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前期的過渡階段,承擔著培養幼兒基礎能力的任務。尤其在幼兒語言教育上,幼兒教師應積極進行實踐探索,以幼兒文學為研究對象,運用到幼兒教育工作中,以期尋求新的突破與發展。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形成自身語言結構,培養基礎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是幼兒階段。幼兒語言教育是幼兒教育體系中重要且關鍵的部分,是幼兒教師應格外重視的教學內容。幼兒文學是基于幼兒發展特點及幼兒文學創作基本規律的文學形式,是有利于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文學形式。本文將結合幼兒文學對幼兒語言教育的積極作用進行論證探索,從而提出主要的運用策略。
幼兒時期是基礎教育的過渡階段,幼兒教師采用的教育方式,對于幼兒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幼兒文學作為一種生活中常見且簡單的文學體裁,能賦予幼兒多種學習途徑,能在初期的語言教育階段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語言能力。
(一)引導幼兒感知語言環境
幼兒時期作為人類成長發展的基礎階段,對于培養自身語言環境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幼兒文學的創作意圖是以簡單有趣的文字語言刺激幼兒的感知能力,引導幼兒逐步感知語言環境,讓幼兒在學習文學的過程中開發想象力。因此,幼兒文學對于幼兒語言教育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是幼兒初步探索語言世界的有力手段。
(二)培養幼兒初期的語言學習能力
幼兒文學所涵蓋的類型有很多,其中包括兒歌、幼兒童話、幼兒故事、幼兒戲劇等,這些文學作品為幼兒提供了學習語言的機會,為幼兒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語言學習途徑。教師利用幼兒文學進行語言教育,能逐漸填補幼兒的語言空白,能讓幼兒在學習與欣賞文學作品中初探語言文化,感受文學作品的形式美感,進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幼兒文學以簡單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造了學習語言的機會。
(三)綜合概括幼兒語言審美特征
幼兒文學基于幼兒心理發展特點與審美情趣之上,綜合概括了幼兒的語言審美特征。幼兒文學以多樣化的文學形式帶給幼兒充滿童趣的故事內容,并且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以及理解水平,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審美能力。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語言工作時,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利用幼兒文學引導幼兒對語言進行審美。
常見的幼兒文學類型已經滲透到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如幼兒的睡前讀物等。在規范化的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主導者,要認識到幼兒文學的重要性,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工作中要采取多種策略,充分發揮幼兒文學的教育價值,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實質性進步。
(一)以兒歌體裁入手,初步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幼兒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征,全面認識幼兒教育工作的重點與難點,保證幼兒學習環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要完善自身的教學思路,從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發展作為切入點,從而提升幼兒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幼兒在未具備文字認知能力之前,主要通過聆聽的方式獲取信息,以聽覺學習基本內容。幼兒的實踐能力較弱,需要借助聽覺獲取有效信息。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語言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讓幼兒能依靠傾聽進行學習,并憑借良好的傾聽習慣奠定初步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運用幼兒文學的兒歌體裁,為幼兒播放各種各樣的兒歌,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能集中精力傾聽。兒歌是常見的幼兒文學體裁,能給予幼兒聽覺的享受體驗。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健康歌》,讓幼兒跟著音樂跳動,利用音樂的律動激發幼兒強烈的傾聽興趣和參與興趣,并且《健康歌》的歌詞簡單易懂,旋律明快,內容積極,通過多次傾聽,能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
(二)導入幼兒童話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童話是最具想象力與趣味性的文學體裁,也是深受兒童喜愛的語言文學。童話能脫離生存空間的限制,用語言文字編織神奇夢幻的童話世界,用夸張的手法塑造能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故事角色。在童話故事中,人類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動物、植物,甚至是無機的生命都能活動起來,這賦予了幼兒廣闊的想象力。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可利用幼兒童話以形式多樣的童話故事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比如教師在班級里為幼兒講《猜猜,我有多愛你》的童話故事時,隨著故事情節越來越扣人心弦,幼兒往往會更加聚精會神,全身心地投入童話故事的世界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以此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巧妙利用幼兒散文,奠定幼兒語言表達基礎
幼兒散文不具有復雜的文學性與韻律,能讓學齡前兒童輕松地學習和閱讀。幼兒散文具有寫意性與趣味性等特質,不拘泥于詩歌韻律的運用,能為幼兒帶來更具閱讀性的學習體驗,也更易于幼兒理解。
在開展幼兒語言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幼兒散文,以輕松自由的幼兒散文作為幼兒的學習內容,以此奠定幼兒的語言表達基礎。教師還可以運用幼兒散文為幼兒提供學習語言的契機,從而提升幼兒的文學素養。教師在選擇幼兒散文時,要選擇貼合幼兒實際生活,契合幼兒語言基礎的文章。例如《圓圓的春天》,其中描述了小蜻蜓與小青蛙兩種動物在春雨中互相交流玩耍的場景,并且作者抓住了這些小動物的形象特點,用簡單童趣的語言形象鮮活地描述了小青蛙與小蜻蜓的動態,能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觸手可及的錯覺。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傾聽與閱讀,開展朗誦比賽,讓小朋友們比一比看誰讀得更標準、更流利,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
(四)善于借助幼兒繪本,提高幼兒的語言審美能力
幼兒繪本是幼兒教育中常用的教學資源,具有字少、圖美的特點,備受幼兒的青睞。因此,在開展幼兒語言教育工作時,教師要善于借助幼兒繪本,讓幼兒在閱讀與欣賞的過程中形成語言的審美情趣,提高幼兒的語言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繪本,讓幼兒通過閱讀分析和判斷繪本的內容,以自己的審美取向選擇喜愛的繪本類型,從而推動幼兒語言教育的發展,為幼兒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幼兒時期是人類成長發育的基礎階段,也是走向基礎教育的鋪墊時期。因此,幼兒教師要重視幼兒的語言教育工作,有效地將幼兒文學融入語言教育活動中,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與語言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