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根兒

有人說這里是日光之城,因為這里擁有冬日里燦爛的暖陽與現代都市中少有的碧瓦藍天;有人說這是虔誠的世界,因為這里擁有神秘的布達拉與數不盡看不完的慈悲道場;有人說這是神秘誘惑之域,因為這里有宗教與藝術的交融,有朝拜與輪回的期待。
籌劃西藏之旅數月,從身體到精神都對這次特別的旅游顯得格外敬重。而當借助現代工具——飛機,前往這久已向往之地,卻顯得如此迅速,以至于當雙腳立于拉薩機場時,心理上還是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北京穿的棉衣在這充滿陽光的都市顯得累贅,充滿藏文與民族氣息的世界讓你有種按奈不住的沖動,讓快門肆意作響!讓眼睛隨意捕捉無數新鮮!讓腳步更多丈量高原圣地的土地!可想而知,早有準備的高原反映如約而至……
每一步都是人生高點
可以說從內地到西藏,誰要說自己一點沒有高原反應那是吹牛,慶幸于自己僅僅經歷了輕微的眩暈與憋氣,而這與微醺之感莫名的相似,反而讓人感到多了點美妙與興奮。于是,整個西藏之旅便在這“微醺”中開始了。
雖然在無數旅游介紹中看過布達拉宮的照片,但當你隨著如洪流般的朝圣隊伍于幾里外步行前往布達拉宮的時候,你的記憶早已被洗刷地一干二凈,心中只有對于圣殿的向往。身邊的人們,或是拉家帶口,或是默念真言手持轉經筒,從他們的臉上看到的是虔誠,感受到的是對善良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洪流中,你的眼神總會感到不夠用,腳步也總顯得跟不上大家的步伐。本來想仔細欣賞布達拉,但稍有遲疑,后面的人便會推著你向前,于是在這無數的虔誠中,布達拉宮便由遠及近,由低到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雄偉的出現在你的面前。
在中國古建筑中經常會使用臺階,個人認為臺階的作用除了抬高房屋高度,突出地位作用,便于人們行走外,其中更有著一種人生哲理。不知你是否注意過,爬臺階者均會低頭恭身,這樣的動作陪著著坐落于紅山之巔的宮殿,頗有些提醒來此的每個人,人生道路要謙虛,要收斂的味道。
帶著高原的眩暈,帶著走幾步就要歇半天的遲緩,也帶著謙卑與崇敬,我朝著布達拉宮前行。身隨步移,心隨景動,雖然越加明顯的高原反應讓人不免有些擔心,但色彩鮮艷的經幡,縱覽拉薩城的欣喜以及建筑上充滿誘惑的裝飾圖案,無不沖淡了恐懼與擔憂,多了些許祥和。“再有高血壓我也得爬呀,現在的每一步都是我人生中新的高點”,隨行的大哥冷不丁冒出這么一句話,讓我多了不少回味,可不是嗎,生活在都市的我們或許過于習慣了周而復始的工作與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在這里每一步則顯得意義非凡,我們共同感受著每一步的人生高點。
說來神奇,當經歷了無數次停歇與無數次驚嘆后,置身于布達拉宮的佛像前,一切高原反應蕩然無存。無數媒體對于布達拉宮的介紹舉不勝舉,不想浪費文字,與大家分享兩點感受。
欣賞請先了解。此行之所有如此收獲,由衷感謝其中蘊含了很多助緣。當地導游洛亞在介紹經典的過程中除了流利的漢語及精彩的講解讓人滿意外,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對于自己民族與家鄉的熱愛甚至責任。“欣賞請先了解”她的話讓我記憶深刻,也正是從她的介紹中我了解到藏族人是因為不愿更多傷害生命而放棄吃魚蝦,了解到一個真正的信徒絕不會盲目朝拜而不解其意思,了解到這里的人們擁有著共同的信念——慈悲。其實,對于北京又何嘗不是?每一個文化都需要在了解后才能得以更真切地走入其中,獲得全身心的真正的欣賞。
錢就不是個事。松石、瑪瑙、珊瑚、翡翠、珍珠、黃金……在布達拉宮你可以尋找到時下最流行,最要價,最珍貴的物品,然而正如佛教所講的虛華、色彩,在你疲于驚嘆之后,你會更注重于那尊尊造像所蘊含的故事,是他們為這雪域高原帶來了殊勝與安寧。你會對幢幢佛塔內的經歷所感染,是他們用一顆大愛之心,在歷史長河中寫下了濃重的和平色彩。拋去滿地的浮華,生命的意義才顯得更加重要,你才會尋找到真正衡量人生價值的那份慈悲的標尺。
西藏燦爛表情
可以說,西藏的表情是燦爛多樣的,這樣的感覺來源于樸實的藏民,當你的那一聲拙劣且字歪嗆斜的“扎西德勒”發出后,身旁的他們總會報以最為真誠的笑容,有時甚至于在你還未從大都市的羞澀與內斂中解放出來,一位擦肩而過的藏民向你做個鬼臉或是主動向你打招呼,就在這簡單的招呼中,你會更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表情。西藏的表情更來自于這里的山這里的水,以至于慨嘆來過西藏后,什么山水已經不入本人之法眼了,因為它們同樣擁有著迷人的表情。
投入辯經。西藏的寺廟如繁星,靜靜地等待著人們去參透其中的奧秘,而色拉寺則少有的以動而文明,這來自于每日下午的辯經。
走進山門,穿過一座座各地喇嘛駐扎的精舍,辯經院深藏其中,鵝卵石鋪滿整個院落,古樹遍布集中,雖然是在冬季,但仍舊可以想象到,當華蓋茂密之時,綠蔭呵護小院,紅衣僧侶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沉思許久,讓這里動靜結合,色彩斑斕。
下午三點,小院隨著僧侶們的到來頓時熱鬧起來,只見他們各自進院,隨意找來坐墊席地而坐,同修越來越多,便開始了每日的辯經活動。作為異地來客,雖然語言不通,但看著那或是愁眉緊鎖的思考著,或是喜笑顏開的提問人,動作夸張,躍躍欲試,時而一問一答,時而幾人一同問答,在場之人的心已經相通,已經被這種氣氛所感染,隨著辯經之人而心緒蕩漾。據了解,這樣激烈的辯經聲已在雪域高原上回響了超過1300年的時間;那極具特色的辯經手勢也依然在被千年之后的喇嘛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空曠的辯經場上重復著。
天母魅力。談及有幸與吉祥天母肉身像謀面,還要感謝此行西藏的另一為助緣者司機張師傅。師傅來自敦煌,來拉薩創業,或許是這份山水的美麗,讓這個漢子扎下了根。包他車從拉薩去日喀則,聽說我對民俗文化和佛教感興趣,索性直接把我拉到了夏珠琳寺,他自信滿滿的相信我絕對會喜歡這里。

“夏珠琳”是藏語的譯音,意思是“講修洲”,它于五世達賴喇嘛時發展至最大規模,當時寺內有顯、密兩院,僧人五百之多。后來因為政治等多種原因幾經破環,在近幾十年后才得以修復。
站在寺門外,親手觸摸著這里古老的傳說,看著山下帶著古味的村落,以及腳下拉薩河在谷底靜靜流淌,遠處的雪山似一聲悠長的呼喚。請你閉著眼睛,與我溫習那片留存在記憶中的荒涼,時空挪移,只是,“變遷”或者并不需要證明。
寺中的喇嘛非常熱心,見有人來訪很主動為我們掀開門簾,雖然漢語說的并不怎么順暢,我們只能在只言片語中猜出其中的意義,而他卻頗有耐心,帶領我們參觀寺中的每個角落,并且重復著拗口的漢語,知道我們臉上展現出聽懂的笑容,他也憨厚地附和著。
在參觀了大殿和布滿花草的院落后,我們終于在院子的一間昏暗的小屋中,見到了吉祥天母的陣容。她約一肘高,頭戴銀質寶冠,身穿彩衣,臉部肌膚略發黑,但依然飽滿,雙眼半閉。似乎她并沒有離開這世界,只是靜靜地睡著了。據說:她是吉祥天母的真實化身,十二歲圓寂(約一千年前),圓寂后身體自然收縮,呈度母坐姿,從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現在頭發依然在生長。這尊肉身像曾因保護不當而被破壞:原先的皮膚是白色,現在有些發黑;原來睜開的雙眼,現在閉了起來……無論如何,今天她還安穩地坐在拉薩河邊的山巔……
柔美羊湖。在仍舊回味著吉祥天母那安詳的“睡態”中,羊卓雍錯湖伴隨著山口的五彩經幡映入眼簾。正沉浸于高海拔地區的寒冷,與再次迎來“人生高點”的興奮中時,鏡頭就那么換了一下角度,整個身心便被羊湖的柔美與寧靜所感染。藍天白云下,傳說中的羊卓雍錯就那么靜靜地向你展現著她的柔美身姿。在西藏幾日,一直被這里的宏大所折服,雖然這湖也很大很廣,但氣質中卻給人一種女性的柔韻,那彎彎的湖岸,加之沉靜的純凈的水面宛若美女恬靜中帶著深邃。此時,不遠處一棟小屋進入視野,在羊湖的懷抱中舒適地存在著,頓時讓人想到了母親的懷抱。羊卓雍錯也正是這樣孕育著滋潤著這里的土地,這里的人……
夏魯尋宗。夏魯寺雖然地方不大,但感覺是此行最難忘之地,正可謂小而精,微而妙,可以說這里猶如一方藝術的寶庫,隨著你的腳步移動,都會有視覺上的驚喜等著你。尤其壁畫,這里的壁畫頗有些敦煌味道。當你在大殿中漫步時,你會發現與其他寺廟有所不同,單獨設計了一條如北京四合院的回廊,而這回廊相對隱蔽。走入小門,昏暗的燈光略讓人顯得壓抑,但當一幅幅宗教畫卷展現于眼前,你便會全身心地沉浸于藝術的世界。除此之外,這里的建筑、佛像等均有獨到之處,或許真正的內心沖動還需來于此的人自己去尋覓,去發現。
西藏冰雪。西藏人的性格是宏廣的,他們不拘小節且多了幾分豪爽,西藏的山水是宏廣的,它們在大氣中多了不少開闊與大氣,以至于西藏的冰雪也是宏廣的。當你置身海拔5020米的卡若拉冰川腳下的時候,你定會折服于這天然造化的世界,一面冰墻放在眼前,巨大、冷峻、以一種壓倒性的氣勢不折服于每一個人,慨嘆無知的人類因為某個電影鏡頭而將冰川炸開的豁口,雖歷經風雨,雖幾遭破壞,但它已然穩坐這里,這便是自然的偉大。
西藏之旅的亮點還有很多,而旅游中的味道或許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感謝機緣讓此生得以在這雪域高原留下記憶,希望有機會重返這一神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