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2021年6月12日,紀錄片《“煉”愛》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出乎意料地從零關注到好評爆棚,網上稱這部影片“道出了中國單身女性的秘密”。帶著對影片的好奇,本刊采訪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董雪瑩。
從默默無聞做電影的后期,成為獲得不少獎項的紀錄片導演,董雪瑩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首部紀錄片《入戲》曾獲得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及“一種立場”競賽單元提名。而第二部紀錄片《“煉”愛》更是早在拍攝階段就獲了獎。
就是這樣一位年紀輕輕、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80后”導演,也曾一度“恨嫁”。“我一直在斷斷續續相親。注冊過婚戀網站,交了上萬塊成為高級VIP,參加北京大大小小的相親局。”盡管如此優秀,她仍然逃不過婚介公司紅娘們的年齡歧視。“長得年輕沒用,要看生理年齡”“肯定要面臨生小孩問題。你就算現在結婚,立刻懷孕,也是高齡產婦了”。
董導坦言,“我沒想到自己在尋找另一半的過程中會遇到這些,尤其是年齡被歧視,這點我開始很不理解,帶著種種疑問開始了調研,我發現每個單身的人都有著不同的困境,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問題,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話題。”
因為自己這段“匪夷所思”的經歷,她萌發了拍紀錄片的念頭。
《“煉”愛》不僅是對當代社會婚戀現象的深刻觀察,更是導演自我觀點的表達。電影真實記錄了5位生活在一線城市、不同階層、風格迥異的單身女性追愛的故事。她們中有高學歷高收入的互聯網企業高管,有離婚后獨自帶孩子的女明星,也有家境各不相同的普通白領。她們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但有著一些共同的標簽:30+,單身。
“別人家的孩子”,也有普通人的煩惱
Maggie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就是學霸”,董導回憶起去Maggie家的情景,一切歷歷在目。“我去過她家,她媽媽把她的成績單都珍藏著,幾乎都是第一,很少有第二。她還是全省第一,保送到清華的。”
如今Maggie優秀依舊,是互聯網企業的高管。她擁有著和梁朝偉一樣的浪漫愛好和情趣。劉嘉玲曾說梁朝偉突然想喂鴿子,就飛到英國,喂完之后再搭晚上的班機回來。而滿世界飛的Maggie也如出一轍,周末想吃法餐,就會直接去趟巴黎。
如此浪漫、富有情趣的職場精英女性,竟然也曾經有過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的緊迫感。如今回望那段時光,她覺得是最錯誤、最糟糕的經歷。隨著年齡增長,閱歷逐漸豐富,理智幫助她克服了焦慮與恐懼。如今的她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航海、登山,參加馬拉松,閑暇之際還出了一本書。愛情對Maggie來說,成了錦上添花的事。
這期間,Maggie也去見面、約會,其中有一個男孩,和她相聊甚歡,甚至有一次還主動提出要去機場接她。可是后來,不知緣由,男孩卻放了她鴿子……這一次,她心態平和,云淡風輕。從“恨嫁”到逐漸釋然,她面對愛情沒有了以前的負擔,變得更加從容坦然,也不再苛求。
Maggie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蛻變,歲月的饋贈讓她欣慰。當她得知董導要拍攝《“煉”愛》,很高興能參與進來。她希望大家看到獨立女性的主動、積極和努力,作為這個時代的精英女性,她更渴望做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事情。
“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特殊的堅持
和Maggie不同,紅梅則希望這個片子可以幫助她找到對象。“就是我們電影中第一個出場的,坐地鐵去上班的那個人。她可能是電影中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人物。”
“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城市白領,來自菏澤農村。”第一次見面,紅梅的開朗和陽光就深深感染了董導, 她爽朗的笑聲始終印在董導的腦海中。“她繪聲繪色地給我描繪上班族擠地鐵的狀態,我當時就覺得她這個‘90后特別具有代表性。”
紅梅非常渴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另外一半,參加了很多相親活動。相親時,按照慣例,紅梅在紙上列了自己的年齡、戶口、學歷、收入、資產和性格。“紅梅指著紙上的文字對我說,‘只有這么一點點,是關于我自己的,其他都是條件。”
在這樣的相親局上,亮出各自的條件就是男女雙方互相了解的第一步,并且,這第一步也只能是條件。紅梅想要反抗,她渴望炙熱又濃烈的愛情,因此將物質條件排在愛情之后。但非常諷刺的是,在婚戀市場上,這種被稱為 “理想主義”的行為遭到大家嘲笑。
紅梅的“理想主義”,董導特別理解,并且深有感觸,“紅梅和我一樣,當我們遵照自己的心意,排列愛情和物質孰輕孰重,反而會遭受質疑,說我們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用條件來做首輪篩選,是婚戀市場的“規則”。想要參與進來,就無法逃脫“規則”的束縛。“我曾經見過一個男生,在北京有企業有車有房。他問我住哪兒,我說住在郊區。男生說‘你住這么遠,可找不著對象。”董導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因為住得遠被相親對象嘲笑。董導和這位男士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兩個格格不入的人相親,整個相親局竟莫名成為修羅場。
“后來我跟著紅梅回老家,直接感受她被催婚的壓力。紅梅媽媽比較傳統,想讓紅梅找個養她的男人,自己在家做家庭主婦就行。家里找了媒人,說要給她介紹一個本地的搶手男性,他家的豆腐,不出莊就賣出去了。”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物質基礎,都是婚戀市場上的先決條件,不管你是否愿意,這早已成為既定的規則。
紅梅還繼續參加著與自己擇偶觀相悖的婚戀局,她一直默默祈禱,希望自己能夠像她在北京路邊的泥人攤上買的那對小鳥一樣,早日成雙成對。
“單親媽媽”的愛情涅槃
與紅梅不同,單親媽媽李桃不急于進入婚姻。“生孩子之前,李桃是一個女明星,還演過幾部大熱的劇,她不僅做過演員,做過導演,甚至還做過編劇,說起來她的經歷很傳奇。”
天生麗質的李桃具有文藝青年獨有的隨性與霸氣。一個前途無量的女明星,突然息影生子,變成了單親媽媽,又一個人承擔起生活的所有重擔。“像這樣人生的重大轉變,一般的女性可能應付不了。我覺得她的事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應該會不知所措,但是她挺過來了。”
突如其來的變故并沒有讓李桃一蹶不振,有了寶寶反而讓李桃更加堅強、努力。“這也許就是為母則強吧。”董導感嘆道。
李桃想要給孩子一個更穩定的環境。以前單身的時候,她隨心所欲地變換著自己的職業,不管是演員、導演,還是編劇,才華橫溢的她樣樣都可以信手拈來。雖然她很熱愛自己的工作,但這些都是自由職業,收入非常不固定,而相比之下,孩子的奶粉錢則是固定支出。并且,她不愿意長期待在劇組,一待幾個月,和孩子見不著面,她更希望一直待在孩子身邊,陪伴她成長。
為了女兒,李桃放棄了自己鐘愛的演藝事業,“從某個層面來說,這也是作為母親的犧牲。不過,她還是活得很灑脫,并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單親媽媽而束縛自己。”
山不轉水轉,決定轉行的李桃適逢良機,非常幸運地趕上了直播帶貨的風口。盡管已經生了寶寶,但女明星的顏值和口才卻依然在線,自身的優渥條件,再加上她又像拼命三郎一樣努力,短短半年,她便在直播帶貨的大軍里爭得了一席之地。
這半年,時間雖短,但對于李桃卻十分漫長和艱辛。“直播帶貨是很辛苦的。壓力大,又很累,一播就得6個小時。嘴巴不停地說話,而且語氣不是像我們平時說話這樣,得是那種特別富有激情的。” 作為女明星的她,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苦,“拍攝的時候,她的嗓子都是沙啞的,一直在喝蜂蜜水!真是太不容易了。”
直播的一分一秒,都是李桃用激情與汗水度量的,只要想到家里的女兒,李桃就覺得工作仿佛變得沒那么辛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耕耘帶來豐碩之果。李桃用直播帶貨賺到的第一桶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以女兒的名義創建了一個減肥茶品牌,“現在她的經濟能力已經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和孩子,并且日子過得很好。”
公司成立后,李桃依然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短短幾年,李桃的人生翻天覆地,好比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好在結局非常完美。“拍紀錄片的時候,是2018年。3年過去了,如今這部紀錄片里唯一脫單的人,竟然就是單親媽媽李桃。”說到這里,董導睜大了眼睛,“包括我在內的5個女性都還是單身。”
單親媽媽李桃,在擇偶上絕對沒有將就,而是真正嫁給了愛情。“李桃是個顏控,她理想中的老公就是特別帥的那種。而且作為單親媽媽,她希望另一半能和她的孩子相處融洽,彌補孩子父親不在身邊的缺失。”而這一切,正如李桃所愿,真的實現了。“他的老公跟孩子的關系特別好,而且長得特別帥。”說著,董導興奮起來,臉上洋溢著內心的喜悅 “我特別替她開心”。
“她老公比她小15歲,他們是姐弟戀。我覺得這個也挺勵志的。因為通常男性找比自己小十來歲的女性,大家都感覺很正常。如果一個女性找了比自己小十多歲的男性,大家就覺得很不正常,會說閑話,有的時候女性會遭到一些非議。所以李桃這件事,我覺得挺棒的。”
李桃的老公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也是他主動提出想要結婚。“從李桃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愛情的例子,對吧?有沒有孩子這一點在真愛面前其實根本不重要,其他人沒有孩子反而沒有找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愛情!”董導很激動地說。
不承認“剩”,更強調愛
在這部紀錄片里,董導既是鏡頭背后的記錄者,又是與主人公有著相似經歷的親歷者。同樣作為30+的單身女性,她便是這個影片隱藏的第六個女主角。她也像電影中的女性一樣,縱使受過傷,但依然相信愛、渴望愛,向往婚姻。
“這5個女性是在職場和情感里經歷過挫折,卻沒有一蹶不振的人。我看到她們內心深處對愛意的渴望。”
她站在和主角們相似的處境里,感受她們所有的喜怒哀樂,被她們深深打動,她希望這部影片也能夠喚起大家對愛情的向往、追求和相信。
《“煉”愛》關注了這個時代對婚戀的影響,雖然是女性題材,但不標榜女性主義,更不承認“剩”。“我們更強調愛!”董導如是說,她更希望這部影片是一座溝通的橋梁,“男女之間的,代際之間的”,讓大家更加了解彼此,“能夠去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