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回應科研人員的關心關切?怎樣破除不符合科研規律的經費管理規定?7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主權,將更好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專心科研。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可提高到60%;科研單位可將間接費用全部用于績效支出……通過政策“組合拳”,將進一步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正向激勵,突出了“人”的作用,讓有為者更有獲得感。
科研經費申報由“繁”向“簡”轉變。過去,一些地方和部門要求科研人員將科研費用分為很多科目,比如設備費、材料費、分析測試化驗加工費,還有國際交流合作費、專家咨詢費等,申報起來十分繁雜,令不少科研人員感到煩心。為讓科研人員能夠心無旁騖從事科學研究,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措施,包括將預算科目從9個以上精簡為3個、將設備費等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對基礎研究類和人才類項目推行經費包干制等,將使預算編制進一步簡化,經費申報更加高效。
健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就是從全局和長遠入手,為科技創新提供必要保障。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推進“揭榜掛帥、賽馬制、包干制”等機制,就能讓有真才實學的科研人員真正有用武之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添不竭動力。
(摘自《北京青年報》7.30 向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