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睿
關鍵詞:紀檢監察,宗旨意識,黨史學習教育,群眾路線
監督檢查,將信心給人民。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們做工作必須考慮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四風”問題隨社會發展不斷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不正之風嚴重影響黨員干部艱苦奮斗、干事創業精神,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和社會公平正義。監督檢查工作就是要讓人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及時現形,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傷害人民群眾感情、動搖人民群眾信任的事情發現一起懲處一起,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紀檢監察工作就在身邊、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紀檢監察工作是一項堅定不移地樹正氣、反腐敗、立規矩、除問題的工作。要代表組織給人民群眾不贊成、不答應的事情一個公平公正的交代,要靈活運用“四種形態”,讓“紅臉出汗”多起來,讓廣大黨員干部常常做到深刻反思和自我批評,真正做到心懷敬畏、風清氣正,自覺接受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清醒地認識到“行有所止”。
審查調查,以決心示人民。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紀律松弛,組織渙散,正氣上不來,邪氣壓不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那么我們黨遲早會出大問題。”
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體檢治病”要拓寬群眾參與的渠道,從群眾中獲取信息、汲取力量,依靠黨的自身力量和與群眾相結合的力量正風反腐;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案件查辦要堅持人民至上,把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以正風肅紀反腐凝聚黨心民心;要通過審查調查工作起到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的作用,在查辦不同人員問題的過程中,要對“樹木”和“森林”的情況進行總結,進而聚焦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等方面問題,通過案件查辦發現問題癥結、提出整改意見、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力求實現查處一件案子、堵塞一些漏洞、完善一套機制、鞏固一塊陣地、警示一批干部的效果,并最終推動黨建提升、社會發展、人民幸福。
? 宣傳教育,捧公心為人民。宣傳的作用是在第一時間將理想信念與正風反腐高壓態勢傳播開來。讓黨員干部感受到理想信念的熏陶,讓人民群眾看到黨高壓反腐的態度,宣傳思想工作的意義也就得以體現出來。運用好宣傳工作的優勢,發揮好其職能,可以讓紀檢監察工作更好開展,讓紀律處分的威嚴繞梁三日,讓警鐘長鳴的提醒深入人心。
縱觀黨史,“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本色,搞好宣教工作是辦法。開展教育是黨長期以來培養同志的優秀經驗辦法,是讓更多黨內同志形成清醒認知的過程。通過教育可以提升黨員的修養,強化宗旨意識,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檢視初心,滋養初心,不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不斷在思想覺悟上得到磨礪和淬煉,確保黨員隊伍信仰堅定、紀律嚴明。
通過學習黨史,深感我黨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紀檢監察工作激濁揚清、懲惡揚善、任重道遠,直接關系到人心向背和事業興衰,想要做好“鐵軍”中的合格一員,需要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無比清晰的宗旨意識和無比高潔的政治品格。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習近平同志說過:“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無論任何時候,共產黨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記人民這個根,要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嚴懲腐敗是黨心所歸、民心所向,要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病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體制機制。紀檢監察干部,應學史自鑒,不忘宗旨,通過學習黨史,分析過往、汲取養分、摒棄彎路;應以身作則、為黨祛病、為民解怨;應以史為鏡,升華黨性,以宗旨意識指引紀檢監察工作再前進。
參考文獻:
[1]論中國共產黨史[M],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曲孝麗.深刻領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豐富內涵[J],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1年第10期,2021.
(作者單位:晉能控股電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