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 胡旭然
摘 要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質量興農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質量興農正擁有合適的發展機遇、充分的實踐經驗及良好的政策支持,但其發展發過程中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技術水平有限、經營者素質不高、監管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從質量興農的發展機遇和目標出發,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質量興農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 鄉村產業振興;質量興農;農村經濟
中圖分類號:F326;F323.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57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1]。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創新創業的大力推進使得產業發展迅速,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態勢良好。但是產業發展缺乏活力且質量不高等問題較多。國務院發布的文件提出,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具有鮮明地方特色,依托現代化種養業、田園特色、鄉村文化等。文件強調了現代種養業的重要性,推動其更加標準,更具規模,更有品牌效益,注重農產品向綠色優質方向發展。同時應做精鄉土特色產品,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及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逐漸變為由“量”轉“質”、由“多”轉“好”[2]。《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今后5年農村產業發展要向高質量方向推進,必須遵循一定的農業發展特性和順應時代變化,努力開創質量興農新局面,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下堅實基礎。
1 質量興農的發展機遇和目標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了質量興農的發展目標,提出質量就是競爭力的觀點。一個國家農業強不強,歸根到底得用質量來衡量[3]。
1.1 發展機遇
1)《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為質量興農提供了政策支持。《規劃》對質量興農提出了總體要求,把促進高質量農業發展作為戰略目標,從不同維度解析了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2年我國要全面搭建好質量興農的制度框架,助力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為質量興農提供了發展空間。隨著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要求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基本需求更多地轉變成對“質”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出現,更是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同時,伴隨經濟快速增長,我國城鄉居民的家庭年收入也逐步增長。據統計,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 189元[4],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必將有力地促進國內消費市場轉型升級,促進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由此人們對有機農產品將有更高的消費能力。
3)社會各界廣泛的探索為質量興農提供了經驗支撐。隨著質量興農戰略的穩步推進,我國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農業發展進步明顯,促使農村農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各地積極探索和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在實踐中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為后來的質量興農戰略實施提供了借鑒基礎。
1.2 質量興農的發展目標
1)農產品高質量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呈現出個性化、精細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農產品質量內涵是指產品本身口感佳、營養豐富、化學成分低、經濟效益高和適用性高等。實現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是質量興農的本質要求。
2)產業效益高質量增強。鄉村要振興,產業作支撐[5]。要改善當地農產業結構,改變已有的產業結構趨同現象,使生產要素在不同產品之間獲得最佳分配,從而使收益最大化;要形成規模經濟,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進而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科技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建設農業技術體系。
3)農業資源高質量利用。提升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走可持續發展農業道路。農業資源主要包括土地資源、生態環境資源、水資源及經營者等資源。
4)農業經營者的素質高質量提升。農業經營者相關人才是農村發展的核心,要建設一支能經營、會管理、懂技術、善創新、講誠信、守法規、能溝通、會協調、抓機遇及敢決策的農村經濟建設的現代化高素質人才隊伍。
2 質量興農的對策
2.1 政府、企業和農村自身應發揮各自的作用
興農強農不是某一個組織或者群體的任務,而應由多方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的作用。
1)政府繼續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扶持力度。一方面農村經營主體能力不足,自我發展能力有限,市場競爭力不強,各級政府要積極出臺支持農村專業人才發展的相關政策,如給予資金補貼[6]。另一方面,農民才是興農強農的主體,政府要給農民政策上的支持,鼓勵他們創新創業或加入到農村產業振興的事業中。
2)鼓勵企業參與農村發展。政府應給予相關企業一定的優惠力度,使他們愿意參與興農強農。相關企業可派駐專業指導人才下鄉對村民們進行培訓,讓村民掌握技術,提升農村電商服務水平。
3)引導農民樹立正確觀念,鼓勵其回鄉參與農村發展。通過鄉鎮政府宣傳欄及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宣傳“質量興農和電商興農”的相關政策和“互聯網+農業”的典型案例,引領農民消費理念轉變,從整體上提高其電商意識,進而推動電子商務在廣大鄉村地區的普及與應用。
2.2 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產業改革
1)整合農村資源。我國農業生產基地分散,集中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導致小型家庭承包制生產模式依然是主流。在這種生產模式下所形成的小攤小販的經營和銷售模式不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和發展。因此,應整合農村資源,提升農村資源利用效率。
2)深化農村農業三產融合。由于農業本身的特性,直接發展農業需要很長的周期且發展困難,因此聯合農業加工業和服務業必不可缺。實際上,現在已有很多企業或農村地區對三產融合有了初步理解且在各個方面進行嘗試。但現在的三產融合仍停留在表面,3個行業還是各自發展,并沒有融合起來發展。因此,要圍繞農業主體,深化農村農業三產融合,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2.3 提升農產品質量,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于瓜果蔬菜等有機農產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這就要求農產品的質量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提升其質量。要做到這一點,先要鼓勵和倡導經營主體生產和銷售綠色有機食品,在態度上使他們愿意參與其中,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監管體制,使市場參與者不敢銷售劣質產品。
2.4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當地政府要率先牽頭,完善本地道路體系,為后續物流和通訊等設施的建設提供保障,同時通過各種招商引資渠道,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盡快建設完善通信和物流設施,在村內設立發貨點,完善鄉村多級物流配送體系,整合各大物流商的優勢資源;整合線上物流信息資源,建立綜合信息交流與服務平臺,使用戶能夠線上實時跟蹤和關注物流信息。此外,各鄉政府應積極主動和物流公司合作,規范統一線下配送。
2.5 推行農業特色化、品牌化
走好品牌興農道路,打造高端的有機綠色農產品,主打質量路線。代種養殖建立在綠色有機高質量農產品的基礎上,而品牌營銷是現代營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利用品牌形象建立大眾認知度,從而促進農村產業振興。
3 結語
質量興農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漫長而艱辛,但質量興農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佚名.國務院發布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J].上海農村經濟,2019(7):4-8.
[2] 孔德晨.七部門聯合印發《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綠色、有機、規范農產品將越來越多[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9(4):12.
[3] 佚名.質量興農關鍵是提升品質和安全[J].鄉村科技,2019(10):1.
[4]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比上年名義增長4.7%[EB/OL].(2021-01-18)[2021-04-01].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1181779128977.html.
[5] 蔣永穆,劉虔.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小農戶發展[J].求索,2018(2):59-65.
[6] 李輝秋,馬玲,劉青青.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脫貧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21(5):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