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妍,吳大琴
(1.興化市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2.興化市中醫院腎內科,江蘇 泰州 2257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極易被忽視而延誤病情,最終造成患者腎功能衰竭,增加后續治療難度,預后效果較差,因此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意義。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是臨床檢測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常用指標,然而血肌酐和尿素氮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評估缺乏敏感性;肌酐清除率又容易受高血壓、感染、劇烈運動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1]。血清胱抑素C能被腎小球自由濾過,不被腎小球重吸收或分泌,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標志物;β2-微球蛋白是一種低分子蛋白,其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濃度可以作為腎小管損傷標志物,直接反映腎臟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合檢測在斷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興化市第五人民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1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70例作為對照組,開展前瞻性研究。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22~82歲,平均(56.11±14.96)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齡24~81歲,平均(55.67±15.41)歲;病程1~42年,平均(22.36±10.12)年;依據患病時間將患者分為Ⅰ期20例,Ⅱ期29例,Ⅲ期19例,Ⅳ期13例[3]。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研究組患者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出現腎功能下降者;出現蛋白尿下降腎損害者等。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尿路感染或者腎實質性病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近期有應用過皮質激素類或者免疫抑制劑類藥物者等。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經興化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放置于專用真空生化管中,在25℃環境下靜置30 min,隨后設置離心機轉速為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β2-微球蛋白水平;采用脲酶法檢測尿素水平;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肌酐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大于1.15 mg/L為陽性,β2-微球蛋白水平大于2.6 mg/L為陽性,肌酐大于104 μmol/L為陽性,尿素水平大于8.2 mmol/L為陽性[5]。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②比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③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的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 研究組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胱抑素C(mg/L) β2-微球蛋白(mg/L) 肌酐(μmol/L) 尿素(mmol/L)對照組 70 0.52±0.08 2.14±0.49 105.38±3.27 5.99±0.24研究組 81 1.26±0.35 3.77±0.15 199.64±4.71 9.36±1.41 t值 17.296 28.449 140.659 19.74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2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 隨著疾病臨床分期升高,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逐漸升高,且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均高于Ⅰ期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 (±s, mg/L)
表2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 (±s, mg/L)
注:與Ⅰ期比,*P < 0.05;與Ⅱ期比,#P < 0.05;與Ⅲ期比,△P < 0.05。
分期 例數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Ⅰ期 20 0.51±0.11 1.75±0.22Ⅱ期 29 0.92±0.16* 3.63±0.61*Ⅲ期 19 1.43±0.42*# 3.79±0.17*Ⅳ期 13 1.72±0.67*# 4.22±0.68*#△
2.3 陽性率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單獨檢測,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例(%)]
半胱氨酸作為蛋白酶抑制劑中的一種,血清胱抑素C具有極低的分子量,同時由于其在機體環境中攜帶正電荷,能夠自由穿梭于腎小球濾過膜,并由腎小管完全重吸收和分解。腎臟是胱抑素C唯一的清除器官,其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腎臟代謝功能,許多早期腎病患者在檢測到胱抑素C異常時,常規檢查往往是正常的[6]。β2-微球蛋白是一種由血小板和淋巴細胞合成的小分子蛋白質,其與血清胱抑素C一樣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進入腎小管,由腎小管內皮細胞將其分解,當患者腎功能受損時,β2-微球蛋白的分解代謝受到抑制,其血液循環中的含量隨之顯著提高,因此其可作為腎功能評價的指標[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證實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可作為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指標。
糖尿病腎病屬于一種血管疾病,血清胱抑素C含量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中顯著增加,可改變血管內皮功能,破壞細胞膜完整性,引發微血管平滑肌增生,增加血小板聚集能力,使得腎小球孔徑變大[8]。有研究發現,β2-微球蛋白對腎病早期診斷的敏感性要高于血清胱抑素C,但是特異性反而比血清胱抑素C低,原因可能與β2-微球蛋白會受到免疫性疾病的影響有關,因此建議對兩種指標進行聯合檢測,以提高對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的準確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疾病臨床分期升高,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逐漸升高,且Ⅱ、Ⅲ、Ⅳ期患者均顯著高于Ⅰ期患者;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單獨檢測,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證實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較為敏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可作為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指標,且兩者聯合檢測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本研究納入病例較少,缺乏多中心聯合研究,仍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