知。因此大眾的體育訴求、體育行為將會不斷提升,迎來全民健身熱潮,為城市公共體育建設帶來挑戰。本文立足河北省地域特色,深入調查全省城市體育資源發展需求現狀,探索發展新策略,以期進一步優化全省城市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體系。
一、深入調查全省公共體育資源建設現狀
公共體育資源的建設和服務是河北省各城市開展體育活動,促進居民參與的物質基礎。公共體育資源的充分開發和高效利用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保障,可以調動廣大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身體鍛煉水平和質量,更大程度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1.基礎設施建設及制度保障情況
2020年河北省體育場地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19年底,全省共有體育場地156173個,場地面積約為16285萬平方米。目前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15平方米。其中全省田徑場地10879個,游泳場地499個,球類運動場地75856個,冰雪場地235個,健身房3388個,健身步道2900個,場地數量最多的是全民健身路徑60997個,場地面積約為326萬平方米。根據河北省2020年全省體育工作會議內容顯示,全民健身健康實現“融合發展”,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推動出臺《河北全民健身條例》,初步形成了河北特色健康與健身融合發展新模式,城鄉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進一步健全,著力拓展全民健身的廣度和深度。2020年《河北省全民健身條例》被全票通過并于5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中主要涵蓋了全民健身設施、活動以及服務保障和法律規范等內容,進一步加速全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2.參與成本和體育人口
大眾體育參與成本和體育人口是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社會體育制定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的重要依據,也一直是體育發達城市的評價標準之一。如洛杉磯和倫敦的體育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比例均超過百分之七十,墨爾本的體育人口更達到了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河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實施效果評估報告》可知,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42.37%,提升明顯,但與一些體育較發達城市還有一定差距;河北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場地設施建設供給多渠道增加,并積極鼓勵社會資金加入建設,2020年新建公共體育場地設施1634處,總體達到85.34%的免費開放率和低收費開放率。
3.全民健身體育指導與體質監測
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包括有型的物質基礎,更包括無形的服務資源。緊密圍繞在居民生活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和影響居民的體育行為及生活習慣,服務資源主要涵蓋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組織資源及文化資源。公共體育服務總體質量受體育人才結構、場地設施、組織架構、活動設計和監督反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人才結構在體育活動開展、居民體質監測以及組織管理方面作用明顯,體育科技人才、高端復合型人才在賽事活動的組織開展、管理經營方面不可或缺,并能夠借鑒國內外先進體育營銷理念,引入高水平、高標準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從而吸引大量資金投入,對促進全省公共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十分重要。河北省進一步加強體育指導服務,健全城鄉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全省現有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10萬余名,體育社會組織2000個左右,初步構建起省、市、縣三級國民體育監測網絡體系,73.62%的縣(市、區)建有國民體質監測站,全民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全國試點建設穩步推進。
二、城市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問題分析
人民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作為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的內容,伴隨疫情有效控制,大眾對生命健康的認知進一步覺醒。本文基于“后疫情時代”大眾體育行為及意識的轉變,借助全民健身熱潮,圍繞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這一核心論點,對全省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當前需求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和全面分析,結合國內外相關成熟經驗和辦法,發現問題,查找原因,總結全省公共體育發展的優勢,試圖找到不足和發展機遇。
1.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足,體育信息宣傳服務單一
居民鍛煉場館數量不足,居民對體育設施布局、類型、質量、可用面積等方面存在不滿情況;公共活動場所改造進程較慢,居民對新舊設備更替,健身器械擱置損壞,維護間隔較長存在不滿;公共場所利用率不足,對被停車占用,開放使用受限等情況存在不滿。社區內日常健身科普宣傳不足,居民對體育健身、體育休閑、體育政策、社區體育制度等內容了解咨詢途徑欠缺,而關于針對不同階段人群體育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更少之甚少,無法滿足居民日常健康鍛煉需求。
2.基層體育組織管理不完善,活動開展缺乏全民效應
受工作、家庭、經濟等多方面影響,社區內青壯年參與體育活動頻率較低,多以老年人和兒童居多,缺乏全民效應。一方面是體育組織管理制度不健全,骨干多來自社區內威望較高的體育愛好者兼任,其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在精力、財力、物力投入受限的情況下,體育活動開展次數少,規模小,內容單調,吸引力弱;另一方面日常工作繁雜,人手不足,社區內常態化體育組織發展落后,組織不活躍。在篩選外部體育組織又受社區管理機制制約,審查、監管、組織流程復雜,導致吸引社會組織進社區不積極,難以真正惠及大眾。
3.社會體育指導形式化,居民健康監測空缺
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不足,分布不均,城市居民體育指導咨詢工作開展不容樂觀,無法滿足居民日常體育活動需求。一方面受財力物力條件制約,重視不足,無法調動其工作開展積極性;另一方面深入化不足,對體育指導員開展定期培訓欠缺,其科學化、規范化、深入實際、扎根社區化不足,以至于許多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化。在居民體質健康監督方面,雖然國民體質監測站已開始試點并逐步發揮作用,但更貼近居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項目不包含對居民體質的測驗內容,急需完善并發揮基層衛生保健和體質監測作用。
三、全省城市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優化路徑分析
疫情的突如其來也為人們營造了關于“生命”冷靜思考的機會,在生命面前,健康尤為重要。透過思考,大眾健康意識得到大幅度激發,其健康意識包括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個體的健康。就個體健康而言,體育作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功能和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是承載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疫情期間,國家、各級政府、社區多方面宣傳防疫知識,傳遞官方信息,疏導居民情緒,是居民堅定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守護者,為維護社會穩定發揮出巨大作用。疫情過后,公共體育建設迎來發展機遇,在政府良性干預和統籌管理下,逐步解決城市公共體育服務種類多樣化、多元化需求與供給不足間的矛盾,滿足大眾的體育訴求。
1.立足“服務群眾為本”,落實城市居民公共體育需求傳輸與決策供給模式
職能部門在處理各種問題中,始終堅持“服務群眾為本”,激發管理人員和成員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以廣大居民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度和滿意度為行為準則和立足點。再根據不同地域特色,生活習慣,發展狀況,制定和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制度,強化組織機構配合效率,落實監督監管機制,構建大眾及多級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的評價監督體系。強調城市公共服務中的廣泛性、多元性、普適性、公平性、公益性以及便利性,以居民實際需要布局,提供大量優質公共體育資源服務,以繼續提高現階段城市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2.強化體育指導隊伍,體醫結合增加居民體質監測
更新體育科技人才概念,重視儲備復合型體育人才,重視公共體育產業管理、服務、開發、運營等專業人員培養,降低居民參與成本,打造多樣化的居民休閑、健身、娛樂參與方式。一方面補充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建立基層優秀體育骨干領導團隊,加強各地區之間交流學習,優勢體育資源共享與互補。另一方面完善體育服務志愿者機制,鼓勵體育愛好者積極投入到公共體育服務中,定期開展業務能力培訓,形成長遠發展機制。再者拓寬居民體育咨詢宣傳途徑,傳統條幅、海報模式之上利用網絡傳播媒介,增加多渠道宣傳途徑。還需要政府牽頭開發和落實更廣泛的居民體質監測系統,建立定期居民體質監測,保障實施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并將結果及時反饋,落實到健康指導實踐中。
3.挖掘城市特色資源多元化發展,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
迎接全民健身熱潮,把握機遇,探尋新理念、新路徑,需以服務意識引導全省城市公共體育發展,舍棄急功近利思想,大膽創新,構建城市公共體育發展新平臺。一方面發揮基層管理者骨干作用,調動廣大居民參與積極性,建立并形成一種長久、和諧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體育服務,如增加“定期體育信息”“健康養生”“體育鍛煉小常識”“體育指導安排計劃”等專欄。建立居民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庫,創辦以社區為單位的居民健康小雜志等貼近居民生活的服務內容。要堅持傳統與創新融合,增強城市公共體育資源共享與服務體系建設的深度和寬度。
202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200502110
參考文獻:
[1]王智慧.共識危機與自我啟蒙:后疫情時代大眾體育參與的價值向度[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05)
[2]李王杰,劉喜山.以新冠肺炎之殤觸發體育鍛煉機遇[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03)
[3]雷哲.體育助力打造精致城市的價值體現及實施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11)
[4]周文英,陳昌.體育與城市的互動關系及其融合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04)
[5]佟貴鋒,李美玲,寧淑芬.基于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03)
[6]于善旭.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多元發展與創新[J]體育與科學,2014(05)
[7]周濤,張鳳華,蘇振南.論我國美英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