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陳列對加強博物館與群眾的聯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代表著一個博物館的形象和地位。隨著近年來“博物館熱”的興起以及高新技術在展陳行業的應用,博物館對基本陳列的改造工作越來越重視。基本陳列改造主要分為展廳改陳和日常更新。展廳改陳是整體改造,日常更新則是局部的完善。對于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工作,首先要明確基本陳列的定位,通過提升展陳效果、加強宣傳引導等方式,促進基本陳列整體效果的優化和提升。
關鍵詞:基本陳列;博物館;日常更新;展陳方式
基本陳列在博物館展示和宣傳教育中占據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其兼具資金投入大和體系完備的特點,是各博物館吸引觀眾和展示綜合實力的必爭之地。基本陳列由于常年開放,較為穩定,在短期內只能通過日常更新來保持其先進性。然而,目前不少展廳管理人員因對基本陳列的認識不夠全面,導致其經常出現具體做法不科學、理論支撐不全面等情況。對此,筆者以東莞市可園博物館“居巢、居廉與可園”的日常更新為例,淺談基本陳列日常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明確基本陳列的定位
基本陳列是博物館向觀眾傳達文物知識,引導觀眾關注文物內在價值,發揮文物教育意義的重要途徑。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應在科學和嚴謹的工作理念下進行,既不能抱陳守舊、一成不變,也不能盲目追求“新”和“變”,而是要在更新過程中牢牢把握基本陳列的定位。把握基本陳列的定位就要分別梳理好博物館、陳列大綱、基本陳列三者的關系,朝著正確的方向提升基本陳列的展陳水平。
(一)博物館與基本陳列
在基本陳列日常更新中,首先要梳理博物館與基本陳列的關系,了解基本陳列立足的“根”,才能更好地把握基本陳列日常更新的思維和方向,不偏離主旨,避免出現做無用功或者執行錯誤的情況。
以可園博物館為例,可園博物館是以東莞可園園林建筑為依托,收藏、研究和展示嶺南古典園林建筑和“居巢、居廉”為代表的嶺南畫派作品,傳播嶺南建筑文化和嶺南畫派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居巢、居廉與可園”便是可園博物館集中展示嶺南書畫的一個專題性基本陳列,其主要展示居巢、居廉(“二居”)及嶺南畫派眾名家的藝術作品,并彰顯可園博物館肩負著宣傳嶺南畫派繪畫藝術與重溫“二居”創作歷史的使命。因此,該基本陳列的更新工作,不僅要突出二居和嶺南畫派的精品書畫,還要凸顯可園獨具特色的創作環境,力求基本陳列在整體上最大限度地體現嶺南建筑文化和嶺南畫派的人文藝術。
(二)基本陳列與陳列大綱
陳列大綱是展覽的依據和骨架,基本陳列的文物分布、邏輯順序以及場景的搭配都需要遵循陳列大綱。博物館具有社會教育的職能,在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工作中,要發揮陳列大綱對基本陳列的指導性作用。只有緊緊圍繞陳列大綱,掌握基本陳列中整體和局部之間的關系,以科學嚴謹的方式開展更新工作,才能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不符合邏輯的情況。
“居巢、居廉與可園”的陳列大綱主要分為“莞邑丹青”“三世交游”“可園居派”“畫風傳承”四個部分。該基本陳列圍繞這四個部分對“二居”與可園主人張敬修及其家族三代之間的淵源、嶺南畫派的傳承歷史等作深入的闡述,展現了可園作為嶺南畫派重要策源地的歷史底蘊。在成熟完備的陳列大綱指導下,該基本陳列緊緊圍繞其文化內核,全面且系統地展示了嶺南畫家的代表作品和嶺南畫派“撞水撞粉”等繪畫技藝。
由于中國書畫的材質多為紙質或絹質,其對展出時間、展出環境、展品狀態的控制要求相當嚴格,因此“居巢、居廉與可園”的書畫展品需要定期調整。展品的調整須在陳列大綱的框架下進行,遵循同畫家、同題材、同技法、同形式等不同側重點的展示,以保持整體和局部所展示的主要思想相統一。例如,對“畫風傳承”單元的畫作進行調整,應注意其側重點在于展示“二居”的眾多代表門生,因此畫作調整時應使用同一畫家的畫作進行替換,力求整個單元的表達更為完整和全面。可見,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工作不僅要基于陳列大綱,在整體上保持原汁原味,同時也要保證各個局部注意側重點的表達,并服務于陳列大綱整體。
二、提升展陳效果
展陳效果是基本陳列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外在形式。好的展陳不僅可以吸引觀眾眼球,還能起到烘托氛圍的作用。展陳效果作為觀眾對基本陳列的第一印象,既要體現出基本陳列的內在意義和外在元素,也要烘托出基本陳列的意境,使基本陳列的整體氛圍和局部表達相輔相成。提高展陳效果往往需要借助符合展覽意境和內涵的輔助工具,或者通過高新技術產品對展陳效果進行優化和提升。
“居巢、居廉與可園”的整體設計充分運用了豐富的嶺南園林建筑元素,如青磚、滿洲窗、漏窗等,通過圖片、繪畫、場景、塑像等,使展廳的格局與陳列大綱有機結合,準確、生動、綜合地表達了文本內容,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但是,“居巢、居廉與可園”的展廳配套條件和空間架構在個別處還存在需要更新和完善的地方,例如,照明效果不佳、展具不足、書畫作品展示效果不佳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該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工作中,采用增加燈光遮擋、定制案臺展具、卡紙裝裱等方式進行解決。
(一)改善照明效果
照明設計是博物館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照明設計往往在基本陳列的最終呈現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照明設計要考慮到其對展廳環境、展品保護以及展品呈現效果塑造等方面的影響。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往往受限于燈具使用的時效或者文物保護的條件,難以大刀闊斧地將展廳不盡合理的照明方式在短期內全部更換成頂部多光源、重點照明等其他先進的照明方式,但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增設遮光器等局部更新優化的方式,改善照明效果。
“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的展柜照明主要使用頂部面光普照式和頂部重點照明相結合的方式,用光均勻,能重點照明,但是也存在頂部眩光嚴重、亮度過大的問題。筆者針對展廳通柜頂部亮度大且有眩光的情況,定制了一批竹簾,以在展柜外加裝竹簾為解決方法。具體的思路如下:(1)在展柜外的頂部加裝竹簾,能夠在意境上貼合展廳表達的文人書房的氛圍;(2)竹簾的材質較為輕盈且略透光,能解決頂部眩光和亮度過大的問題,既不會顯得累贅,也不會影響展廳的總體亮度;(3)竹簾可拉伸使用,在展墻過空的情況下,可以將竹簾放下來,避免展墻大面積留白,又能聚焦展品。
竹簾改善了展廳的照明效果,此做法也啟示我們,日常工作的維護更新未必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日常工作中,展廳管理人員要多發揮巧心思、多理解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基本陳列的每個細節。
(二)增置傳統展具
展具是陳列展覽的重要支撐和輔助工具,大多數展具最終也會在展覽中作為配角一并亮相。展具是否實用、美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展陳效果。目前,博物館行業的展具材料多以有機玻璃為主,雖然其通透性好、顯性較低,卻不能為展陳效果增光添彩,也不能起到烘托氛圍的作用。
鑒于可園博物館作為展現園林建筑與嶺南畫派密切聯系的專題博物館,筆者以“居巢、居廉與可園”相關古代文人創作書畫的生活場景為切入點,定制了案臺展具。展具造型為傳統文人使用的案臺,氣質典雅,極具文人氣息。案臺展具是雞翅木實木,色澤典雅、結實耐用,可靈活拼接使用,適用于展示書法、扇面、奏折、古籍資料、金石篆刻等。案臺展具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展陳的質感,把觀眾帶入文人創作書畫的意境之中,且其整體風格與基本陳列的傳統風格密切貼合,在細節處盡顯嶺南畫派和園林的自然特色。
(三)卡紙裝裱展示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裝裱的卡紙既是作品的保護屏障,又是突出并增強作品表現力的輔助元素。卡紙一方面可以作為照片在視覺上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引導觀眾視覺,將其注意力集中于照片的作用。卡紙裝裱通常也被稱為畫框裝裱,它是將一張內框尺寸與照片尺寸相同或者略大的卡紙壓在照片之上,再進行裝框的裝裱方式。
“居巢、居廉與可園”以展示嶺南書畫為主,對于古畫展示,筆者使用的外卡紙框為淡黃色。淺色的卡紙通常用在黑白色彩對比強烈的作品或者是彩色的低調作品上,這樣搭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盡量減少卡紙對作品主體內容的影響,保持作品想要表達的意境。對陳列的書畫作品統一進行卡紙裝裱,對作品起到了極大的保護作用,同時也優化了書畫的展陳效果,使觀眾更關注書畫的內容本身。
三、加強宣傳引導
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應為社會群體提供相應的學習、教育、娛樂服務。宣傳教育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如何加強陳列的宣傳和引導以吸引觀眾到訪,是決定博物館能否有效發揮宣傳教育職能的重要問題。以“居巢、居廉與可園”為例,其展廳位于博物館二樓,人流量相對其他展廳較少,因此筆者從海報和展廳區域引導入手來加強陳列的宣傳與引導,以達到吸引觀眾、引導觀眾的宣傳效果。
(一)設計特色海報
展覽海報屬于文化海報的范疇,但其表現形式更豐富、更多樣。展覽海報的設計應突出展覽主題,做到內容和形式相輔相成。以往很多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沒有配備展覽海報,但隨著近年來“博物館熱”現象的出現,國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重視展覽宣傳并緊跟時代步伐,依托“兩微一端”進行網絡宣傳,基本陳列也開始逐漸配備獨具匠心的展覽海報,其中在網絡上最能“吸粉”的是精美的主題海報和有側重點的輔助性宣傳海報。
1.主題海報
海報宣傳是博物館宣傳推廣最常使用的方式,優秀的展覽海報不僅可以吸引觀眾走進展廳,還可以準確表達出展覽的主要信息和意境。目前展覽海報的設計呈現多元化、精細化的趨勢,判斷一個展覽海報是否優秀,關鍵在于其是否做到形式與內容相輔相成。
“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位于博物館二樓,觀眾需從樓梯步行上去。筆者在樓梯轉角的顯眼處,增置了“居巢、居廉與可園”的主題海報。主題海報的造型根據樓梯的走向,巧妙地設計成了豎式卷軸,極具詩書畫文人氣息,其畫面清新雅致,融合了嶺南畫派中典型的花鳥作品,體現了該基本陳列中嶺南畫派的風格和寫實的嶺南風物。增置主題海報后,該海報設計抓住了不少觀眾的眼球,前往觀展的人流絡繹不絕,達到了博物館讓更多觀眾走進展廳、走近嶺南歷史的預期宣傳推廣效果。
2.輔助性宣傳海報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博物館的宣傳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一個展覽往往有多款輔助性宣傳海報。輔助性宣傳海報并不是展覽的主題海報,而是根據展覽的各個側重點再進行單獨設計的海報,其仍然是起宣傳和引導的作用,以多角度、深層次的設計效果激發觀眾對展覽的興趣。
筆者挑選了“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的樓下過道墻,在墻上設計了一款輔助性宣傳海報。該款宣傳海報設計的側重點是可園的建筑元素,將基本陳列中原本只存在于展廳場景的嶺南建筑元素融合在宣傳海報里,拓寬了觀眾對基本陳列的直觀認識。由于宣傳海報融入了可園建筑元素,設計風格與博物館整體的仿古建筑相契合,其在起到宣傳作用的同時,又與周圍建筑相協調,不顯得突兀。
(二)做好區域引導
基本陳列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展廳的空間布局,存在對觀眾引導不足的情況。基本陳列的區域引導工作體現在細節之處,特別是在調整區域間的過渡時,不僅要做到形式上的協調,還要在內容上符合各區域的意境。
“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由兩個展廳組合而成,中間由一通道連接起來,展廳之間的連接需要合理的引導。另外,展廳外墻存在大片空白,應當充分利用場館空間完善基本陳列的宣傳引導作用。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該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工作中,通過擺放蘭草盆栽、增加畫作噴繪圖的方式,完善了展廳區域的宣傳引導工作。
1.擺放恰當盆栽
“居巢、居廉與可園”的兩個展廳由中間的一個通道連接起來,敘述過程的承接受到空間上的阻隔,并且較遠一邊展廳的觀眾量長期相對偏少,做好展廳間的連接顯得越發重要。筆者通過查閱可園和基本陳列相關的資料,分析歷史背景、作品賞析、畫風傳承等情況,結合展廳的通道地形,在過道兩旁擺放了蘭草盆栽,以引導觀眾繼續參觀。
這小小的變化,事實上是有科學嚴謹的理論基礎的。采用蘭草盆栽做引導的思路如下:(1)可園主人張敬修喜愛蘭草并在園內修建滋樹臺來種植蘭花,同時也有紀念其父張應蘭的說法;(2)嶺南畫派以本土風物為主要題材,并且基本陳列中有很多蘭草和蘭石圖;(3)用蘭草盆栽點綴狹窄的通道,增添生氣,符合園林的氛圍。通過簡單的改變,在符合基本陳列理論要求的同時,也使原本“枯燥”的展廳通道多了一份意境和一絲生氣,較好地引導觀眾繼續深入參觀。
2.增設畫作噴繪圖
合理利用場館內的空間區域,要注意調整部分與整體風格的協調關系。充分利用展廳外的公共空間,發揮其對陳列展覽的宣傳引導作用,這是博物館常用的布局方式。與綜合性博物館相比,專題性博物館對場館內空間的利用更為考究,對展廳外的公共空間進行的每一處改變,都需要與專題博物館所具備的特色場館風格保持協調。
“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位于博物館二樓,展廳外墻存在大面積空白,則更需要過渡性的宣傳引導。筆者為了充分利用展廳外墻的空間,在外墻上增加了三幅嶺南畫派風格的代表畫作噴繪圖,減少了因外墻留白而產生的剝離感,相當于在展廳外做好基本陳列的內容“預告”,讓觀眾自然而然地走進“居巢、居廉與可園”展廳。
基本陳列的日常更新要求做巧、做精、做細,任何一處變動和更新都應體現博物館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相對于基本陳列的展廳改陳,日常更新的工作無疑顯得更為瑣碎和枯燥,卻應當是每個博物館人專注和認真的地方。前文所述,只是筆者根據可園博物館“居巢、居廉與可園”的日常工作,對如何開展好基本陳列日常更新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方法,其中或有不當、欠缺之處,筆者希望能夠借此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學者和展廳管理人員的共鳴與研究,共同推動博物館基本陳列的發展。
作者簡介
葉偉杰,1993年9月生,男,廣東東莞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展覽策劃和文物。
參考文獻
[1]東莞市可園博物館.可園博物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