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棟
又到大學畢業季。大學生畢業后,去哪里發展?對畢業生和其家長而言,這是絕對的“靈魂拷問”。
2021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達900多萬,加上從海外回來的留學生,總數再創歷年新高。疫情疊加之下,大學生就業壓力比往年更大。是留在一二線大都市拼一拼,還是到三四線小城市闖一闖?
跟筆者一樣,許多同學憑高考走出了中小城市,畢業之后,大多鴻雁一飛不回鄉了。他們喜歡大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向往大都市的時尚和新潮,覺得在大都市打拼的獲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強,大城市擁有的環境和給人的主觀認知,是中小城市不能比的。
相關數據顯示,如今畢業大學生最想留居的依然是北上廣深。大都市的世界很精彩,但這里的世界也很無奈。大城市收入高、優質資源多,在這里就業或創業,只要有機會,能發揮優勢,就有可能獲得優渥的生活。但是,在一二線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等地,生活成本高,競爭激烈以至于殘酷,也是不爭的事實。留在大都市闖蕩,有不少人成功,也有不少人苦戰多年,還在“蝸”著。
“在大城市奮斗幾年后,你會突然發現,這里什么也給不了你。”有在一二線都市打拼多年的青年人這樣感慨。而那些一畢業就投身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的大學生,腳踏實地拼搏幾年后,也迎來了職業發展、家庭生活的全面豐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探尋民族解放復興之路;百年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無論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要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在廣闊天地里揮灑汗水。
近年來,各三四線城市,紛紛出臺政策,吸引青年學子就業創業,如歸雁計劃、展翅計劃、英才計劃、梧桐計劃,等等。不僅吸引了應屆大學生畢業生,還吸引了一大批已經在大都市創業成功的人士。
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讓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基本民生保障上,與一二線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就收入與支出而言,在性價比上,與大都市也基本拉近,有的地方甚至比大都市還高。而就職業發展的機遇而言,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機遇更多,當然,也會更辛苦,更具有挑戰性。
懷揣遠大理想的青年學子,實現人生抱負,除了在大都市,還有更廣闊的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鄉村。那里,全面鄉村振興的偉業,剛剛開啟;城鄉融合的藍圖,正在實施;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正穩步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大量人才。那里,是一片創業就業的藍海,是一片需要更多有志青年的沃土。
三四線城市,發展勢頭正旺。引才招商,政策紅利,優惠多多。筆者認為,有志青年,與其卑微地“蝸”在“居大不易”的都市,何不轉變就業觀念,到天高地闊的“小”縣城,挺直腰桿,干出一番“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