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東京奧運會辦得越久投入越多,可為什么還要繼續下去呢?這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其實是因為如果不舉辦奧運會,可能會虧得更慘。
根據歷屆奧運會相關數據顯示,門票收入并不是奧組委的主要收入來源,商業化經營的電視轉播權與奧林匹克贊助計劃才是更為重要的那一部分。
恰巧的是,東京奧運會正是轉播技術爆發的一屆。國際奧委會預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電視覆蓋率預計將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兩倍左右。而在美國和歐洲,電視和數字平臺上進行轉播時長預估將達到創紀錄的7000小時和4000小時——雖然是空場比賽,但奧運媒體轉播商的報道覆蓋量將高于往屆。
據國際奧委會數據顯示,如果東京奧運會沒能舉辦,那么他們不得不退還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權收入,這筆收入占總收入的73%。
與此同時,贊助商也成為了東京奧組委“續命”良藥。
根據國際奧委會2020年發布的公開數據,東京奧運會的贊助商分四個級別,其中頂級合作伙伴14家,他們直接與國際奧委會簽署贊助合同。另外三個級別是東京奧組委簽下的68家國內贊助商,其中包括15家金牌合作伙伴、32家官方合作伙伴和19家官方支持商。
奧運延期前,東京奧組委與贊助商簽訂的合同金額超過33億美元,是同在亞洲舉辦的2008北京奧運會3倍之多。這一贊助金額不僅創下奧運歷史新高,也超過最近兩屆世界杯的贊助金額總和。而在奧運延期后,68家國內贊助商“壓哨”達成合同延長協議,為此東京奧運又拿到了一筆220億日元的贊助費。
彼時,時任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十分興奮,“就在邁入新的一年的時候,我們將繼續在所有相關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下積極籌備,打造一個適合疫情后世界的奧運會和殘奧會。”
可以想象,如果停辦奧運,光是轉播版權和贊助費用的賠償和退還,就夠奧組委喝一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