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摘 要 道路景觀作為城市景觀中的重要一環,是體現城市品味的一張重要名片。行道樹樹穴作為道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發揮功能性,而且要兼具美觀性。因此,對行道樹樹穴的主要處理方式、材質應用進行了簡要闡述,同時列舉分析了無錫市區內多個路段行道樹樹穴面層處理的實例及現狀,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的行道樹樹穴處理方式。
關鍵詞 樹穴;城市道路;行道樹;江蘇省無錫市
中圖分類號:S687.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21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也加速發展。在城市建設中,景觀建設占據了重要位置,成為城市化改造的重點和亮點。功能各異的景觀點綴了城市空間,良好的城市景觀也凸顯了一個城市的品味與格調,其中道路景觀是向人們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直觀的載體。
城市道路景觀主要由人行道鋪裝、景觀配套設施和道路綠化3部分組成。行道樹是道路綠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樹穴作為行道樹的載體,承擔著保護樹木的功能,是人行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道路景觀的亮點,統一美觀的樹穴使行道樹長勢更好,為城市道路增添綠意[1]。而樹穴面層處理形式對市政道路和居住區等類型的園林景觀有著重要的影響。
1 行道樹樹穴在市政道路中的作用
在園林景觀中,樹穴不僅有保護綠植的功能,在美化園林、引導視線、組織交通、分割圍合空間,和發揮防護功能等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2]。在市政道路中樹穴起著以下作用:1)緩解城市內熱島效應,改善道路局部小氣候;2)保護樹木根系,促進行道樹生長,為道路增添綠意,增加綠地面積;3)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
2 行道樹樹穴處理原則
1)樹穴覆蓋物要整潔美觀,不能給行人通行帶來安全隱患;2)樹穴覆蓋物不可影響行道樹的生長,樹穴覆蓋物選材要適合行道樹的生態習性;3)樹穴覆蓋物應與周邊環境相互協調一致,與周邊居民生活習慣相一致。
3 行道樹樹穴處理方式及優劣
當前行道樹樹穴面層處理常用的方法有軟質處理、硬質處理及軟硬結合處理[3]。
3.1 軟質處理形式
此種處理形式可分為無覆蓋物形式和植被覆蓋形式。
3.1.1 無覆蓋物形式
樹穴內無植被、無覆蓋物,黃土裸露在外,不僅影響道路美觀還極易導致水土流失,影響路面環境[4]。在當前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推行的要求下,不建議此類做法。
3.1.2 植被覆蓋形式
在樹穴內栽植低矮、淺根、耐踐踏、耐寒和耐旱的常綠地被植物作為樹穴覆蓋物,如麥冬、吉祥草、蔥蘭、花葉蔓長春和白三葉等地被植物品種。此覆蓋形式既不影響根系較深的行道樹生長,又能防止樹穴空禿,增加綠化層次,提升景觀綠化效果[5]。后續綠化養護要及時對樹穴內的植物補缺和修剪。以此方法來處理樹穴面層經濟實用,適用于綠化量較少道路,可增加道路綠地面積。
3.2 硬質處理形式
是以硬質材料鋪設或者架空于樹穴面層的處理形式,此類處理方式可分為不固定形式和固定形式。
3.2.1 不固定形式
不固定形式采用大小適中的自然覆蓋物散鋪于樹穴面層,與人行道齊平或者略高于地面。自然材料覆蓋物主要指的是鵝卵石、石塊、樹鱗和陶粒等塊狀、粒狀、片狀材料。此處理方式便于施工、養護簡單、無安全隱患,同時可避免樹穴內黃土外露,有效發揮透氣、透水、保溫、防曬和保持水土等功效。缺點是自然材料覆蓋物由于不固定,容易缺失、老化粉碎。后期養護需及時補充、耙平樹鱗、石礫等覆蓋物。
3.2.2 固定形式
主要可分為鋪設樹穴蓋板、面層碎料黏合鋪設等形式。
3.2.2.1 樹穴蓋板
樹穴蓋板一般與人行道路面齊平鋪設,相較于前幾種樹穴面層處理方法,鋪設樹穴蓋板后,可有效擴大人行道通過面積,方便路人行走又可保持樹穴內透氣、透水,使路面整潔美觀,是十分理想的樹穴面層處理方法。后期養護時,老化的蓋板要及時替換,蓋板圈口應隨著行道樹胸徑加粗及時調整口徑,以免影響樹木生長[6]。
3.2.2.2 面層碎料黏合鋪裝
此處理方法是使用透水混凝土等材質黏合于樹穴表面,達到覆蓋樹穴的景觀效果。透水性混凝土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植物生長條件等方面優勢突出,是當前理想的行道樹樹池材料。但缺點是鋪設時間久了,由于路面灰土及雨水的影響,易堵塞面層,導致透水混凝土不再透水透氣,而且隨著行道樹不斷生長,樹木的根系變發達后導致面層混凝土拱起、斷裂,進而粉碎,影響道路美觀,極大地阻礙了樹木的生長。
3.3 軟質與硬質相結合的處理形式
此種方式主要指在樹穴內鋪設硬質材料,如植草磚、鏤空磚、彈石等,在磚的孔隙處植草,兩者軟硬結合為道路綠化增色。
4 無錫市道路樹穴現狀
4.1 無錫市道路行道樹樹穴覆蓋物形式應用現狀
樹穴覆蓋物處理形式多種多樣,從當前無錫市內各條道路的實際情況來看,樹穴處理方式以硬質材料居多,復合材料蓋板、混凝土預制蓋板、鏤空透水磚等材質較普遍。而一些老路的樹穴多以無覆蓋物或者種植植被居多。具體來說,無錫市道路樹穴覆蓋物處理類型有復合材料蓋板(中山路、觀順道)、鏤空透水磚蓋板(學前東路)、混凝土預制板蓋板(金融六街)、黃土裸露(方廟路)以及麥冬覆蓋(金融一街)等。
4.2 無錫行道樹樹穴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4.2.1 樹池形狀不一,老路樹穴規格偏小
樹穴的大小由樹高、胸徑、土球大小、根系水平等因素共同決定。根據規范要求及日常施工的經驗,正方形樹池以1.5 m×1.5 m大小較為合適,長方形樹池以1.2 m×2.0 m規格為宜,圓形樹池的直徑則應不小于1.5 m。
通過現場考察,無錫市區內的一些老路行道樹穴普遍存在規格偏小的問題。這些老路的樹穴規格以1.0 m×1.0 m或者1.2 m×1.2 m的正方形樹穴居多,除去樹穴的圍邊,甚至許多樹穴的內徑寬度<1 m,如金融一街。狹小的樹穴限制了植物生長,不僅影響喬木成活率,也無法選擇種植大規格喬木。而近期新建的一些道路行道樹穴規格基本以1.5 m×1.5 m為主,新路與老路交接形成整條道路樹穴規格前后大小不一的情況,打斷了道路綠化的連貫性,影響道路景觀美觀。
4.2.2 行道樹穴覆蓋物缺乏規范性和整體性
無錫市內行道樹樹穴缺乏規范性、統一性。主要表現為同一條道路上可出現多種形式的樹穴處理方式。如,中山路三陽廣場段樹穴內主要使用復合材料蓋板,中山路青石路段以植被覆蓋和復合材料蓋板為主,甚至局部路段還有抬升式樹池。雖然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影響了整條道路景觀綠化的連貫性。此外,部分路段行道樹補植后,為了施工方便而不處理樹穴,導致與原來道路樹穴材料不匹配,甚至樹穴黃土露天的現象,影響城市風貌。
4.2.3 行道樹穴缺乏維護,影響道路景觀及生態效果
無錫市區內老路行道樹穴的處理形式多以無覆蓋物或種植綠化地被為主,以方廟路為例,由于道路竣工年限較長,及后期養護不到位、人為踐踏等因素,許多樹穴僅以道板圍合,圍邊缺失破損、樹穴內黃土裸露、植被退化和空禿現象嚴重。此現象極易導致塵土飛揚、水土流失,影響城市生態環境。
4.2.4 行道樹根系發達,導致樹穴破損
無錫市一些老路行道樹栽種年限較長,發達的根系拱起路面,導致樹圍破損,如住友路,凸起的路面不僅影響道路美化,而且影響了行人通行,存在安全隱患。
4.3 對無錫市樹穴處理方式的建議
4.3.1 因地制宜,使用適合的行道樹樹穴覆蓋形式
布置行道樹樹穴應根據道路地塊性質、周邊環境及行道樹樹種特性,并結合海綿城市的理念,權衡各項因素,合理地選擇適合的樹穴覆蓋形式,達到適地適樹的效果。
1)樹穴無覆蓋物的老路,行道樹長勢粗壯已成規模,老路行道樹普遍存在偏心問題,可用鋪設鏤空磚、彈石蓋板等材質來解決,以上材料可自由拼接、施工方便、調節靈活。2)人行道狹窄路段可使用經久耐用的復合型材料樹穴蓋板,來擴大人行道可通行面積,延伸道路的行走功能。3)種植根系發達的行道樹,宜采用厚重的樹穴蓋板或花壇式樹池,如混凝土預制蓋板或花池圍邊,防止根系拱出路面表層,損壞道板。4)人流量較少、綠化率較低的路段適合植被覆蓋樹穴,增加綠地面積,節約成本。
4.3.2 建立統一標準、規范整治行道樹樹穴問題
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建立統一標準來規范行道樹樹穴布置。新建道路要統一行道樹樹穴尺寸規格及樹穴覆蓋物使用材料,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老路則需要查漏補缺,加強維護,對無覆蓋物的樹穴,參考周邊路段環境,使用樹穴統一處理形式與周邊路段風格相互協調,提升道路整體景觀效果。
5 結語
通過對無錫市內各種形式樹穴的實地調查,認識到了各種樹穴處理方式的優缺點,沒有一種樹穴處理形式可以貫穿使用在所有地區,因此,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的篩選出最適合的樹穴處理形式,同時兼顧景觀功能和道路美化,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景觀品位。
參考文獻:
[1] 袁超.城市行道樹樹池合理栽植與養護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07(12):30.
[2] 楊瑞卿.上海市行道樹樹穴蓋板現狀[J].中國科技信息,2013(7):175-176.
[3] 熊祚元.城市行道樹生態環境分析及養護措施[J].湖南林業科技,2008,35(2):56-57.
[4] 李嘉樂.園林綠化小百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235.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1997[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6] 熊廣忠.城市道路美學-城市道路景觀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1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