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玲,李金河
(廣安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四川 廣安 638001)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手術是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方案,但由于患者身體素質存在差異,部分患者預后差,容易出現術后復發轉移的情況,此時需要為患者提供放化療,以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放射治療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方案,但存在放射性損傷,治療效果有限,還需結合化療進行治療。臨床中,最常用的化療方式為順鉑化療方案,順鉑是第一代鉑類藥物,具有抗癌譜廣、乏氧細胞有效等優點,但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預后[1]。多西他賽具有放療增敏作用,能夠阻止腫瘤細胞復制,導致腫瘤細胞凋亡,且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2]。有研究表明,多西他賽聯合順鉑能夠提高抗癌效果,且患者對其不良反應能耐受[3]。此外,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輔以高效的護理服務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生活狀態,促進病情恢復[4]。鑒于此,本文旨在探討多西他賽聯合護理干預對食管癌術后復發轉移患者腫瘤標志物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廣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術后復發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A組和B組,各30例。A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2~75歲,平均(58.45±6.24)歲;轉移器官:僅淋巴結轉移16例;原食管瘤床和吻合口復發6例(其中合并淋巴結轉移3例);血性轉移8例(其中合并淋巴結轉移5例)。B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3~74歲,平均(58.69±6.38)歲;復發轉移類型:僅淋巴結轉移16例,原食管瘤床與吻合口復發7例(其中合并淋巴結轉移4例);血性轉移7例(其中合并淋巴結轉移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實用內科學(上冊)》[5]中的診斷標準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者;生存時間大于3個月者等。排除標準: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順鉑聯合放射治療,靜脈滴注順鉑氯化鈉注射液(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73,規格:50 mL∶順鉑50 mg與氯化鈉450 mg),10~20 mg/(m2·d),于第 1~5 天靜脈滴注,以21 d為1個療程。放射治療:外照射主要使用醫用直線加速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型號:Primus V7]行6 MV-X照射,模擬鋇餐透視定位,對其照射視野予以明確,主要為復發和轉移病灶的上下3 cm范圍,實施常規分割,2 Gy/次,5次/周。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給予多西他賽治療,靜脈滴注多西他賽注射液(上海創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165,規格:0.5 mL∶20 mg),劑量為35 mg/(m2·d),在療程開始第1、8天靜脈滴注,以21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療程,且隨訪3個月。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輔以高效的護理措施:①環境護理。加強病房通風管理,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氣質量;叮囑患者家屬減少噪音,為患者營造安靜的病房環境,從而幫助患者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對患者病情的轉歸有積極作用。②飲食護理。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為患者提供易消化的食物,確保患者能夠得到較高的營養物質;觀察患者食管黏膜炎癥程度,依據病情程度提供不同性質的食物,針對Ⅰ度患者應給予軟質食物,針對Ⅱ度患者應給予流質食物;患者進食后,應指導患者飲用100 mL溫開水,清潔口腔,避免食物殘渣滯留在口腔內,進而加重食管壁炎癥反應;為降低患者嘔吐并發癥的發生,應在患者飲食3 h后進行化療。③心理護理。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講解食管癌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術后轉移的影響,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對醫療行為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④并發癥護理。護理前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即血壓、心率以及各項指標,若患者各項指標水平正常,則可給予患者正常用藥,且調節患者用藥速度,避免給藥速度過快,促使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在患者接受治療前,應指導患者多飲用水,每天的飲水量達到2 000 mL以上,以有效預防放射性氣管炎的發生;為患者提供局部按摩緩解其疼痛感,也可為患者提供音樂療法、交流、下棋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患者肌肉關節疼痛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724(CA724)、糖類抗原125(CA125)、骨膠素(CY211)、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水平。②炎性因子水平。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同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參照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6]進行評價,包括軀體、角色、情緒、認知、社會功能以及總健康狀況評分,采用極差化方法將原始分進行線性換算,每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腫瘤標志物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 CEA、CA199、CA724、CA125、CY211、SCC 水平均顯著下降,且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199;CA724:糖類抗原724;CA125:糖類抗原125;CY211:骨膠素;SCC:鱗狀細胞癌抗原。
組別 例數 CEA(μg/L) CA199(U/mL) CA724(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0 35.19±5.49 25.14±3.59* 73.59±7.43 54.23±5.67* 22.63±4.36 16.21±2.41*B 組 30 35.38±5.63 11.52±2.42* 74.63±7.16 31.25±4.36* 22.72±4.58 8.41±1.82*t值 0.132 17.231 0.552 17.598 0.078 14.14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 CA125(U/mL) CY211(ng/L) SCC(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0 69.58±10.35 42.15±3.52* 18.96±3.54 9.12±2.10* 2.03±0.35 1.57±0.21*B 組 30 69.42±10.48 34.85±3.24* 18.79±3.49 5.14±1.12* 2.01±0.39 0.87±0.18*t值 0.059 8.358 0.187 9.159 0.209 13.86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 炎性因子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顯著下降,且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μg/L)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μg/L)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IL-8:白細胞介素-8。
組別 例數 TNF-α IL-6 IL-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0 5.28±0.75 4.02±0.54* 21.12±5.02 18.89±3.12* 412.85±25.69 292.36±14.12*B 組 30 5.29±0.72 3.52±0.31* 21.15±5.05 17.21±3.08* 415.26±15.85 185.41±12.21*t值 0.053 4.398 0.023 2.099 0.437 31.38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生活質量 治療后3個月B組患者軀體、角色、情緒、認知、社會功能評分及總健康狀況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軀體 角色 情緒 認知 社會 總健康狀況A 組 30 82.03±8.56 76.68±7.21 72.62±7.34 72.12±6.24 62.12±6.15 71.78±7.12 B 組 30 89.35±9.82 86.12±9.23 77.23±8.08 76.65±7.32 65.87±6.23 80.25±8.32 t值 3.078 4.415 2.313 2.580 2.346 4.23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食管癌患者就診時大多處于晚期,盡管手術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手術后仍存在復發轉移的情況,導致治療失敗。因此,重視食管癌術后轉移的治療,通過放化療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放射治療可殺死術后殘留于中各種的微小病灶以及淋巴引流區內的亞臨床病灶,從而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順鉑為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疾病的主要化療藥物,其主要為金屬鉑類絡合物,可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復制進程產生干擾,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增殖,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疾病的治療中,但該藥物屬于細胞毒性藥物,患者服用后會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對患者的預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8]。
多西他賽與順鉑的作用機制不同,作用部位不同。多西他賽為紫杉類化合物抗腫瘤藥物,即半合成紫杉類衍生物,該藥物能夠促進微管蛋白的合成,并抑制微管蛋白分解,從而使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階段被牢牢固定,發揮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增殖的作用[9]。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應為患者提供高效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通過多種護理服務措施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從而增強放化療的治療效果,進而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與患者腫瘤疾病的轉歸、好轉情況有密切關系,腫瘤標志物為癌基因異常表達所產生的一種活性物質,在判斷患者腫瘤疾病病情變化方面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A125、CY211、SCC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且治療后3個月B組患者軀體、角色、情緒、認知、社會各項功能評分及總健康狀況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表明多西他賽聯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食管癌術后復發轉移患者的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從而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食管癌術后轉移患者機體內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普遍呈現高表達水平,TNF-α在正常水平下,具有抗感染、抗腫瘤作用,但如果其水平過高則可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引起機體發熱、休克等不良反應;IL-6、IL-8在腫瘤組織內和周圍血管中分泌增加,對腫瘤血管形成、生長及腫瘤轉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西他賽能夠降低淋巴細胞的再生能力與淋巴細胞溶解靶細胞的動力,從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10]。高效的護理服務措施能夠通過并發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預后。本研究中,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表明多西他賽聯合護理干預能夠減少食管癌術后復發轉移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水平,從而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多西他賽聯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食管癌術后復發轉移患者的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和體內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