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的敗血支原體病,是由雞敗血支原體引起的,也是鴿子尤其是信鴿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但是又不被飼養者所重視。
流行特點 該病主要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而信鴿一般僅僅是根據比賽成績及外觀特征等來進行留種,幾乎不進行檢測、凈化,這就造成了該病的一代一代往下傳播;該病的危害程度與日齡關系比較大,日齡越小發病越嚴重,在幼齡階段鴿子會造成大批死亡,到了青年鴿以后就很少出現死亡,這也就讓人們產生一種痊愈或鴿子健康的錯誤認識,其實,該病在急性發病期過去后,有大部分是處于帶菌狀態,這部分看似健康的鴿子其實仍然是病鴿,會對鴿子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外觀看起來是正常的。
除了垂直傳播外,水平傳播也相當重要。發病鴿很容易把病傳給同群內健康的鴿子(這一點不同于雞白痢),這也是該病流行普遍并且難以徹底除根的另一個原因。病鴿通過咳嗽、噴嚏或排泄物污染空氣及環境,健康鴿子經呼吸道感染,也會通過飼料或飲水由消化道傳播,還可經交配傳播。
不同日齡的鴿子混養,很容易導致相互傳播,尤其是耐過后的大齡鴿子可傳播給幼年鴿子;鴿棚內擁擠和飼養的密度大又加重了傳播程度;放飛(訓放、比賽)的應激造成的傳播,在運送鴿子過程,期間難免有發病鴿及帶菌鴿,由于路途中過分擁擠及疲勞,鴿子的抵抗力下降,回來后就會有許多鴿子發病;寒冷及氣溫變化劇烈會大大促使其發病。
本病發生后恢復慢,并且長時間帶菌。
鴿子感染支原體病后,經常出現混合感染,這種情況大約有70%左右,這是因為鴿子染病后,身體抗病力下降,從而更容易發生其他疾病。當鴿子是發生了其他疾病如新城疫、嗉囊炎等也可引起鴿子發生支原體病。
臨床表現 發病雛鴿排白綠色糞便,頻頻張嘴,打噴嚏,呼嚕聲不明顯,有的流稀薄或粘稠鼻液,流淚,眼睛(眼簾)腫大變形,形成“丹鳳眼”,鼻孔、眼睛周圍羽毛常被沾污;幼鴿逐漸消瘦,成鴿產蛋、孵化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尤其是種蛋孵化后期胚蛋死亡比較多,而且孵出的雛鴿多數帶菌。
病理變化 眼簾潮紅、水腫,眶下竇粘膜潮紅,竇腔中積有渾濁粘液或干酪樣滲出物。胸部和腹部氣囊的變化比較明顯,早期氣囊膜輕度渾濁、增厚,隨著病情的發展,囊腔中含有白色泡沫樣物,最后是黃白色干酪樣物,有時還能見到一定程度的肺炎病變;出現混合感染時還會有其他病的相應變化。
綜合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盡量避免誘發應激因素,尤其防止冷熱應激;籠舍面積要寬敞,鴿舍通風良好,保證空氣清新,糞便要勤打掃(打掃時先用消毒液將糞便噴濕以防止清掃時產生粉塵),定期對鴿舍進行消毒,在溫暖的季節消毒次數可增至每周1~2次,寒冷季節10 d一次。
制定長期的預防程序。平時用藥物進行預防,尤其是幼年的鴿子,每個月用藥2次(藥物放在水里,最早是親鴿喝水然后再喂小鴿子),每次3~5 d,青年鴿可以每個月一次,并且隨時淘汰體質差的鴿子。
防治常用的藥物有鏈霉毒、壯觀霉素、恩諾沙星、阿奇霉素、羅紅霉素、紅霉素、替米考星、支原凈、泰樂菌素、泰萬菌素等,可以選擇2~3種藥物,全年交替使用。
建議信鴿飼養主不參加比賽前期的集體訓放,可選擇自己訓放,原因是前期病鴿或帶病鴿會比較多,經過前期訓放后,病、弱的信鴿都會被淘汰掉,以后訓放會相對比較安全,很大程度上減少感染機會。
(271600)山東省肥城市畜牧獸醫事業發展服務中心
邱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