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委政研室課題組
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創新實踐。慈溪市經過兩年多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實踐探索,著力破解農村資源要素配置不充分、鄉村發展不平衡問題,走出了一條鄉村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為全市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主要做法和實踐價值
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是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具體項目為牽引,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聚焦當前鄉村發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黨建聯盟、規劃聯合、產業聯動、社會聯治等舉措,打造鄉村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實現基層組織融合共進、基礎設施統籌共建、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基層治理協同共治的一種鄉村協調發展模式。其做法和實踐價值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活力。堅持黨建引領,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慈溪市在推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中,打破行政村地域邊界組建片區黨建聯盟,為村與村、村與企業之間協商統籌、協調利益、協同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解決了先進村受限“一畝三分地”難有新作為、后進村缺乏思路“邁不開步子”等問題。如,崇壽鎮傅家路村與其相鄰的健民村、傅福村組成片區,設置片區聯合黨委,通過帶組織、帶管理、帶技術,帶動片區各村的組織建設、治理水平和產業發展整體提升。片區成立第一年,集體經濟增長率達30%,村民對村班子的支持率明顯提高。2020年換屆選舉中,健民村、傅福村村民參選率分別達到99.2%、97.9%,村“兩委”平均得票率分別達到87.9%、86.9%,比上屆分別提高3.1、5.5個百分點。實踐證明,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片區組團發展,通過組織共建、發展共謀、事務共商,有利于激發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力、組織力、執行力。
統籌盤活資源要素,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突破鄉村土地資源、配套產品等要素零散分布的瓶頸問題,慈溪市以整合優化資源要素為牽引,推動實施片區組團產業聯動工程。如,逍林鎮推動振興村等5個制鞋產業集中村組團發展,各村入股組建鞋產業片區發展有限公司,統建鞋制造創新設計及產業服務中心、大學生電商基地等公共平臺,建立片區品牌認定機制,通過產品質量統一把關、專業技能統一培訓、安全生產統一監管,并以片區名義對外簽訂合作意向,進一步集聚產業資源,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增強市場競爭力。2020年,該鎮拖鞋產業產值增長30%,拖鞋企業欠薪事件和消防事故分別下降78%、80%。實踐證明,以產業為紐帶推動鄉村片區組團發展,通過產業集聚、資源共享、補鏈配套,有利于推動片區各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達到“1+1>2”的效果。
提高區域協同水平,推動鄉村治理整體提升。為有效解決鄉村治理中各村“自掃門前雪”的現象,慈溪市在片區實施“規劃聯合”和“治理聯動”工程,通過“一張圖”統攬鄉村建設、“一盤棋”統籌社會治理,有效提升了全域美麗的鄉村新面貌。如白沙路街道針對轄區內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周邊違章建筑多、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組織4個村1個社區全面開展“校地聯合整治”,并提前布局、整體打造學院周邊美食一條街、網吧、酒吧等生活服務設施。通過治理,2020年該片區治安、刑事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5.3%、46.9%,矛盾糾紛總量下降12.5%,安全生產和消防事故下降67%。實踐證明,在鄉村片區組團發展中,實施公共服務統籌和區域治理聯動,有利于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發揮強村能人的帶動作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慈溪市在推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過程中,采取以強帶弱的方式,通過能人帶動,推動強村帶領弱村共同發展,既緩解了“治村能人”緊缺的問題,又實現了村民共同增收。如,龍山鎮徐福村黨委書記是省“千名好支書”,在他的帶領下,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千萬元,而相鄰的田央村、筋竹村雖然有豐富的山塘、土地等資源,但由于缺乏開發經營的好思路,村集體增收乏力。3個村組成片區后,徐福村黨委書記兼任片區聯合黨委書記,充分發揮徐福村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共同謀劃鄉村改造提升、旅游項目開發、工業園區建設等項目,預計帶動田央村、筋竹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年均增幅30%以上。實踐證明,以補齊弱村短板為出發點推動鄉村片區組團發展,通過能人帶動,有利于充分發揮強村在人才、產業、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弱村形成自我“造血”功能。
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基本模式
通過調研梳理,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主要有七種模式。
能人帶動型。這類片區主要依托干事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的帶動,統籌各村發展資源,幫扶帶動弱村逐步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產業集聚型。這類片區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規劃引導片區產業集聚發展,對外以片區組團拓展市場,對內按比例進行投資和分配,避免片區內同質惡性競爭,增強片區產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
補鏈配套型。這類片區各村之間有產業配套的能力,但相互之間聯通不緊密,通過對片區產業鏈實施整體規劃,提高本地配套率,培育形成要素相對齊備的產業鏈。
資源互補型。這類片區各村資源稟賦互補性強,通過資金、項目、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整合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服務統籌型。這類片區各村人文相親、緊密相鄰,圍繞文體、養老、育幼、醫療等共同的公共服務需求,提升片區公共服務的集約化,形成片區綜合服務的規模效應。
治理聯動型。這類片區一般位于村(居)民集聚程度較高、新老市民雜居、社會管理難度較大的城郊接合部、城鎮集中居住區等,重點是構建完善“三治融合”的社會治理體系,通過社會治理的一體化,推動實現“村融民和”。
飛地抱團型。與其他模式相比,這類片區地理位置并不接鄰,通過縣、鄉兩級統籌和村級自發聯合,以“土地+資金”“資金+項目”等形式,引導分散的資源集聚至“飛地”項目,實現跨區域的集約發展。
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基本流程
村片區組團涉及不同行政村的利益關系和群眾意愿,要取得實效必須講究片區組團方法??偨Y慈溪市鄉村片區組團的做法,可梳理出“八個一”的基本流程。
一批清單理需求。堅持問需于村、問需于民,緊緊圍繞“集體發展、群眾得利”原則,通過座談走訪、會商研究,全面分析片區內各村組團發展的資源優勢、制約合作的短板因素、下步持續發展的共性與個性需求,建立村級發展優勢清單、問題清單、需求清單。
一項評審篩優劣。對鎮村排摸的擬培育片區,由縣級協調小組和有關專家進行組團培育的可行性聯合評審。對前景較好、定位準確的片區,列入縣級培育對象,在政策激勵、人員配備、項目指標、經費保障等方面重點傾斜;條件不成熟的,作為鎮級培育片區由鎮鄉(街道)自主培育,或重新擬定發展計劃。
一個聯盟領方向。以片區為單位組建黨建聯盟(片區聯合黨委),一般由片區中的“能人”村書記擔任書記,或由鄉鎮黨委成員直接兼任書記,并視情吸納片區內較大規模企業黨組織加入聯盟,推動基層黨建整片建強、區域發展整片謀劃、社會治理整片聯動,以此引領片區組團高質量發展。
一套機制謀共識。建立片區聯合黨委會議、村務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重點工作協同、干部隊伍統配、黨建資源共享、工作成效互促等機制,定期就片區黨員共管、思路共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問題共商、難題共解、服務共推等具體工作開展討論決策,充分凝聚片區在發展經濟、管理事務、提升服務等方面的共識。
一張藍圖統規劃。圍繞“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兩個關鍵詞,從發揮片區整體功能的角度出發,通盤考慮產業發展和土地利用、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等內容,編制片區全域發展規劃。縣級有關專家對片區規劃編制進行指導。
一份協議明權責。各村簽訂片區合作協議,在堅持各行政村組織、資產屬性和財務核算“三不變”原則基礎上,建立片區股份經濟合作聯社或市場化經營股份公司,按照各村出資比例確定股份比例,明確各村在片區集體資產統配、農業綜合開發、產業改造提升、土地產權改革中應承擔的任務及所能享受的利益分成。
一批項目促發展。聚焦片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民生實事工程建設,推進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片區項目,排出項目計劃表,清單式滾動推進,用看得到的發展成果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
一系列考評強質控。對項目推進、集體經濟增收等動態指標,實行片區組團發展“紅黃綠燈”動態考評。對項目推進緩慢、發展不符合預期的,亮黃燈進行聯合幫扶,督促限期整改;起色仍不明顯的,亮紅燈退出縣級培育對象名單,列為鎮級培育對象繼續培育或解散重組。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