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紹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一百年里,寧波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程,譜寫了動人的歷史篇章。
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書寫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輝煌篇章
在充滿艱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寧波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
1924年7月爆發的反苛政余姚鹽民大罷工,是當時浙江最大的一次罷工斗爭,不僅是浙江工人運動復興的起點,也是全國工人運動從二七大罷工之后的低潮走向復興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寧波及全國其他地區的工農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為聲援五卅運動,1925年6月,黨領導寧波人民開展了對英、日兩國的經濟絕交斗爭。在遭到軍方政府和帝國主義的武力恫嚇后,英勇的寧波人民與之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反響。
在黨的領導下,寧波的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引起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的恐慌。在蔣介石的指使下,寧臺溫防守司令王俊發動“四九”反革命事變,使寧波成為國民黨在全省最早實行“清黨”的地區。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的白色恐怖,寧波黨組織堅決貫徹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先后組織開展浙東暴動、奉化暴動和亭旁暴動等三大暴動,建立了亭旁區革命委員會這一浙江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
雖然這些暴動在強大敵人的鎮壓下遭到了失敗,但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寧波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仍然前赴后繼將革命斗爭繼續下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寧波黨組織經歷7次被破壞、5次重建,7名地市(縣)委書記被捕,3人被害。這一時期,浙江犧牲的8名省委書記(代理書記)中,王嘉謨、張秋人、卓蘭芳、徐英、龍大道等5人都是從寧波走出去的。寧波還出現了黨的珍貴文獻守護者張人亞,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陳壽昌,“虎膽英雄”裘古懷,“左聯五烈士”殷夫和柔石等著名烈士。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在原中共上海中央局宣傳部部長朱鏡我領導下,浙東臨時特委在鄞東觀音莊正式成立,使中斷5年之久的中共寧波地方組織重新建立起來。自此,寧波的抗日救亡運動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面對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復雜的形勢,毛澤東以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作出開辟浙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決策。為貫徹毛澤東的指示精神,1941年5月10日起,黨掌握的浦東抗日武裝分7批南渡杭州灣,拉開了創建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大幕。1941年6月18日爆發的相公殿戰斗,打響了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在浙東戰場上的第一槍。在黨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下,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堅強領導下,浙東區黨委以余姚梁弄為指揮中心,帶領浙東人民浴血奮戰,創建了全國十九個解放區之一的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浙東人民優秀女兒李敏等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前赴后繼,譜寫了華東抗戰的輝煌篇章。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根據國內外局勢的變化,對浙東新四軍作出北撤的決定。部隊北撤,但黨的旗幟不能倒。浙東區黨委書記譚啟龍在約見堅持原地斗爭的陳布衣、朱之光時強調指出:部隊要北撤,但黨是不撤退的。我們黨的旗幟是要高舉的,要保存力量,等待時機;堅持工作要面向群眾背靠山,扎根于群眾之中。留下堅持隱蔽斗爭的黨員干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清剿”,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解放戰爭爆發后,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中共四明工委于1947年5月15日,在福田庵(后稱“草茅庵”)召開建立四明主力武裝大會,再次拉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序幕。到1948年底,四明地區基本恢復原浙東抗日根據地的轄區范圍,逐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為寧波的解放準備了有利條件。
1949年5月25日,挺近浙東的人民解放軍解放浙東名城——寧波,寧波人民迎來新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寧波地區的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為浙東和寧波地區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付出了血的代價,犧牲的有姓名記載的寧波籍烈士有1300多人。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黨的光輝歷史!
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
在艱難探索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歲月,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發憤圖強,奠定了寧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扎實基礎。
貫徹毛澤東1949年5月關于寧波接管的指示精神,進駐溪口的人民解放軍以優良的作風贏得原武嶺中學校長的稱贊:“貴軍秋毫無犯,真乃紀律嚴明的仁義之師!”“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這對蔣介石產生了重要影響,并為國共兩黨保持接觸發揮了積極作用。
面對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的局面,黨帶領人民積極恢復發展經濟,僅用了三年時間寧波就實現了從缺糧地區到余糧地區的歷史性轉變。
在恢復發展經濟取得一定成效后,黨中央于1953年9月提出了“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總路線。在開展三大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過程中,全省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五洞閘高級農業合作社獲得了毛澤東的稱贊,成為當時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旗幟。
1956年9月,黨的八大提出了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的目標。寧波黨組織開始團結帶領寧波人民艱苦創業,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始建于1910年的蕭甬鐵路于1959年實現全線貫通。1959年8月建成的寧波當時最大的水利工程——姚江大閘,解決了困擾沿岸農業生產的咸潮問題,對發展兩岸的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社隊企業標志著寧波的工業化開始從城鎮向農村拓展。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也充滿了探索的曲折和艱辛。1960年3月毛澤東的寧波之行,倡導了調查研究的風尚,增強了人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興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四項工程——寧波港鎮海港區、浙江煉油廠、鎮海發電廠和鎮海清水浦漁業基地,標志著寧波開始由海防前線成為中央、省重點投資建設的地區,這不僅是新中國成立后寧波進行大規模建設的開端,也為浙江和寧波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打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銳意改革,以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為目標,擴大開放,發揚“誠信、務實、開放、創新”寧波精神,推動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寧波以港口的開發開放拉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序幕。1979年1月,作為上海寶鋼的配套工程,北侖10萬噸級礦石中轉碼頭動工,開啟寧波建設國際深水港的新時代;1979年6月,寧波港正式對外開放,寧波向世界再次敞開了懷抱。從建立全國第三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兩區一島的開發建設,再到加入世貿組織后實施“引進來”“走出去”,開放成為推動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寧波的開發建設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寧波的發展寄予厚望:“寧波的發展速度可能不會慢,同大連展開競爭。”為此,他不僅發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號召,還專門委派時任對外經貿部顧問盧緒章到寧波指導工作。以包玉剛為代表的“寧波幫”人士熱烈響應鄧小平的號召,建言獻策,出錢出力,對推動寧波的開發建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務院為推動寧波的開發建設給予多項優惠政策,自1984年5月批準寧波成為進一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后,1987年2月,又批準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為寧波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專門成立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協調解決寧波開發建設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國務院為一個地方城市專門設立領導和協調機構,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省委、省政府也成立浙江省寧波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寧波開發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寧波服從、服務于國家和省的發展大局,以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為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到1992年,寧波提前完成了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在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后,寧波作為國家體改委批復同意的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解放思想,大膽改革,一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這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進入新世紀后,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寧波認真貫徹落實“八八戰略”,提出并實施“六大聯動”“六大提升”發展戰略,確立了寧波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地位,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005年,寧波獲全國首批文明城市稱號,人民的獲得感大大增強;2007年,寧波成功入選首屆“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黨團結帶領寧波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在昂揚奮進的新時代,寧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八八戰略”,開創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局面。
面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形勢,寧波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以法治政府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舉措,為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寧波要與杭州協同發展、錯位發展,共同唱好“雙城記”的指示精神,寧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打造世界強港;大力推進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示范區和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建設,深化對外開放;堅決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實現從“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跨越。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寧波多措并舉“補短板”:想方設法引智引才,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波在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8年,寧波市GDP總量首破萬億元,成為全國第15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同時,寧波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20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超11億噸,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成為全國第九個實際利用外資突破500億美元的城市;“工業強市”建設成效顯著,2018年工業增加值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強;全面發展水平有了大的提高,2015年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試點城市,2016年入選“東亞文化之都”,2020年寧波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平安創建實現“十四連冠”、第11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8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考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和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充分肯定了寧波港口開發、制造業發展等工作。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精準對標中央和省委“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市委明確提出新發展階段的寧波使命: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范區、當好模范生、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從七個方面繪制了未來寧波發展的美好藍圖:努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城市、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域美麗宜居品質城市、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和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望過往的奮斗路,在黨的領導下,寧波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寧波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省委堅強有力領導下,以昂揚的斗志,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為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