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霄
摘 要 浙江省溫嶺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連續3年獲得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績效評價考核優秀,并于2019年成功創建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縣。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中,溫嶺市已探索出了具有溫嶺特色的改革模式,結合溫嶺市的實際做法,從長效機制的建立、特色亮點的創建、宣傳教育的開展等方面進行介紹,并根據存在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經驗;機制;浙江省溫嶺市
中圖分類號:F323.213;F7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1
2018年,溫嶺市根據《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總體實施方案》確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發展目標和任務,組織編制了《溫嶺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并結合溫嶺市實際,建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四大長效運作機制,形成能落地、出成效的具有溫嶺特色的改革模式,切實解決溫嶺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問題,實現節能減排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1 基本情況
溫嶺市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三面瀕海,海岸線長317 km,陸域面積963.9 km2,下轄5個街道11個鎮,90個社區(居)委會,579個行政村。地形地貌上為“四山一水五分田”,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漸傾斜浸入東海,為典型的濱海地區。灌溉面積主要集中在東部平原河網區,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為1.87萬公頃。溫嶺市于2018年全面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并于2019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務1.83萬公頃,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74提高到0.590,實現了農業節水和農田水利管護良性運行的目標。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健全四項機制
2.1.1 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溫嶺市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水價形成機制,包括價格核算、分檔水價、分類水價、價格核定、價格監審和調價機制[1]。在定額管理的基礎上,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明確超定額水價具體分為3個階梯,階梯幅度設定為超定額10%以內(含10%)、10%~30%(含30%)和30%以上3個檔次,對應水價為成本水價的1.0倍、1.1倍、1.2倍。
2.1.2 以獎代補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
溫嶺市地方經濟條件較好,現代農業發展比較快,土地流轉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按典型調查測算后所得,溫嶺市灌排工程運行維護支出與農業灌溉用水成本水價總體接近,說明了溫嶺市灌排工程運行維護費用基本到位。為了進一步調動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提升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的水平,以激勵為核心,溫嶺市提出了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以獎代補精準補貼機制,出臺了《溫嶺市農業水價以獎代補精準補貼實施辦法(試行)》,全面提升溫嶺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水平[2-4]。同時為了充分提高農戶的節水意識,溫嶺市同步出臺了《溫嶺市農業節水獎勵實施辦法(試行)》。截至到目前,溫嶺市下發精準補貼718萬元,節水獎勵67萬元,充分調動了各地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的積極性,全市農戶特別是規模化種植大戶節水意識明顯提高。
2.1.3 工程管護機制
建立村集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業生產企業和規模化種植大戶等4類終端管理組織,制定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制度、用水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著力提升終端管理能力[5]。全市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做到了有人管、有制度管、有資金管,管護質量逐步提升。
2.1.4 用水管理機制
完善用水管理制度,推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根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浙江省水利廳下達給溫嶺市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3.45億立方米,確定溫嶺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1.45億立方米,溫嶺市將農業用水總量計劃分配到村一級。溫嶺市河網密布,灌溉基本采用機埠提水,采用“以電折水”方式對全市所有灌溉機埠進行核算,計量設施全覆蓋。為進一步提升計量設施水平,在各鎮安裝11套實時監測量水設施,配置統一的軟件平臺,智能化實時監測量水設施用水記錄數據。溫嶺市積極探索在實踐基礎上推行插卡式電表,目前已推行近3 000套,節水減排效果顯著。
2.2 推進特色亮點創建
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基礎[6]。同時,為了明確農田灌排設施運行管護的基本要求,溫嶺市制定了《溫嶺市農田灌排設施維修養護標準》,是浙江省最先正式出臺維修養護標準的縣市。
按照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個十百千萬攻堅活動”要求,溫嶺市在創建省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縣的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創建了11個示范村。通過以點帶面,積極推進有特色、有亮點、既可學又易做的村級改革經驗,形成了村集體統一管理模式、農業公司或農業專業合作社模式、農業公司+種植大戶模式、用水和維修養護包干制模式等多種基層管護模式。
在改革過程中,積極創新推進新技術試點。以箬橫鎮為試點,全面推行插卡式電表。在農田灌溉時,每戶根據農田面積和作物插卡打水,由于農戶直接負擔抽水電費,抽水量不浪費,電費也節省下來,實現了節水減排雙贏。
2.3 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培訓
2.3.1 全方位宣傳
溫嶺市高度重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宣傳工作,加強輿論引導,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形成支持、關心、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宣傳:1)通過紙質媒體設置專題專版,農民日報、新華網等門戶網站進行網絡宣傳報道;2)制發宣傳冊、折頁等在“世界水日”“水利宣傳周”“7月節水防旱”等活動現場發放;3)在廣播電臺的車載廣播頻道設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專題宣傳;4)在新建的“溫嶺市幼小學生水情科教中心”設置展示區,宣傳展示農業灌溉節水等技術。
2.3.2 多層次培訓
培訓是讓群眾知曉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情況,由于不同層面的人關注問題不同,為此,溫嶺市開展了分層精準培訓,對鎮街道、終端管護組織、示范灌片(村)和全社會4個層面分別進行,根據不同層面的具體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編制和印發培訓材料。1)面向鎮(街道)層面,召開了技術培訓會和工作研討會;2)面向村級終端管理層面,在全市以鎮為單位面向村級終端管理組織、放水員、養護員召開了系列培訓會議;3)面向示范村層面,召開了專題技術培訓。
3 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3.1 存在的問題
1)用水計量數據不夠精準。因水泵類型和型號比較多,使用年限差異較大,而且河網水位不同時間變動等多種因素影響,現有的“以電折水”系數計算方式欠精準。
2)農田基礎設施有待提標升級。溫嶺市從“十二五”時期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實現農田全覆蓋,但是建設標準不平衡。早期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局部存在設施不夠完善,設計標準偏低的情況,難以全面適應新農藝、新農機的快速應用,難以適應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3)用水定額不夠完善。水價改革考核到村,因種植結構多樣性,而且每年都在變化,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各類新型種養模式也不斷涌現,現階段的用水定額不能全部涵蓋各類種植作物,與實際存在偏差。
3.2 相關建議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配套的農田減排工程體系是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基礎,溫嶺市應發揮機構改革后農業局和水利局合并為一個單位的優勢,同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中集成推廣精準水肥一體化建設、推進農機深耕、限水灌溉等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深度融合,夯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基礎。
2)推廣插卡式電表運用。在溫嶺市范圍內加大插卡式電表的推廣力度及計量設施安裝,繼續深化管護、獎補等機制及以電折水系數的研究,特別是插卡式電表的用電機制的確定。制定統一標準,對已全覆蓋插卡式電表的改革村完善獎補細則,同時擴大插卡式電表的覆蓋面,讓廣大村民既受益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又受益于插卡取電的高效簡便。
3)科學確定用水定額。溫嶺市現代農業發達,農業種植模式不斷進步,一些新的種植栽培模式下作物用水定額會發生較大變化。因此,結合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加強田間用水定額測定,掌握實際數據,使全市各類用水定額更科學。
4)建立健全四項機制。構建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出臺成本監審、價格核定和用水管理辦法;構建以獎代補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對水稻種植區開展精準補貼;構建工程管護機制,建立村集體、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業生產企業和規模化種植大戶等終端管理組織;構建用水管理機制,推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以電折水”計量全覆蓋。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9年度工作計劃》的通知[DB/OL].(2019-01-05)[2021-05-20].http://www.jsgg.com.cn/Index/Display.asp?NewsID=23295.
[2] 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公布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年度績效評價結果和示范市縣名單的通知[DB/OL].(2020-01-03)[2021-05-19].http://slt.zj.gov.cn/art/2020/1/10/art_1229229426_1915691.html.
[3] 姜翔程,解小爽,孫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利益相關者分析[J].水利經濟,2020(1):68.
[4] 姜文來.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需堅持五大原則[J].農村工作通訊,2018(15):56.
[5] 裴永剛,張紅霞.北京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驗收淺析[J].中國水利,2020(10):101.
[6] 王興,肖雪,史尚,等.江西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踐與探索[J].人民長江,2020(3):87.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