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館里受傷,誰負責
北京的齊先生在一家健身館辦了健身卡,其中一項課程是泰拳。某天去健身館時,齊先生發現泰拳課臨時換成了散打課,教練也換了。他覺得既然來都來了,就跟著練吧。課程前面的部分和泰拳動作差不多,但到快下課的時候,教練讓齊先生和學員郝先生對練摔跤。而抱摔過程中,齊先生意外摔倒,扭到了腳踝,一時無法動彈。
經醫院診斷,齊先生踝關節扭傷、踝關節骨折和踝距腓前韌帶斷裂,進行了手術治療后,醫藥費就花了2萬多元。出院時,醫生說齊先生的韌帶不可能再恢復到原來的性能,加上住院耽誤了上班,齊先生找到健身館負責人和當天對練的郝先生,希望他們能承擔自己的醫藥費和誤工費。因為三方無法達成一致,齊先生把健身館和郝先生告上了法庭,索賠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6萬元。
陪練的郝先生覺得自己是聽從教練安排和齊先生對練,對練過程中,他的動作合理、合規,而且他也和齊先生承擔了同樣的風險,所以他不應承擔責任。健身館認為來這里訓練,就意味著要承擔部分風險,所以也不愿賠付。
那么,參加具有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傷,責任到底該怎么劃分?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還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具體到本案,健身館臨時改變課程,教練沒有采取相關保護措施,而且作為體育運動培訓機構,運動發生之前,健身館沒有提示運動風險并告知雙方技術要點、沒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培訓老師也沒有盡到看護的責任??傊?,健身館沒有在合理限度范圍之內,安全保障他人不受人身損害。最終,健身館承擔了百分之四十的責任,而陪練的郝先生不承擔責任。
羊毛不能這樣薅
為了吸引消費者,很多商場都推出了注冊會員就可以免費停車的服務。沒想到這樣的福利卻被一些有心人利用。
最近,上海某商場就陸續接到電話,這些人從未去過該商場,但手機卻被注冊成了會員,而且還綁上了陌生車牌號碼。商場經查詢后發現,有很多車輛通過注冊不同手機號碼獲利,最多的一輛共獲取會員積分抵扣了4000多元停車費。僅2020年度,該商場停車費直接損失就高達37萬元。
原來這些車主是使用非正規手機軟件,通過低廉價格買到了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然后綁定了自己的車輛,從而達到在商場免費停車的目的。被抓獲歸案后,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通過這種方式累計非法獲利10萬余元。
商場推出免費停車服務的目的是吸引消費,沒想到不但沒賺錢,反而讓人薅了羊毛。
“薅羊毛”是近幾年流行的一個詞匯,它指搜集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以此實現盈利或占便宜的行為。薅羊毛的確是很多消費者的小確幸,但有些羊毛,薅到最后可能會犯罪。
2021年4月,江蘇在校大學生徐某在肯德基點餐時,發現其App和微信客戶端存在數據不同步的漏洞,于是他利用這一漏洞騙取兌換券或取餐碼,出售給他人牟利,后來還將犯罪方法傳授給同學,造成肯德基品牌所有者百勝公司損失20余萬元。
上海徐匯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徐某等5人因犯詐騙罪、傳授犯罪方法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至兩年六個月不等,并處罰人民幣1千元至4千元不等。
“薅羊毛”不是必然違法,但利用網絡漏洞、入侵企業系統、隱瞞虛構真相的“薅羊毛”行為卻存在很大法律風險,甚至構成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