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區委政研室 北侖區經信局
近年來,北侖區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加大對“未來工廠”的培育力度,圍繞科技創新、主體提能、要素保障等三方面持續發力,探索全鏈條智能制造模式,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北侖區已累計培育12家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家省級“未來工廠”,18個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超6000家上云企業。2020年,北侖區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42.3億元,同比增加15.1%。
破題關鍵技術夯實“未來工廠”科技支撐
強招引,讓資源集聚更豐富。以數字新基建為契機,集成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各類科技信息,引進海爾卡奧斯、適創科技、智度集團等一批高端服務公司,推動領先技術轉化、新裝備研發、新產品設計制造等資源集聚,面向“未來工廠”建設提供開放性公共技術和科技服務。例如,東方電纜運用浙江中控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企業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高級計劃排程(APS)等信息化系統集成應用等科技資源,實現產品數字孿生、生產數字孿生、設備數字孿生。目前,全區擁有25家專業智能制造服務公司,數量居全市前列。
強培育,讓平臺輻射更廣泛。搭建政府主導的寧波高端裝備海外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創新型平臺,以創元信息科技等服務公司為載體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海天塑機、弘訊科技、騰龍精線等龍頭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級互聯網平臺,為“數字車間”培育、“5G+工業互聯網”試點、工業機器人應用提供核心技術支撐。2020年8月,創元科技的“模具行業生產指揮調度決策解決方案”獲評工信部“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和省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海天注塑云平臺已聯網2萬余臺設備,實現遠程診斷、咨詢、檢修等應用。
強合作,讓智力供給更精準。聚焦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點,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省內外科研院所、紫藤科技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及行業協會、專家團隊等開展合作,為企業開展診斷評估、審計驗收、智能化改造等服務。與浙江省智能制造委員會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每年邀請專家開展“未來企業家”“未來工人”和“未來專家”培育活動。截至目前,有關專家已深入50多家企業開展指導工作。
圍繞轉型升級夯實“未來工廠”產業支撐
做優新智造示范項目。分層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提升擴面,拓展工業機器人應用,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成套裝備改造試點,打造了以“未來工廠”為標桿、以“5G+工業互聯網”試點為引領、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主體的新智造項目群。2020年,浙江華朔科技的“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協同設計、制造物聯網集成創新應用項目”被工信部評為物聯網關鍵技術與平臺創新類、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類項目,是全市唯一。東方電纜省級“未來工廠”項目將于今年10月竣工投產,將降低20%運營成本,縮短30%產品研制周期,提高20%生產效率,降低20%產品不良率。旭升汽車、意寧液壓等3家企業項目獲評省級數字化車間,繼峰汽車等12家企業項目被列入市級以上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數量走在全市前列。
做強行業數字大腦。聚焦模具、汽配、裝備、石化等重點產業集群,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的復制應用,謀劃建設細分行業產業大腦,為行業數字化升級賦能。例如,以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為主平臺,實施模具行業數字化改造“百企提升”活動,基本形成“1+1+N”的模式,即1個操作系統平臺、1個實施方案、鏈接N家模具企業的模具行業數字化轉型模式。2020年7月,寧波市模具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工作現場會在北侖召開,將北侖模具行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樣板予以推廣。截至目前,全區有16家模具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實現調度管理人員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18%、低級錯誤發生率降低10%,車間裝備數控化率、機器設備聯網率分別達78%和68%,為建設模具行業產業大腦夯實了基礎。
做大未來產業園區。謀劃數字產業集群空間布局,積極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例如,推進靈峰現代產業園未來園區建設,建成靈峰汽模小鎮數字化客廳,實現園區基礎設施高端化、管理服務智能化、生產生活數字化,力爭成為省、市產業集群發展和工業園區治理標桿。再如,推進寧波北侖集成電路“萬畝千億”未來小鎮項目建設,已落戶28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建成30個5G基站點,總投資超過150億元。下一步,北侖還將建成園區大腦、招商大數據平臺、園區管理平臺、園區服務平臺等項目,助力北侖區成為省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先導區。
聚焦要素賦能夯實“未來工廠”服務支撐
強化政策引領。圍繞以“未來工廠”為標桿的新制造群體培育目標,聚焦企業數字化提升需求和關鍵,制定向數字經濟領域傾斜的政策激勵措施,強化對“未來工廠”建設的要素保障。2020年,北侖區財政安排5000萬元用于扶持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軟件投入、數字車間建設等,今年又根據省級“未來工廠”創建目標,對政策進行修訂升級。
加大金融助力。深化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未來工廠”的金融支撐,與浙商銀行、寧波市金融研究院等簽署戰略協議,就智能制造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模式,在金融服務產業鏈數字化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例如,推出“智模貸”產品,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跟蹤企業模具生產進度,做到實時動態授信,簡化信貸審批和放款流程。據悉,該項金融產品已為恒奇模具等5家企業提供貸款超過1000萬元。
提升服務力度。持續優化企業服務體系,建立企業綜合服務工作機制,在部門考核中引入企業“好差評”機制。圍繞政策直達、公共服務、產業鏈合作、數字轉型等環節,整合“8718”企服平臺、“12345”政務服務熱線、“81890”服務熱線等線上資源,集成企業綜合服務專窗和企服街道站點等線下力量,建立政策信息、科技服務、融資擔保、對外合作“一條龍”全周期的企業服務超市,打造“一門受理、流轉辦結、線上線下互動”的新型服務格局。2020年,企業服務超市接受企業有關數字化提升方面咨詢超過2000條;今年,針對企業高頻問題,以對接會、宣貫培訓、服務走訪等形式,每月舉辦2場數字經濟專項活動,惠及企業500余家。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