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奮軍
近年來,隨著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派出所民警的執法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的同時,因民警執法不規范、執法能力不足、實戰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被問責的情形仍時有發生。派出所民警要從提高警情處置效率、規范辦案程序、規范治安調解、規范權力運行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執法規范化水平,以防范和化解執法風險。
一、快速反應,及時處置警情
接處警是派出所民警的主要職責之一。這需要民警快速反應,現場處置,及時判明警情性質,以利于后續處置。在執法實務中,部分派出所民警責任意識不強,對接處警工作重視不夠,出警不及時、處警后不作為導致案件處理陷入被動,引發了當事人不必要的投訴和上訪,部分派出所民警被問責處理,教訓十分深刻。
如2019年11月8日凌晨1時許,譚某在轄區某娛樂室酒后滋事,引發在隔壁包廂的潘某、劉某等人的不滿。潘某、劉某持菜刀將譚某砍傷,與譚某一起的李某打110報警,之后李某將譚某送往醫院救治。派出所民警陳某、韓某接到報警后打李某手機聯系處警,但李某手機信號受限,民警陳某、韓某再未去現場進行處置,直至次日上午8時民警陳某、韓某聯系到李某后才到醫院了解情況處置警情,但行為人潘某、劉某已經逃匿。譚某住院后因醫療費無著落開始投訴。后經調查,民警陳某、韓某在報警人因手機信號受限但報警人報警時已經明確告知了110平臺實施行為的地點的情況下未及時處警而被問責。
根據公安機關接處警的要求,派出所接到110平臺指令后,應當根據警情立即調派警力進行處置。執法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報案人報案后因各種原因導致派出所民警與報警人或受害人溝通聯系受限,但根據執法規范化的要求,派出所民警必須快速反應,尤其是對于涉及公民生命財產的緊急警情必須快速處置。如果推諉、慢作為甚至不作為,可能就會引發不必要的投訴、信訪,甚至為案(事)件的處置帶來被動。
二、強化程序公正思維,規范辦案程序
執法規范化的核心在于依法辦案。這里的“法”不僅指實體法,也包括程序法。要堅持實體與程序并重的執法理念,既要重視執法的過程,也要重視執法的程序,尤其是程序錯誤很難再進行回溯,會帶來巨大的執法風險。
如某派出所民警在查處一起賣淫嫖娼案中,辦案民警扣押了違法行為人王某的一條項鏈,經鑒定該項鏈為表層電鍍的假項鏈,后因該項鏈與案件無關向違法行為人發還時,行為人王某稱其被派出所扣押的項鏈為真金項鏈,提出要求按照真金項鏈的價值進行賠償。根據《公安機關執法細則》扣押物品的要求,對于扣押的金銀珠寶、文物、名貴字畫及其他不易辨別真偽的貴重物品,應當拍照后當場密封,并由扣押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在密封材料上簽名或者蓋章。經查證,辦案民警在扣押物品時違反法定程序,未對涉案項鏈進行當場封存,導致物品的同一性無證據證實。某公安局決定按市場價格對行為人王某進行賠償并追究辦案人員的執法過錯責任。
執法實務中,部分派出所民警辦案過程中重實體輕程序,只追求辦案結果的正確,忽視了辦案程序的規范,導致被檢察機關確認違法,以及被追究執法過錯的情況時有發生。派出所民警要按照執法規范化的要求,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案件,案件才能經得起檢驗。
三、堅持底線思維,規范治安調解
治安調解作為派出所案件處理的方式之一,對于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符合治安調解范圍的案件,調解成功后,為行為人避免了行政處罰。為此,有的違法行為人看中了治安調解帶來的“好處”,在實施違法行為后企圖“出錢擺平”。派出所民警如果對治安調解的條件把握不準,可能就會中了行為人“花錢買刑”的圈套。違法實施案件的調解可能存在較大的執法風險。
如某派出所民警丁某辦理的張某毆打他人案。張某因多次毆打他人、尋釁滋事被某公安機關多地派出所打擊處理。2018年11月的一天,張某因向雷某索要賭債未果,遂糾集李某一起毆打雷某,致雷某受傷。案發后行為人張某擔心被處罰,遂向被害人雷某賠償了全部醫療費、誤工費并和被害人雷某達成協議后要求派出所調解處理。某派出所民警丁某對治安調解的條件把握不準,對該案進行了調解處理。2019年5月,行為人張某因惡勢力犯罪被處理,辦案民警丁某因違法對張某毆打他人案違法調解受到政務處分。根據2007年12月8日公安部發布的《公安機關治安調解工作規范》第四條規定,“多次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案件不適用治安調解處理。該案辦案民警丁某對治安調解的條件把握不準導致違法調解,放縱了違法行為人。
治安調解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作用十分巨大,但派出所民警要嚴格把握治安調解的條件,嚴格區分調解和調解處理。可以說對于所有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對當事人之間涉及的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并已履行的,對行為人從輕、減輕處罰也符合法律的規定,但調解處理作為案件的終局處理方式要慎重適用,在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情況下案件能否調解處理還要看是否符合調解處理的條件,不能因為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就對當事人不予處罰。調解處理的案件應嚴格限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對于超出調解處理范圍的案件進行調解處理涉嫌濫用職權。
四、靠實責任,規范權力運行
派出所民警在案件處理的方式、是否撤銷案件、行政處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權限。權力意味著責任,權力和責任是相統一的。如若權力運行不當可能就會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如某派出所2017年辦理的一起盜竊案。該案違法行為人劉某(女)在某商場購買服裝時順手牽羊盜竊了一件價值90元的衣服,被派出所民警通過視頻監控抓獲。劉某被抓后及時歸還了盜竊的服裝,并取得了商場老板的諒解。該案盜竊財物價值較小,并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違法行為人劉某沒有前科,符合不予處罰的條件,但民警機械執法,對劉某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處罰,且未將處罰決定書送達劉某。2020年5月,劉某的兒子在某大學參軍政審時因此受到影響未能如愿。為此,劉某多次到公安機關信訪要求賠償。行政復議期間,行政處罰決定被撤銷,辦案民警也受到了政務處分。
治安處罰針對的對象都是較為輕微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治安處罰要堅持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的量罰均衡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規定:“辦理治安案件要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執法實務中,部分辦案民警對法律原則和精神把握不準確,執法過程中機械執法,濫用行政處罰權,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