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平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在江蘇省常州溧陽,退休老教師計耀明為農村留守兒童創建精神家園,無怨無悔地做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孩子愛黨愛國愛家
在江蘇省溧陽市埭頭鎮白塔中心村(小區)43幢2號門402室的“家庭隊室”里。
“孩子們,這是什么?”
“黨旗!”
“那你們知道黨旗的由來嗎?”計耀明微笑著問。
孩子們一臉茫然地搖搖頭。
“為什么黨旗是紅色的,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它,這面黨旗來之不易啊!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紅軍進行秋收起義……他還寫過一首詞《西江月·秋收起義》: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他提出,要打出一面工農革命軍的旗幟。你們看,黃色五角星的中心是錘頭和鐮刀。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征著工人階級;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農民階級。孩子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奮斗出來的!”
“原來那是鐮刀呀?我還以為是月牙呢!”幾個孩子小聲說。
這是6月初發生在計耀明的家庭隊室里的一幕。為了迎接建黨100周年,今年,他在家庭隊室開展“未成年人心向黨”系列活動,帶領孩子們重溫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歷程。
今年63歲的計耀明,退休前是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作為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并兼任市副(榮譽)總輔導員,他把自己的房子打造成培養少先隊員的“家庭隊室”。
其實早在2017年,計耀明就開始給孩子們講黨史。當時,有些父母向他抱怨孩子在家不愛勞動,不能吃苦,干什么都嫌累,絲毫不體諒父母的辛苦。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經過認真思索,他得出一個結論:因為現在的孩子沒有吃過苦,也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尤其是很多父母只看重學習,忽視品德教育。
作為一名老黨員,計耀明決定給孩子們講講黨史,讓他們感受一下革命先烈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教育孩子愛黨愛國愛家。2017年7月15日,“宣傳紅色,傳承紅色”的紅鈴鐺課堂正式在家庭隊室開課。
計耀明不僅要在紅鈴鐺課堂上講黨史,還要帶孩子們去紀念館深入學習黨史。
2018年暑假,計耀明帶著孩子們參觀溧陽市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新四軍江南部隊在陳毅和粟裕同志的領導下,開創和發展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的戰斗歷程。
孩子們一邊聽,一邊在本子上寫感想:“原來我們的戰士經歷過這么艱苦的生活,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要向新四軍學習,不怕苦不怕累!”看著孩子們稚嫩的筆跡,計耀明很欣慰。
計耀明既是孩子們思想上的引路人,也是行動上的監督者。為了引導孩子們做愛黨愛國愛家的好少年,他經常對孩子們說:“愛國要從愛家做起,你們今天幫爸爸拖地了嗎?誰幫媽媽洗碗了?”孩子們通過家務勞動,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房子不租不賣,給孩子們創建一個精神家園
計耀明喜歡閱讀、寫作,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百篇文章,還到各中小學,甚至大學進行演講。他的演講《沒有圍墻的大學》讓很多人深受觸動。因為深受老師和同學的愛戴,學校任命他擔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1992年夏天,一個噩耗傳到計耀明耳朵里:留守兒童志勇(化名)去河里洗澡淹死了!他想起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不免一陣心痛。如果讓孩子們假期有一個好去處,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老婆,我想讓村里的孩子周末和寒暑假到咱家看書,你看怎么樣?”手不釋卷的他有很多藏書,妻子楊玉萍經常稱他為“書蟲”。
“沒問題!如果孩子們學習遇到困難,你還可以幫忙指導一下。”楊玉萍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還是你想得周到!”計耀明對妻子的支持滿心感激。結婚這么多年,他只顧埋頭工作,楊玉萍不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要忙地里的農活兒。農閑時,她又要去工廠打工補貼家用。
經妻子提醒,計耀明心里有了一個更高目標: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孩子,都成為優秀的少先隊員。他借了兩萬元,將自家樓房加砌一層作為家庭隊室。
1992年寒假,計耀明的家庭隊室建成了。家庭隊室的主墻壁張貼著一面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還有章程、入隊宣誓、隊組織的圖片,以及許多少先隊員活動、《春芽報》等資料。一旁的書架上放著《中國少年報》《輔導員》等6種報刊,還有計耀明多年收藏的報刊、資料300多冊。為了拓寬孩子們的視野,他又專門從書店購買了2000多冊新書。
計耀明的家庭隊室,周末、寒暑假都對外開放。他精心安排了豐富的內容,帶孩子們讀書、指導寫作、輔導作業,陪他們下棋、做游戲、玩魔方、聽講座,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照顧。計耀明夫妻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自從家庭隊室成立,村里沒人管的孩子都有了去處,再沒有發生小志勇那樣的悲劇。
2017年年初,計耀明家的老房拆遷,政府分給他家三套房子。計耀明首先想的是孩子們的去處。他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開家庭會議,提議拿出一套房做家庭隊室。
兒子計科斌率先表態:“爸爸一生熱愛教育,就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吧!”他已成家立業,也有了孩子,更加理解爸爸的情懷。“對,爸爸做的是好事,我們大力支持!”兒媳臧玲也表示贊同。看兒子兒媳這么理解,楊玉萍很是欣慰,她更是全力支持老伴。
村里人對此議論紛紛:“這套房子少說能賣40萬元,就是租出去也好啊!”計耀明卻不覺得吃虧:“能為孩子們做點兒力所能及的好事,我高興!”他在新房里重建家庭隊室,花了6000多元添置各種物品,提供5000多冊圖書給孩子們閱讀。
一批批優秀少先隊員從計耀明的家庭隊室走出去,他的事跡漸漸受到社會關注。政府、單位、個人等送來小黑板、小課桌、電腦、空調,還有資金補貼,這讓計耀明更加充滿動力。
成立學生記者站,為農村孩子們鋪就光明之路
鄉村小學的教育資源和城市小學有很大差距,怎么能讓農村兒童自信、陽光地成長,不懼未來的挑戰呢?身為語文老師,計耀明想到可以通過采訪、寫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同時讓他們開闊視野,學會為人處世,擁有一顆沒有圍墻的心。在學校大力支持下,計耀明倡導并負責成立了中國少年報社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兩個學生記者站,擔任學生記者站站長與《春芽報》主編。
計耀明經常帶領小記者們參與學校、社會活動,辦了《春芽報》。
開始時,學生、老師、校長是小記者們的采訪對象。漸漸地,計耀明帶領小記者們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去采訪。從鎮內到鎮外,從市內到市外,從省內到省外,采訪達100多次,寫稿900多篇,拍攝照片1000多張。農民、工人、知識分子、道德模范、各界領導都成了他們的采訪對象。“小記者采訪時有禮貌,會交流,有很強的專業性,《春芽報》辦得很不錯!”在采訪原溧陽市市長蔣鋒時,他給予小記者團隊高度評價。
每年暑假,計耀明都要舉辦為期一周的小記者培訓班。他騎著自行車冒著酷暑,到市報社、電視臺和江蘇省溧陽中學邀請記者、通訊員來校給小記者們上新聞寫作知識課。他輔導的小記者采訪活動,榮獲全國百城小記者愛國主義基地考察采訪活動“最佳獎”,95名小記者被評為“全國十佳、百佳、明星、優秀小記者”。計耀明帶領小記者三次到人民大會堂領獎。小記者們在《溧陽時報》《常州教育報》《中國兒童報》等多家報刊上發表作品。小記者站5次獲得“全國優秀學生記者站”的榮譽。
在“情系北京2008”采風活動中,計耀明帶領本校的12名小記者和全國的300名小記者進入外交部采訪,該校蔣耀霞小記者被選為進入中外外長談判(會議)廳,(全國僅2名)觀看談判情景(10分鐘)。時任新聞司副司長劉建超接待了他們。小記者提問:“劉叔叔,您好,我是江蘇溧陽市的小記者。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您作為一名外交官,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次是怎樣的呢?”劉建超告訴這些小記者,他一生中重要的“第一次”,就是今天能給他們講外交部的知識,希望在十幾年后能在外交部見到部分小記者的身影。小記者們激動得小臉通紅,熱烈地鼓起掌來。
采訪完劉建超,小記者們來到外交部廣場,準備歡迎當時的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李肇星部長工作繁忙,日程安排特別緊,在計耀明的協調下,李部長給了這些來自鄉村小學的小記者們一次難得的采訪機會。
“其實,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李肇星拿起話筒,向小記者們講述他少年時代的夢想。雖然這次采訪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李肇星的話讓很多小記者萌生了“外交夢”。在計耀明的指導下,小記者們把這次難忘的經歷寫下來,發表在《春芽報》上。“一站一報計創新,為獻韶華耀師魂;火炬文集明月心,一腔熱血紅領巾。”計耀明也把自己多年的輔導員工作經驗形成文字,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火炬文集》一書,全書25萬字,在全國發行。
不忘初心,倡導文明新風
2018年5月25日上午,在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會議室里,學校為計耀明光榮退休舉辦座談會。別人退休是卸下重任,而計耀明卻退而不休,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家庭隊室的教育活動中。
2019年暑假,計耀明帶領家庭隊室的孩子們來到市金谷文教書店,拜訪了書香溧陽的“擺渡人”周春雷。27歲那年,周春雷工作的化工企業發生爆炸,他成為嚴重燒傷的二級殘障人士。兩年后,他的妻子因病離開人世,撇下他和只有兩歲的女兒。
“厄運一次次降臨,周春雷卻沒有怨天尤人。他向書問道,向書求教,開始新的人生。從一個小報攤到一家小書店,再到如今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溧陽讀書臺,還有10個分店,他用書香點亮咱們溧陽這座城市!”計耀明通過身邊人的真實故事,不斷激勵孩子們成長。
2020年,溧陽市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計耀明在家庭隊室中組織開展“小喇叭”文明實踐宣傳活動。他拿出2000余元為孩子們做綬帶、橫幅,購買書籍,并準備了1000多份宣傳資料,讓“小喇叭”宣傳員從家庭隊室走向各個家庭、社會公共場所,倡導文明新風。
計耀明和他的家庭隊室得到父母和孩子的一致認可。戴佑寧同學把家庭隊室當成一片樂土,“計老師可以教我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計老師真的幫了我們大忙,我和孩子爸爸寒暑假都要上班,也沒有人照顧孩子。”史欣冉的媽媽一提起計耀明就萬分感激。
聽到這些暖心話,楊玉萍心里很高興。多年來,她一直是丈夫身后默默付出的后勤員。每次組織室內活動,她都提前打掃衛生,為孩子們燒水,準備水果。如果有室外活動,她還會和老伴一同守護孩子們的安全,是孩子們心中最慈愛可靠的楊奶奶。
29年來,計耀明從未收過家長一分錢,每年還倒貼兩三千元。他以高尚的師德與大愛,展示了人民教師的初心與本色。他先后榮獲溧陽縣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師德標兵、常州市道德模范、省星星火炬獎章、省少先隊工作70年突出貢獻獎、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提名獎、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2020年12月,計耀明家庭被推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由于計耀明的義務家教、志愿活動成績顯著,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贊譽。得到時任市長徐華勤、省少工委副主任華耀國、省關工委主任曹鴻鳴等領導高度好評。全國、省、市多家新聞媒體作了報道,浙江省余杭區及周邊縣市關工委多次來此參觀學習。該暑托班(隊室)被溧陽市文明委授予“溧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點”,成為江蘇省暑托班示范班、全國復興少年宮試點單位的站點。
截至2021年7月,已經有700多名孩子在計耀明的家庭隊室學習、生活過。有的孩子考上大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計耀明培養的第一批小記者胡夢琪,如今成為當地的新聞工作者。
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計耀明全家決定把家庭隊室一直辦下去,繼續為農村孩子的成長鋪就光明之路。
(感謝江蘇省常州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