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作文本收上來了,我在昏暗的燈光下開始一本本批改。
這次的作文是寫自己的父親。我覺得,這些跟隨打工的父母進城的農村孩子,事實上對于自己的父母了解得并不多,而尤其讓我擔憂的是,有的孩子會輕視自己農民工身份的父母,同時他們的內心有種自卑感,認為自己的父母與城里孩子的父母比起來,身份低微。我希望通過這篇作文,讓孩子們對自己的父母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從而加深親子關系。
一篇篇看下來,基本上都是寫自己打工的父親怎么辛苦,多么卑微。這也難怪,就讀于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父親不是工地上的泥水匠,就是車間里的操作工;不是烈日下掃馬路的清潔工,就是碼頭上揮汗如雨的搬運工。
又翻開一本作文本,作文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我的藝術家爸爸》。
藝術家?這怎么可能!在這所條件極其簡陋的民工子弟學校,別說沒有藝術家的子女,就連一個普通的城里孩子也不曾有過。我本能地感覺是這個孩子的虛榮心在作怪,在編故事。
我好奇地讀下去。孩子寫道:“我的父親有一間很大的工作室,里面堆滿了大小、粗細、厚薄不一的木頭??諝饫飶浡绢^的香味,地上到處都是卷曲的刨花,而刨花下面,是和泥土一樣細碎的木屑,刨花就是這些木屑上開出的花朵……”
難道孩子的父親真是一位民間雕刻家?我忍不住好奇心,繼續讀下去。
接下來,孩子筆鋒一轉:“沒錯,我的爸爸是一個木匠,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藝術家?!?/p>
看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果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
再讀下去,我的笑容凝固了。
孩子寫道:“爸爸是建筑工地上一個普通的木工,那些大樓里的很多木工活,都是爸爸做的,他靠自己勤勞的汗水,養活了我們一家。爸爸雖然只是一個木匠,但他心靈手巧,木頭在他的手下仿佛都有了生命。剛搬到出租屋時,我們家一無所有,很多東西都是爸爸親手做出來的,比如我做作業的桌子,就是爸爸用工地上廢棄的邊角料做的。其中的一條腿,竟然是用四截短木棍連接起來的,每個榫卯處都嚴絲合縫,整張桌子甚至都沒用一根鐵釘。”
孩子驕傲地寫道:“爸爸經常會帶一兩個小玩具回來送給我和妹妹,那都是他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用碎木塊做出來的。在我12歲生日時,他給我做了一只木刻小公雞,因為我的屬相是雞,它至今還掛在我的床頭。有一次房東看見了,愛不釋手,以為是從精品店買的,他也屬雞。于是爸爸給他也做了一個,還按照他們家每個人的屬相,各做了一個木刻,它們現在都被掛在房東家客廳的墻上。爸爸給我做過棋盤,做過文具盒,還幫我們學校修過桌椅呢?!?/p>
最后,孩子寫道:“爸爸是建筑工地上的木工,我沒有看過他在工地上做過的東西,但我想,那些住進大樓里的人,一定像我一樣,使用過并喜歡他做的東西。爸爸小時候窮,沒讀過幾天書,不然他一定會成為一位藝術家。不,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藝術家,一位能讓每一根木頭說話、每一片刨花唱歌的藝術家。”
我的眼睛濕潤了。
我覺得自己差一點兒誤解了孩子。不知道為什么,我的眼前突然浮現出自己父親的影子。在我的眼里,老父親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土地,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窮困的村莊。播種,鋤草,捉蟲,收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忽然想,在那么貧瘠的土地上,老父親養育了一家人,這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我想好了,就把這個孩子的作文作為范文,念給其他孩子聽,并大聲地告訴他們:“你們的父親,是清潔工,是送水工,是泥水匠,但也是一位藝術家,因為他們創造了生活,養育了你們。而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名師點評
“我”在審閱作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篇標題新穎的作品,于是產生質疑,本能地認為是孩子的虛榮心在作怪;接著,“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讀下去,為自己先前的判斷而得意;最后,“我”被學生筆下那位不一樣的父親所深深吸引,并心生感動,決定把此文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文章情感真摯,引人入勝,充滿真善美,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