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現在,新冠病毒已經變異出很多毒株。目前,“德爾塔”已成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毒株。“德爾塔”毒株具有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發病癥狀不典型等特點。
這次“德爾塔”感染的病人發燒的相對少,尤其是早期發燒的病人比例相對較低。同時病人的癥狀可能僅僅表現為乏力、輕度的肌肉酸痛、嗅覺味覺障礙,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是沒有癥狀的。由于癥狀非常輕微,造成了病人對疾病認知的降低。也就是說即使感染了病毒,很可能病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輕微感冒或者有一點點不舒服,降低了對感染的警覺性。對此,個人做好防護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次密接人群,或者是到過有病例出現過的公共場所的市民,出現輕微的咽痛、乏力、胃腸道癥狀,或者是嗅覺味覺障礙等癥狀的時候,應該主動去就醫。
接種新冠疫苗后,為何還會感染?在“德爾塔”面前,現有的疫苗還是否有防護力?
針對這些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7月29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疫苗對病毒的中和作用都有評估,保護作用還是足夠的。”
“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數可能會更多。到底疫苗作用如何,最終需要真實世界的防控數據。國際如此,國內也不例外。”張文宏在29日發表的微博中表示。
而在今年6月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第25期中,中國多家研究單位的臨床研究發現,針對“德爾塔”毒株,中國疫苗仍有保護作用。
根據國家衛健委信息,目前國內疫苗接種已超過16億劑,國外也紛紛用疫苗構筑防疫防火墻。
張文宏介紹,“目前英國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種率都接近了70%,近期放開后,出現了感染人數的明顯上升,但是這種發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該病的病死率也從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這個水平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
中國滅活疫苗的有效防護性也得到國外研究認可。
今年7月7日,智利衛生部研究人員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報告了中國一款滅活疫苗在智利的真實世界保護力數據,顯示在完成全部兩劑接種程序后,其預防有癥狀感染的有效率為65.9%,預防收入ICU(重癥監護病房)的有效率為90.3%。
智利疫苗接種的結果表明中國滅活疫苗對新冠的重癥化、住院和死亡的預防具有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減緩傳播和降低病死率作為目標,可以承擔一定的保護,但是作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達到的目標。
“這些數據可以告訴我們,未來哪怕我們每個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會流行,不過流行的程度會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張文宏說。(摘自《生命時報》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