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柱,錢 玲,謝曉亮
(廣東省水電醫院骨科,廣東 廣州 511340)
胸腰椎骨折主要因外傷所致,在外傷作用下椎體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被破壞,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脊髓損傷。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療,雖然可避免手術創傷,但是治療周期長、骨折愈合速度慢,且容易合并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康復[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的首選方法,其治療原則為重建患者脊柱穩定性,促進患者椎體高度和脊柱功能改善,從而加速患者康復[2]。有研究提出,在對該類骨折患者實施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時,應用椎弓根植骨能夠顯著改善患者椎體高度,增強其生物力學穩定性[3]。為了解傷椎置釘聯合椎弓根植骨應用于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患者的效果,本文選取了廣東省水電醫院收治的4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就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廣東省水電醫院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31~72歲,平均(57.96±3.86)歲;骨折損傷節段:L18例,L25例,L34例,T112例,T121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高處墜落傷5例,重物砸傷5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32~74歲,平均(58.45±3.82)歲;骨折損傷節段:L17例,L26例,L33例,T112例,T122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高處墜落傷6例,重物砸傷4例。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外科學》[4]中關于胸腰段骨折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診斷標準相符,且經X線、CT及MRI等檢查確診者;單節段骨折者;符合手術指征者等。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陳舊性骨折者;骨折累及椎管者等。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廣東省水電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全身麻醉后,取俯臥位,在胸部和骼部放置軟墊,保持腹部懸空,使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傷椎,選取后正中切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剝離椎旁肌,顯露關節突,按人字嵴進行解剖定位,在傷椎及上下位椎體置入單軸向6枚椎弓根釘,將彎好的連接棒置于椎弓根釘釘尾,以撐開器撐開復位,鎖緊尾帽。研究組患者實施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傷椎置釘、經椎弓根植骨治療,麻醉、傷椎定位、手術切口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實施椎管減壓,對于伴有神經癥狀的患者需實施減壓,無神經癥狀者可根據術前CT、MRI等檢查結果確定;上連接棒,兩側分別連接棒上夾持持棒器,然后用持棒器前方對頂傷椎上關節突,然后對傷椎進行復位、固定等處理;C形臂X線機確定傷椎高度恢復滿意后,將連接棒拆除,使用大直徑椎弓根釘進行適當擴孔,在器械輔助下對塌陷終板進行撬撥復位;操作完成后,將提前預備好的小骨塊打壓植入到傷椎椎體,并在傷椎椎弓根內置入固定釘和螺釘,螺釘深度以超過椎體側體后1/3處為準,并對連接棒進行再次連接固定;經C形臂X線機檢查確認患者復位固定良好,植骨填充滿意后,可實施切口沖洗和縫合等處理。術后予以兩組患者常規抗感染等治療和康復訓練,并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骨折完全愈合,X線檢查顯示椎體Cobb角基本矯正,功能基本恢復,無畸形為顯效;骨折基本愈合,存在輕微疼痛癥狀,X線顯示椎體Cobb角矯正良好,功能顯著改善,無明顯畸形為有效;骨折未愈合,胸腰部疼痛嚴重,Cobb角恢復效果不佳,甚至出現畸形的情況為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分別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5]評分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6]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疼痛程度與腰背功能恢復情況,VAS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劇烈;ODI量表共包含10個問題,各問題得分0~5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腰背功能恢復越好。③將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進行對比,Cobb角運用X線側位片進行檢測,椎體壓縮率=(治療前壓縮率-治療后壓縮率) / 治療前壓縮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較對照組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VAS、ODI評分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VAS、ODI評分均較術前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 VAS、ODI評分比較 (±s, 分 )
表2 兩組患者 VAS、ODI評分比較 (±s, 分 )
注:與術前比,*P < 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ODI: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ODI評分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對照組 20 6.69±2.39 5.23±0.87* 33.67±4.71 24.27±3.96*研究組 20 6.71±2.36 4.17±0.54* 33.75±4.68 15.82±3.54*t值 0.027 4.630 0.054 7.115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均較術前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比較(±s)
注:與術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 Cobb角(°) 椎體壓縮率(%)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對照組 20 21.87±4.38 15.82±3.34* 46.82±9.77 27.45±6.31*研究組 20 21.92±4.35 9.67±2.89* 46.85±9.74 18.23±5.79*t值 0.036 6.227 0.010 4.815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男,52歲,術前側位X線片顯示椎體前緣高度減低,后凸成角,予以傷椎置釘聯合經椎弓根植骨治療,見圖1;術后X線片顯示椎體高度恢復,后凸角得到糾正,見圖2;術后6個月復查X線片,椎體高度無丟失,見圖3。
圖1 術前X線片
圖2 術后X線片
圖3 術后6個月X線片
胸腰段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高能量外傷是導致患者胸腰段骨折的主要原因,如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且與患者骨質疏松具有較大關系?;颊叩男匮喂钦劭衫奂岸鄠€椎體,需及時予以有效治療,使其能夠恢復至正常解剖結構,從而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預后。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保守治療雖然能夠避免手術所致創傷,但治療效果欠佳,所以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該類骨折的首選方法[7]。
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方法,能夠較好地實現骨折復位和固定,減輕患者痛苦,但是單純應用該方法治療容易丟失椎體高度,出現內固定松動和后凸畸形等情況,其原因在于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時,固定傷椎上下椎體后,實施撐開復位,會導致傷椎高度恢復后的結構完整性、機械強度得不到保障,從而引發椎體前緣高度丟失和后凸畸形等現象。因此,有研究提出,可考慮將傷椎置釘與椎弓根植骨結合,最大程度上將“蛋殼椎”現象消滅,獲得較好的遠期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較對照組明顯提升,VAS評分、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在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釘內固定術中,聯合應用傷椎置釘與椎弓根植骨更有助于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緩解疼痛,改善椎體功能。同時上述數據結果得出,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胸腰段骨折錐弓根內固定術中應用傷椎置釘聯合椎弓根植骨治療有利于患者傷椎高度的維持,從而促進患者脊柱功能恢復。分析其原因在于患者術中加用傷椎置釘聯合椎弓根植骨,能增強植骨粒與植骨床之間的擠壓接觸,植骨??蓞⑴c傷椎骨愈合,從而獲得更好療效[9]。
綜上,在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釘內固定術中,應用傷椎置釘聯合椎弓根植骨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椎體功能,而且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