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曄芬
(西安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截止2021年3月據騰訊統計微信用戶已達12億,完全可以說其為國內排名第一的最大規模社交平臺。微信公眾號截止2020年底達2000萬以上,關注了微信公眾號的威信用戶占比達92%以上,占比70%以上關注的公眾號是企業和媒體的。15~35歲的中青年是微信用戶的主要群體,高校學生又是其中堅力量,高校圖書館實踐這一新媒體,2012年有高校開通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讀者開始陸續如春筍般,西安地區高校圖書館最早是于2013年7月開通西安交通大學。
通過cnki中國知網檢索關鍵詞”入館教育與微信公眾號”,包括檢索刊物和學位論文,設定時間為2021年6月1日截至,共有11篇相關文獻。文獻數量多少在某種程度表現出對該領域相研究的關注度和熱度,本方面的研究關注度不是很高,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入館教育就少之又少,希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為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公眾服務發展中提供參考。
本文以西安地區本科院校圖書館為主要研究對象,調研各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入館教育現狀和原因,提出西安高校微信平臺入館教育建議。
本研究調查對象以陜西省教育廳官網高校名單中,去除軍事院校、民辦院校、職業院校及非西安區域的剩余的24所高校。調查方式利用手機微信公眾號搜索功能檢索公眾號,對 24所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進行關注,查閱新生檢索欄設置,瀏覽其發布的新生入館推文及通知內容,查詢試用其互動服務功能。調查時間為2020年8月31日至12月16日。通過搜索發現24所高校圖書館已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并開展服務活動,服務推文最少的5篇至最多每天3篇不等,可以看出微信公眾號平臺利用重視度對各個高校圖書館來說還是普遍較高。
筆者利用手機首先關注各高校微信公眾號,再逐一對菜單欄設置情況、信息推送內容,檢測互動方式仔細瀏覽。調查時間考慮到新生入館教育涉及館前、館中和館后情況,從2020年8月新生報到前一月,其中歷史消息時間上溯到各館開通公眾微信公眾平臺時間。調查注重以新生專欄設置、入館教育推送及互動方式3個方面開展。
在對24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設置情況的調研中發現,每所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都設置了自定義菜單并位于平臺底部,也有一些高校有2個以上菜單,入館教育專欄可以通過菜單設置查看。
調查中發現有7所高校設置新生專欄,占比29%,17所未設置新生專欄,占比71%。7所有設置專欄的高校,設置一級菜單的只有西北大學一所。其他6所均在二級菜單欄設置新生專欄,其中加入圖書館全景VR展示有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2所,學生在未入學前就可以近距離全方位的參觀圖書館外部及內部的構造和設備放置情況,達到了新生急切了解圖書館的需求,同時也是切合新時期數字化時代的要求,對圖書館乃至學校的宣傳的有力補充。通過體驗發現,微信公眾的內容比官網更豐富靈活。特別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新生入館專欄幾乎涵蓋了新生需要了解的全部內容:新生必讀、自助借還、規章制度、座位預約、在線答題、教學與培訓、圖書館全景VR及FAQ8個板塊。相比與PC版圖書館主頁入館教育,除了手機的快捷方便外欄目的設置也更直觀貼合新生微信應用中的特點,在視覺和功能上增強的體驗。微信公眾平臺設置新生專欄,新生更直觀關注到入館教育的內容和環節。90后新一代大學生是信息環境中成長的一代,要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一站式入館教育更貼切,隨時隨處進行入館教育內容、自主和移動方式學習方便他們利用智能手機。
調研各高校有推送新生入館教育有關內容的全部消息推送,以2020年8~12月為時間節點,也是新生入學的時間點。
從調查可知微信公眾號內容非常豐富,消息推送條數也不少,有高校圖書館例如西北大學圖書館新生專欄與推送的新生內容鏈接在一起,一站式服務,推送方式易接受。根據推送內容,各館有新生入館教育通知、規章制度、問題解答,更多的是講座沙龍及推薦書籍的推送。從推送內容看有14所,都有對新同學的歡迎,約占58%,內容豐富活動多樣,內容簡單有10所學校,占比42%。其他幾所沒有發布本館入館教育內容。入館教育根據新生入學情況多集中在8月底到12月初,近年來,大部分學校集中在9月中旬開展入館教育。西北大學2020年8月31日發布的“你好!新同學,西北大學圖書館歡迎你“,有一級菜單”新生指南“,以歡迎新同學走進圖書館為主線,分為本館概況、電子資源、圖書借還及讀者服務。每欄又分設4到5個欄目內容的介紹,基本上涵蓋了初入圖書館所需了解的所有內容,而且無論是內容安排還是表現風格一級方便程度均超越其他館。微信公眾號在被新生添加關注后,圖書館人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一對多消息精準推送,這些信息要符合年輕人語言習慣、篇章內容精彩、依據熱點準確快速而地推送給剛剛升入大學的新生,如果真正足以吸引,相信他們學會利用圖書館,那么圖書館的真正目的培養人文素養和信息素養也一定成行。但現實是從各個高校圖書館微信推送信息的閱讀數據和點贊數據看并不成正比,例如西北大學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推送內容閱讀2457次,點贊只有11。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閱讀2930次,點贊也只有16;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閱讀742次,點贊僅僅4。我們知道每所高校每屆新入校本科生大概有3000--4000人,但關注度的數量非常少,也從側面發映出公眾號與學生的黏度不夠,那么以后的高校圖書館工作側重內容也顯而易見了。
新生初入校園,對校園認知充滿了新奇,同時也充滿了焦慮。如何消除新生的焦慮感,微信平臺依據自身客戶黏合度的優勢特點,加強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及其與新生交互,如果能完成以上內容,那么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將會有更高層次的發揮。根據對西安地區24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實踐調查,他們的微信公眾平臺互動模式主要有智能回復、常見問題解答、媒體咨詢和無聯系方式4種,詳情見表1。

表1 西安地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互動方式情況表
表1中可見,常規信息媒介如微信等溝通共8所,占33%;制式問題解答共5所占20%;智能回復共7所占29%;無留聯系方式的共6所占25%,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建設使智能化在圖書館應用越來越普及。公布的“Email、電話、微信、微博”聯系方式最為多見,通過導航欄目的聯系也有,在“消息自動回復”里也有聯系方式,交叉現象較為普遍。放在導航欄圖書館常見問題解答較多,如西安交通大學新生常見問題涉及“中文圖書如何借閱”、“提交后的論文可以修改嗎”、“錢學森圖書館和西校區圖書館的開放時間相同嗎”、“錢學森圖書館新無線網絡如何使用”、“圖書館館際互借服務都有哪些服務項目?”、“如何知道定期培訓消息?”等44個問題回答,點擊可查看相關內容。筆者體驗智能回復最快,制式問題解答需要尋找,微信有時特別不好加,郵箱等待時間在3-5天。經過調研目前西安地區高校圖書館沒有一所開通在線實時咨詢,這是一種目前來說交互性能最好的方式,但因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和素養問題一直不被應用,未來可以參考。
調查的西安地區24所高校圖書館開設新生專欄情況,設置鏈接跳轉到傳統PC版有1所高校圖書館,設置了新生專欄的有7所,而綜合運用了消息推送方式也是這7所高校圖書館,采取群發消息方式是其余14所高校圖書館,其中西北大學圖書館入館教育采取一站式服務,所有新生入館教育鏈接成相關目錄,推送的消息沒有被后面的消息所淹安沒,而且一目了然,方便簡潔。
高校圖書館在入館教育內容及設計活動中投入很大,但推送消息的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點贊關注度不高。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統計模塊的圖文分析,是內容質量不高還是不切合新生需要,還是宣傳推廣沒到位等,根據反饋信息改進并完善對新生的服務。
3.3重視精準化信息推送和服務。對于新入學學生來說既有共性需求也有差異化需求,入館教育也是如此。共性內容一起推送,差異化需求則可分層推送。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模塊的用戶管理功能,根據需要修改用戶分組及備注完成個性化服務推送。
新生利用圖書館的啟蒙教育是新生入館教育,新生入館教育新生進入陌生校園所上的第一課,應充滿溫馨的關愛和暖暖的情誼。微信可以群發消息、語音、視頻、圖片社交功能黏合用戶,發揮新生入館教育的優勢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