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區委改革辦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物傳人”風險的增加,開展對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定期核酸檢測,以“人物并防”完全杜絕疫情擴散風險,已經逐漸成為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海曙區針對當前進口冷鏈食品防控環節“人、物”底數不夠清、信息反饋不夠快、監管效率不夠高等痛點堵點,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依托“浙冷鏈”平臺,通過海曙區“81890”平臺開放端口,建立全省首個基于高風險冷鏈食品重點人群管控的精密智控平臺——“海數控”,高效搭建冷鏈“人物并防”應用場景。
該平臺通過數字管控閉環化、協同監管系統化、暖心服務智能化等方式,重構進口冷鏈食品“人、物”防控全閉環管理體系,實現重點人員全覆蓋、不遺漏,進口冷鏈食品防控職責明、合力強和智核集成自迭代、高效率。自2月20日該模塊上線以來,冷鏈食品高風險接觸人員核酸檢測率穩步上升,目前所有接觸人員檢測率達到了100%,實現了對全區390余家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企業、3600余名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的動態精密智控。
數字管控閉環化實現重點人員全覆蓋、不遺漏
搭建管控數據總庫。海曙區進口冷鏈食品企業及從業人員密集,進口冷鏈食品企業在崗人員數量占全市30%左右,每周約1000人次進行核酸檢測。針對人工監管存在監管對象底數不明、狀態不清等問題,海曙區延伸搭建進口冷鏈食品接觸人員的數字化監管模塊,電腦端和移動端同步上線人員核酸檢測管控庫,依托“浙冷鏈”企業數據,以冷鏈接觸人員直接上報、屬地鎮鄉(街道)集中采集、浙政釘疫情防控入境物品工作人員管理模塊數據導出等方式,建立起涉及390余家冷鏈企業、3600余名高風險接觸人員的數據總庫。該數據庫具有精準推送、智能查詢、智能語音、規范管理、應急處置、匯總分析等功能,實現了“標準化”“可視化”的有效科學管理。
強化動態實時管控。根據檢測頻次要求,自動生成接觸人員核酸檢測計劃,由系統自動通過電話語音、短信等多維智能互動方式,督促高風險人員定時定地參加核酸檢測。同時,自動生成下次檢測地點和時間,動態實時反映接觸人員分配、審核、確認、采樣、檢測、結果反饋等狀態,實現閉環管理。截至目前,已利用智能電話通知應檢測人員10600余人,大幅降低工作量,且應檢測人員檢測率明顯提高,由原先的80%不到提升至100%。
協同監管系統化實現進口冷鏈防控職責明、合力強
細化流程、明晰職責。針對傳統監管容易存在職責不明、權責不清、各管一段等問題,導致管理空白或重復管理,海曙區進一步細化完善進口冷鏈食品防控流程,建立涉及區、部門、鎮鄉(街道)三級,市場監管、衛生健康、“81890”等部門以及企業、個人、第三方檢測機構等社會各方的六級操作流程,通過拆解業務、細化流程,明確各方工作職責、辦理時限等數據指標。

高效協同、即時反饋。通過數字化系統立體化、可視化、即時化反映監管情況,增強政府內部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協同性。對于逾期未予檢測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由屬地鎮鄉(街道)作為主體,提前聯動職能部門對其及所在進口冷鏈食品企業進行督促。凡被系統自動提示異常的,由區防控專班加強督查力度,杜絕“濫竽充數”式監管現象。
數據共享、優化配置。根據業務需求,建立多部門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分配的模塊及對象,以有效數據支撐實現政府資源的科學配置。面向監管部門及鎮鄉(街道)提供從業人員數量、分布及檢測情況等實時數據。面向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等服務單位推送檢測計劃及名單,便于合理配置相應的檢測試劑及服務人員,防止部分人員假冒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免費核酸檢測。
暖心服務智能化實現智核集成自迭代、高效率
數字服務有溫度。引進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團隊,開發應用人工智能語音系統,應用“人機對話”“迭代學習”新功能,利用算法精確匹配,即時受理受訪者變更或咨詢事項,既能“發聲音”會講話,又能“聽得懂”會交流,高效、溫馨服務受訪者。如,當受訪者因實際困難提出修改核酸檢測的時間或地點時,系統將自動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改檢測計劃,并及時通知衛生服務中心做好準備。
人機對話有效率。根據日常人機溝通情況及數據留痕,采用終身學習策略對新問題和誤識別問題進行優化糾錯,自動更新完善知識庫,確保應用場景與時俱進。截至目前,該智能語音機器人已開通10部電話,每小時可撥打約300個電話,遠超單個接線員全天滿負荷工作量,且具備互動性好、服務性強、工作留痕等優點,為民服務能力水平顯著提高。
科學防護有提醒。在人機溝通確認核酸檢測事宜后,檢測到期前2天再次自動短信提醒,并針對當天返崗人員,落實當天短信提醒,確?!皯獧z盡檢”宣傳到人。在平臺企業端首頁首圖嵌入模塊,便于相關人員及時查閱冷鏈新聞、冷鏈指南及防護知識;主動上門落實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首站經營者、非首站經營者每月一次”的檢查要求,確保“應檢盡檢”宣傳到企。
責任編輯:劉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