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由此可見,體育活動是幼兒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江蘇省從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角度出發,設立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但是從目前來看,幼兒園開展的體育活動只能單純地讓幼兒使用體育玩具進行重復操作,并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如何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成了我關注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從我班實際出發,闡述戶外自主性體育游戲中幼兒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樣態。
相比在教室里,幼兒更喜歡去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園占地面積較大,廣闊的場所是孩子們進行戶外活動的天堂。我園的戶外游戲區域有探險區、音樂廣場、涂鴉區、玩水區、玩沙區、小農莊、照相館等等。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科學的戶外體育活動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出發,提供給幼兒更多自主選擇和活動的機會,才能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增強幼兒體質,還能對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一)材料單一、活動單調
高結構化的材料讓幼兒失去了探索和創造性游戲的機會,材料的單一讓孩子們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不利于發揮孩子們的創造性,無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單純地重復使用一個材料難以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無法支撐孩子們進行深度游戲。
(二)互動不足、缺少合作
幼兒園體育活動能為幼兒和同伴的交往提供機會,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相互配合,順利完成任務,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促進個性化發展。但是,目前我園的孩子們大多進行的都是單獨游戲,每個人都擺弄著自己的材料,只有極少數的幼兒會和自己的好朋友進行互動。這樣的體育活動無法引發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導致幼兒缺少合作和互動,不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三)難度過低、缺少挑戰
幼兒的體育活動是以材料為基礎而開展的一系列互動,材料在幼兒和體育活動中起著媒介的作用。目前我園探險區的材料只有輪胎和油桶,孩子們大多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玩輪胎游戲,少部分幼兒會將輪胎和油桶組合起來進行障礙跑游戲。這樣的游戲毫無難度,孩子們只是在重復以往的已知經驗,不具有挑戰性,無法吸引孩子們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導致孩子們玩了幾次后就失去了興趣。
(一)多種職業選擇,提高活動的多樣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社會領域中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在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體育活動是幼兒進行互動的絕佳時機,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合作。教師應努力改變以往“管制”的指導作風,為幼兒創造一種愉快、和諧、平等的游戲氛圍,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幼兒交往,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從幼兒的興趣入手。例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兩個男孩子在討論俯臥撐,一個男孩子說:“我爸爸說我太胖了,讓我天天做俯臥撐。”另一個男孩子問:“俯臥撐是什么?”于是兩個男孩子在地上做起了俯臥撐,他們的行為吸引了其他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大家都開始做起了俯臥撐。回到教室后,一個男孩子說:“俯臥撐我在電視里看到過,解放軍叔叔訓練的時候也要做俯臥撐。”這個時候我問孩子們:“那解放軍叔叔還會做什么訓練呢?”孩子們紛紛說道:“還要過烽火線、跑障礙物、射擊訓練。”還有一個男孩子說:“我叔叔當過兵,他和我說每天教官都會和他們一起跑步、做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我又問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解放軍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想!”于是,我找出學校里的迷彩服給孩子們換上。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衣服不夠怎么辦?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們,一個女孩子提議道:“我在電影里看到過解放軍叔叔受傷時會去醫院找護士治療。”我問道:“那你愿意當護士嗎?”幾個女孩子搶著回答:“我愿當護士!”問題迎刃而解。
幼兒主動性發展主要依賴于游戲主體的內部動機,而非外在的強制命令與要求。幼兒的自主游戲,是幼兒支配的游戲,是幼兒主動參與的游戲。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會從思想到身心都處于一種高度放松的狀態,他們的主動性、意愿性會成為選擇的主導與核心。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一味讓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操作,孩子們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如果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材料,則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中。
(二)自制材料,提高幼兒的參與合作性
孩子們的踴躍參與豐富了游戲的角色,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缺少與角色相匹配的材料。于是,我又一次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經過統計,我們缺少沙袋、帽子、醫療工具、“子彈”、鍋……于是我們分組開始逐一解決這些難題。沙袋可以由手巧的媽媽們縫制,有了沙袋后還需要往里面填充沙子。于是兩個男孩子自告奮勇領取了這個任務。可是很快孩子們發現裝了沙子的沙袋很沉,根本搬不動。看到小朋友們遇到了困難,我提醒道:“那有沒有什么東西很輕,并且又可以填滿沙袋呢?”“棉花!”一個女孩子搶答道。孩子們利用棉花很快就將沙袋填滿了。這時,炊事班的孩子們也遇到了難題:鍋子從哪來呢?一個小朋友提議道:“食堂肯定有鍋,我們去問問食堂的叔叔阿姨吧。”孩子們來到了食堂,食堂的叔叔好奇地問:“你們要鍋干什么?”男孩特別驕傲地說:“我是炊事班的,我要用鍋燒飯!”于是食堂的叔叔給了他們一口廢棄的鍋,兩個男孩子費力地把鍋子搬回了教室……
豐富的材料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游戲形成了互動,培養了幼兒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解決一個個難題,“小小解放軍”游戲的條件基本具備。這一過程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培養了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推”孩子們一把,孩子們就會迸發出驚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教師引導,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中指出:“教師應利用多種活動發展幼兒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應達到的水平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5~6歲的幼兒要能在斜坡、蕩橋和有一定間隔的物體上較平穩地行走;能以手腳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網等;能躲避他人滾過來的球或扔過來的沙包。”這些技能在探險區中并沒有表現出來。
于是,我引導孩子們討論如何創新探險區的活動形式和材料。孩子們提議:“將原有的油桶和輪胎組成一個有坡度、有高度的障礙拉力跑道。”新的游戲形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這時,我發現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從油桶上跳下來時很容易受傷。我趕緊叫停了比賽,向孩子們提出了問題并做出正確的示范。在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無須過多地干預孩子們的游戲過程,但是在出現安全隱患時,教師應及時指導幼兒,確保幼兒游戲的安全性。
現在,孩子們能自主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自己準備需要的材料、和同伴商議游戲的玩法。豐富的材料、具有挑戰性的游戲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通過解決一個個的問題,培養了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互動性的游戲形式,提高了幼兒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整個游戲中,教師只需要放手,在恰當、適宜的時機進行指導,讓孩子們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