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懷寧
| 策劃人小語 |
女性往往對自己的另一半有著各種各樣的期待,對婚姻也時時有著向往?;橐隼铮洺J撬f著,他聽著;她問著,他答應著;她要求著,他行動著。
然而,感情最重要的是相互交流,不是一個人的脫口秀。其實,丈夫們對婚姻也有著自己的期待,他們也希望在生活中有發言權,讓我們來看看男人最想對妻子說的5句心里話吧。
“不要讓我猜,我做不到時刻與你心有靈犀”
委屈的妻子:
周末在二手網上掛了把舊木椅,有人秒回說要了,當天來取。隨之就是一段擠牙膏式的商量:下午幾點到?對方說不準,要順路辦別的事;在哪碰頭?對方說到了再定。結果3點拖4點,4點拖5點,5點40分,我搬著椅子準備下樓,老公在客廳打游戲,隨口問我:“要幫忙嗎?”我心里有點兒生氣,說:“不用了,你玩你的?!卑嵋巫酉码娞輹r,我這委屈就像雨水一樣越積越多,自從搬了新房,所有舊家具家電都是我一趟趟折騰賣出去的,耗時間、耗精力,他就好像看不見我的辛苦似的,半把手都不幫。
不解的丈夫:
不懂她為什么跟我生氣,賣完椅子回來就沖我一頓抱怨加指責,說我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不在乎家也不在乎她、只知道打游戲……我滿腦子問號,那把小木椅成人一只手就能拎起來,拿到樓下可能費點力氣,我知道她是想讓我抬下去,那盤游戲兩分鐘內就能打完,為啥不能稍微等我一下?就算怕買家等著急,也可以跟我說清楚,我肯定立刻陪她下樓!還有,家里的財務一直是我開源、她節流,我以為她享受賣閑置物品的感覺,怎么突然就委屈了?還發這么大火,莫名其妙。
“我只是個普通人,不能讓你完全滿意”
不滿的妻子:
生了老二,不放心保姆單獨看,不舍得老人勞累,我全職帶娃?,F在日子過得一地雞毛,早知道這樣,當初我肯定不會果斷地辭職。他在美術學校當老師,之前收入一般,現在多帶了幾個學生,收入翻番,但以后倆孩子上學,這些錢肯定還是不充裕。想催他辭職創業,他總是思前想后不肯行動,不知道他個大男人怕啥?平時讓他從超市買點菜也總買不明白,我抱怨兩句他就不說話,弄得好像我多欺負他似的!
委屈的丈夫:
今天有個孩子藝考成績不佳,家長來投訴,處理完這件事我已經精疲力竭。多買了點菜,想著周末就不用出門了,能好好歇歇,結果……“你要把菜市場搬回家嗎?”“萵筍就挑老的買!”“這蘋果是買來當靜物的吧,光好看,能好吃嗎?”大段的抱怨像暴風驟雨一樣劈頭蓋臉而來,那一刻我除了嘆氣不知道該干什么。我知道她為家付出了很多,但我已經努力邁出舒適區—掙錢拼搏。創業,我自認沒那個能耐……只要她一心煩,全家人都籠罩在她的冷言冷語中,我還能說啥,我啥也不想說。
“其實我也很膽怯,你的主動會讓我心存感激”
期待的妻子:
我特別想知道,別人家夫妻吵架了,一般都是誰先主動和好?之前戀愛的時候不管怎么吵,先道歉的基本是他,他說相比事情的對錯,更舍不得我不開心。結婚5年,矛盾雖然少了,但他主動打破沉默的次數更少了,現在是吵了架就誰也不理誰,直到發生一件我們必須要說話的事為止。這樣總是冷暴力的婚姻,還有意義嗎?
逃避的丈夫:
我一直很注重平衡,在感情里也是。戀愛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甜蜜,吵吵鬧鬧我也愿意主動擔負她的情緒;現在我們是一個家庭,老人小孩、工作房貸,她總說我想太多,但我確實壓力滿滿,搞完設計圖,再跟她搞冷戰,越來越吃不消,有時候甚至覺得藏在書房里不說話也比看她臉色好。上次冷戰那幾天,有天她把菜端上桌看了我一眼,那時候多希望她能主動喊我一句“老公”,我肯定撒著歡兒把這臺階下了,可是她沒有,這次估計也不會吧。
“我吃飯喝酒不陪你,不是不在乎你”
困惑的妻子:
我逛個街都想著給他買條短褲,在外面吃飯看到他愛吃的也會打包帶給他,跟朋友出去稍微晚一些就惦記著要回家。老一輩人總說,結了婚,應該夫妻一體、同心同德,但我發現我家這男人怎么就愛時不時跟我“搞分裂”:升職當晚,難道不應該跟我好好慶祝一番嗎?他跟哥們兒喝個爛醉;周末就應該一家人出去玩玩,他非抽半天找個破池塘釣蝦,一身汗臭加煙臭地回家。他眼里還有我這個老婆嗎?
煩惱的丈夫:
我老婆是個體貼、顧家的人,她經常會在不經意間暖到我心坎里,但也經常讓我很頭疼。我是一個心里裝不了太多事兒的人,有時候工作比較棘手或人情往來疲于應付時,就總想找個地方發呆、放空,喝酒、釣蝦……只要不費腦子,我都喜歡。我不愛跟她倒苦水,因為這看起來太不爺們兒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她徒增煩惱。我們倆的興趣愛好不甚相同,她喜動我喜靜,結婚這么多年也沒能改變彼此。我當然很愛這個家,也很在乎她,但結婚真的意味著干啥都要在一起嗎?
“生活的細節,干嗎要讓別人知道”
無語的妻子:
我老公算是個好脾氣的人,我的性格也不愛計較,我們之間一直以來都只是小拌嘴,沒什么大沖突。但上周那次吵架,真的讓我大跌眼鏡,他說忍我很久了,再這樣就離婚。他抱怨我大事小事都跟閨蜜聊,嘻嘻哈哈發照片什么的。真委屈,我們分享的都是日?,嵤?,這是我們閨蜜從大學期間就有的習慣,這么多年我們倆沒什么不能說的,你們男人有哥們兒的友情,我們也有仗義的閨蜜情啊!他惹我生氣的時候,也是有閨蜜在我才不那么傷心,男人真是小心眼兒!
抵觸的丈夫:
我不反對女人之間聊私房話,但也不能什么都聊吧?跟閨蜜吐槽我愛摳腳、不愛洗澡、懶得打掃衛生也就算了,但我跟前任的故事、夫妻倆肉麻的笑話……這些也跟閨蜜事無巨細地聊,是不是過了?給我買了內褲也發照片跟閨蜜分享,我下次見到她是不是要鉆地縫里?這些我都可以忍,但夫妻倆一鬧矛盾,不先找我交流溝通,而是先找閨蜜吐槽,然后聽信閨蜜“他這么做就是不夠在乎你”“男人結了婚都這德行”“你下次看他給你父母多少錢,你再給他父母多大紅包”……我請問,這是娶了個媳婦還有個“軍師”當贈品嗎?
一個委屈,一個不解,這是夫妻之間最常見的矛盾之一,兩個人在發生這樣的爭執后,都會很難過。其實,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往往繞不過一個原理:男性習慣處理事情,而女性渴望情緒安撫。
長久以來的社會環境以及對男女的不同期待,造就了“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主流狀態。對于很多男性而言,面對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明確訴求,然后著手處理,只要解決了就沒事了。但對于很多女性而言,最重要的是處理事情的態度,因為這能反映出當下的情感狀態:伴侶是否理解我、在乎我。
“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沒毛病,但問題出在男女對現象的理解常常有較大差異。比如文中的妻子之前因為買家的態度而積累了大量不良情緒,在這種心境下,就容易將丈夫的態度看作“隨口一問”“不放在心上”,而不是像丈夫說的,其實他有意愿幫忙。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夫妻雙方首先需要真正理解并接受男女的上述差異,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直男啥也不理解,沒救了”或“女人怎么這么矯情”。既然締結了婚約,兩個人就要為良好的關系共同努力。
每個人都有情感需要,丈夫要明白妻子相比自己更需要情感支持,同時也更羞于開口主動表達需要。
因此,在感受到妻子狀態不好時,丈夫最好能更積極主動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妻子也要在對丈夫不滿的時候提醒自己:“這是我的主觀判斷,還是他真的不在乎我?”同時盡可能主動詢問丈夫的真實想法,破除主觀印象,這樣兩人的關系就會有良好的改善。
在通常情況下,男性會被期望是高大、強壯、有力、可靠的丈夫和父親,而女性則被期望是美麗、溫柔、賢淑、包容的妻子和母親?!凹藿o你,你就要對我負責”“我為家犧牲了這么多,你對我好不是應該的嗎”……女性也因此更容易依賴對方,并對另一半有更多期待。期待大,要求也就高。很多妻子會有上文中的表現:對另一半不滿、挑剔、抱怨。
這樣的情緒和表現情有可原,但如果只關注自己,妻子們就很難意識到,其實男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大家都是普通人,抗壓能力也是有限的,就算男人再努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顧對方的實際情況盲目施壓,丈夫只會被妻子推得越來越遠,內心也越來越封閉。
“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不二法門。在這個壓力與日俱增的社會中,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都很不容易,如果妻子能易地而處,嘗試感受丈夫擔負經濟重擔時內心的壓力、焦慮與恐慌,相信她內心自然會產生溫柔體恤。而丈夫也要意識到,相夫教子、柴米油鹽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妻子負面情緒多也是很正常的,需要多關心與體諒。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如果彼此都把情緒發泄在對方身上,那么內心都會越來越匱乏。而如果我們能進一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擔憂、無力甚至失控,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溫情才會有機會產生。這樣的溫情,是家庭堅實的基礎,是抵御外部動蕩的保護罩。
“白馬王子拯救公主”的故事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在男權為主導的社會中,男性在享受主導權的同時,也被要求承擔更多、包容更多?!叭绻麅蓚€人吵架了,那無論有沒有錯,男生都必須先道歉”,這樣的有毒觀點甚至也被很多人視為愛不愛的衡量標準。
但實際上,長期穩定的親密關系非常需要平衡。平衡不是絕對的公平,而是彼此都能感覺良好的那個“度”。無論是在具體的家務分配,還是在抽象的情感層面,夫妻雙方都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對方的需要,這樣才能“互為容器”。沒有人能永遠只承擔卻不宣泄,只付出卻不收獲,如果對伴侶抱以太苛刻的要求,那么天平會越來越失衡,一方會感到委屈、無力,最終走向傾斜。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間大的矛盾都是從小的意氣之爭開始的,是因為我們把小事看得太重要,死死抓住不放手,非得要對方先低頭自己才算贏。但實際上,這樣的意氣之爭基本上是贏了面子、輸了感情,得不償失。真正的安全感不是靠對方低頭換來的,而是來自兩個人之間真誠而緊密的聯結。
因此,如果當前的矛盾并不是什么底線問題、核心問題,妻子若能適時照顧到丈夫的情感需要,主動以撒嬌或調侃的方式讓氣氛輕松起來,不再是發起劍拔弩張的對錯之爭,那么丈夫也就能放松下來,然后進行情感回應,原本的矛盾才有可能化解于無形。這對夫妻來說其實是雙贏的,畢竟沒有人喜歡整天生活在冰冷、壓抑、窒息的氛圍中。因此,何不為了雙方的快樂,主動一下試試呢?
丈夫的這個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對于有些情感需要很強烈的人來說,黏在一起是種快樂,凡事都將對方納入考慮范圍是一件自然的事,并不需要額外耗力費神。但對于有些情感需要不強烈、喜愛獨處的人來說,保留個人空間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要他們凡事都想著對方,他們會感到疲憊、受束縛。
這兩種模式并沒有對錯、高下之分,只是有差異。很多男女會因為對方模式不同而認為對方這樣不好或不在意自己,其實本質上是希望對方改變,而自己不用改變。改變對任何人來講,都是很困難的,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己,尤其是當一方被冠以“錯誤”的罪名被迫改變,就很容易引發不滿與對抗。
面對夫妻間的思維與模式差異時,我們需要主動理解與磨合,而不是把對方當作“問題”來除之后快。婚姻關系是靠兩個人共同維系的,沒有哪個人必須完全改變自己來適應對方。兩個人首先需要充分信任,然后慢慢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樣的情境下需要怎樣的對待,同時也嘗試去理解對方需要怎樣的對待,然后坐下來好好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模式。
比如妻子逛街都會給丈夫買東西,也希望丈夫外出時能給自己帶點小禮物,那么丈夫最好記住,要在出差時適當花點時間給妻子挑點東西;而如果丈夫在情緒不好時希望自己待著,那么妻子也需要有適當的理解和讓步,允許丈夫在偶爾精神壓力大時用自己的方式來緩解。只有雙方都懷著善意去理解包容對方,差異才不會成為尖銳的刀子,刺傷親密關系。
在這個案例中,引發丈夫強烈不滿的原因其實有兩層:一是自己的短處被暴露于人前的羞惱,二是個人界限被侵犯的不適。沒有人喜歡自己的短處被放到別人面前展示、被人肆意評論,這會讓我們覺得是在被他人攻擊。而當妻子與閨蜜交流隱私,還按閨蜜的意見處理夫妻矛盾時,丈夫會感覺在本該只有兩個人的世界中,出現了一個隱隱的“第三人”在旁凝視、打分,甚至這個“第三人”對夫妻關系還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會引發丈夫內心的不安和反感,他會本能地想把這個“第三人”踢出去。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丈夫的舉動好像很“小氣”,但實際上,這些隱私是值得被尊重的。作為妻子,不應該單純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不過就是家長里短,隨便聊聊沒什么”,這樣會使兩個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到底怎樣平衡“與朋友傾訴”和“保護夫妻隱私”?其實,難過時想要和朋友們分享、吐槽也無可厚非,只是需要注意分寸和界限,涉及對方身體以及夫妻較大矛盾方面的內容,最好還是不要當作聊天的素材,免得過后尷尬。而當夫妻雙方發生爭執時,切忌盲目聽從長輩、朋友的“指導意見”。雖然有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這個道理必須建立在“旁觀者”看清了整個棋局的前提條件下。哪怕再親密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可能了解夫妻關系中的點點滴滴?;橐霎斨校吹米钊?、了解最多的還是自己。
因此,遇到問題,長輩、朋友的話可以作為參考,但真正做決定,還是要靠夫妻雙方具體、深入地溝通和討論,明確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后才能心甘情愿地做出。這樣解決問題并不容易,但只有“不容易”的方法,才能“容易”且徹底地解決問題。
本刊觀點
真正推動愛情的,不是濃烈的愛,而是瑣碎的光陰。在漫長的歲月里,如果婚姻中沒有理解、缺少溝通,就會像極了一個猜謎游戲,一個使勁比畫、聲嘶力竭,一個捂著耳朵不聞不聽。所以,有時不妨放下那些“我想”,去聽聽“他說”;去看看“前方”,而不是“差異”;多一些“我們”,少一些“你我”……相愛不易,婚姻本是一座橋,能看到、感覺到彼岸真實的樣子,我們才能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