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幼兒午睡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兒進行了一上午的活動后,身體會感到疲倦。幼兒園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午睡環境,讓幼兒在適當的休息后能以充沛的精力參與下午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幼兒園要提高對幼兒午睡環節的重視程度,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本文將針對如何能讓幼兒安靜午睡的問題進行思考。
班上的辰辰喜歡上幼兒園,但不喜歡午睡,甚至告訴筆者:“幼兒園什么都好,如果能不午睡就更好了。”在現階段,幼兒的午睡問題越來越多,逐漸引起了教師的關注。下文將對幼兒的午睡現狀進行探討。
(一)午睡前的“吵”
午睡音樂響了,在操場上散步的小朋友們紛紛回到教室,準備睡前的工作。有些幼兒有序地完成上廁所、脫衣、鋪被子、入睡的流程,可有些幼兒卻不急不慢,等音樂結束后才慢悠悠地回到教室。還有些幼兒為了晚點入睡,在廁所里待了很久才出來。有些幼兒進入午睡室還要和同伴聊一些和午睡無關的話題。一名教師要觀察幼兒的午睡情況,提醒他們保持安靜。另一名教師要指導幼兒脫衣服,并提醒幼兒加快動作。還有一名教師要檢查幼兒的如廁情況,整個場面非常吵鬧。最后教師要大聲倒數“五、四、三、二、一”,幼兒才會匆匆躺下,但還會偷偷地輕聲說話。同時,教師發現有幾個幼兒動作較慢是因為不愿意午睡而故意動作很慢,需要教師的多次督促才會加快動作。
(二)午睡時的“難”
午睡是幼兒園的統一活動,對于入睡難或不愛午睡的幼兒來說,午睡限制了他們的自由,變成了一段難熬的時間。在午睡時,有些幼兒的小手會時不時地偷偷做手指游戲;還有些幼兒會忍不住摸床邊的小木棍,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下鋪幼兒的小腳會在上鋪的床板下做踢腿運動;女孩子會悄悄地把頭上的發飾扯下來,躲在被窩里玩弄自己的發飾;有些幼兒會趁著教師不注意,偷偷地和旁邊的小朋友講悄悄話;還有一些小朋友嘴巴里哼著不知名的小曲,不僅自己不午睡,還影響了其他的小朋友。教師需要多次提醒幼兒不要講話,閉上眼睛,安靜入睡,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一會兒幼兒還是會忍不住睜開眼睛東張西望,不得消停。
(三)午睡后的“亂”
幼兒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午睡結束后,場面會十分混亂。比如有些幼兒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就坐著發呆,還有些幼兒已經穿好衣服,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幼兒在教室里亂走,還有些幼兒衣服沒穿好就開始吃點心。教師在監督的過程中,會聽到一陣陣呼喊:“老師,我要梳頭。”教室里也會洋溢著教師親切的問候聲:“你有沒有整理衣服、你有沒有吃小點心、你有沒有去喝水……”其中還夾雜著小朋友們的聊天聲。午睡后的整理活動在吵吵鬧鬧中延續了很久,這甚至影響了整個下午的活動。
(四)家長思想的“錯”
很多幼兒不愿意午睡的原因來自家長。有些家長沒有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甚至覺得午睡不重要,還有些家長認為幼兒不午睡,晚上就可以早點入睡。還有的家長會跟教師說:“我們家小孩不喜歡午睡,你就不要讓他午睡了吧!就讓他在座位上玩一會吧!”不睡覺真的都是幼兒的問題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個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每天按時午睡和起床,逐步讓幼兒養成習慣。”因此,幼兒的午睡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才能讓幼兒喜歡午睡,激起幼兒的午睡欲望,讓幼兒安靜、有序的午睡呢?對于以上出現的午睡問題,筆者在多次實踐中找到了一些好方法。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如何優化幼兒的午睡環節。
(一)睡前——養成習慣
幼兒期是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入睡前的準備活動亦是如此。北莊幼兒園會定時播放午睡音樂,剛剛散步完準備回教室的幼兒可能會比較亢奮。于是,筆者將午睡音樂換成了排隊的音樂,讓幼兒自覺地在教室排好隊。在這段音樂播放的過程中,筆者會與幼兒進行談話:“午睡時間到了,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需要遵守什么規則呢?”在反復幾次交談后,幼兒能清楚地知道午睡前的一些注意事項和規則。

每日筆者會推選出一位值日生。首先,在幼兒們完成如廁進入午睡室時,值日生會檢查幼兒的口袋里有沒有小玩具,并要求女孩子將發飾取下放入小籃子。完成檢查的幼兒,值日生會對他們進行“蓋章”服務,以示通過,以此減少幼兒午睡時的干擾因素。其次,筆者會播放兩個睡前故事,要求幼兒在第一個故事播完之前,能快速、有序地完成入睡前的準備活動。最后,筆者會播放第二個睡前故事,讓幼兒在語言環境的渲染下放松身心,幫助幼兒輕松入眠。對于不愿意午睡的幼兒,筆者會幫助其調整午睡時間,讓他延遲半小時入睡。在這段時間內,筆者會讓他當小老師,檢查其他幼兒的午睡情況,同時給予獎勵,告知他今天睡著了,明天才能繼續當小老師。在這種語言強化和物質獎勵的作用下,激起幼兒的午睡欲望,讓其慢慢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二)睡時——游戲助眠
為了讓幼兒能盡快入睡,筆者會和幼兒玩“充電”游戲,讓小朋友們扮演充電寶寶。筆者會跟幼兒說:“上午玩累了需要充電,不然下午會沒電。寶寶們請注意,我們充電的時候,頭需要睡在枕頭上,被子蓋好,不能亂動,不然寶寶們會充不上電。還有充電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眼睛也不能睜開,如果犯規了就會漏電,導致無法充滿電。充滿電后,我會在你們身上貼上好看的貼紙。”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這個游戲,都希望得到貼紙,不一會兒大多數幼兒都睡著了。對于部分還沒有睡著的幼兒,筆者也會用語言游戲激勵他們,“你看童童小朋友已經睡著了呢,老師很喜歡睡著的小朋友哦,老師還會為他們貼上好看的貼紙,你們也要加油哦!”通過榜樣示范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午睡的積極性,幫助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總之,游戲活動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求及時改變和調整游戲方式。
(三)睡后——自我管理
為了給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午睡環境,筆者會提前3分鐘播放一段午睡起床的輕音樂。在音樂的氛圍中,幼兒可以放松身心。對于還沒睡醒的幼兒,輕音樂可以起到喚醒幼兒的作用,讓幼兒準備起床活動。筆者還會在每個幼兒的柜子里都放一個小本子記錄幼兒起床活動的完成情況,這種方式得到了幼兒的喜愛。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參與起床活動,提升了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了幼兒自我獨立的意識。動作快的幼兒可以幫助動作慢的幼兒,幼兒之間相互幫忙,并監督同伴起床活動的完成情況,從而提高幼兒的完成效率,幫助幼兒樹立服務他人的意識。
(四)家園配合——筑夢成長
幼兒園教師最怕的就是“2>5”,幼兒在園五天養成的良好習慣很容易被兩天的周末所打破,因此家長的督促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可以通過QQ群或家校通的形式告知家長午睡的重要性,讓家長重視幼兒的午睡,糾正家長思想認知上的錯誤。對于那些不愛午睡的幼兒,教師可以與其家長面談,了解幼兒不愛午睡的原因。據了解,大部分幼兒不愿意午睡是因為在家沒有養成午睡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想要改正某種不良習慣,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據專家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復行為會形成習慣。于是,筆者制定了“21天習慣養成記”,要求幼兒在園和家中都要午睡,并制作紙質表格。如果幼兒在園午睡,教師會獎勵一個貼紙;在家午睡時,家長可以和教師反饋,教師也會獎勵貼紙。一周集齊7張貼紙的幼兒,將會評為本周的“午睡之星”。通過家園配合,有效地提升了幼兒的午睡積極性。
生活即教育,生活將伴隨一個人的成長,貫穿終生教育。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用幼兒喜歡的方式提高幼兒的午睡質量。同時,這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師要和家長一起努力,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北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