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美術作品與新型VR美術作品在著作權的侵權認定上還很模糊,這使新型VR美術作品和美術作品作者的維權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本文通過闡述美術作品和VR美術作品的定義以及性質,根據一些案例重點分析VR場景中美術作品的著作權的糾紛以及認定,從而探究VR美術作品與美術作品在著作權糾紛中侵權行為的判斷標準。
關鍵詞:美術作品;VR美術作品;著作權;侵權判斷標準
美術作品,是指一種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如繪畫、書法、雕塑等。隨著科技的發展,美術作品的呈現方式不再單一,一種新型的VR美術作品誕生并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VR美術作品是以美術作品為載體的新型VR場景作品,以美術作品為載體的新型VR場景作品與傳統的美術作品存在著一定區別,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藝術產物,但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VR美術作品在使用傳統美術資源的同時,是否侵犯了傳統美術作品的著作權,是橫跨法律學與藝術學的重要研究問題。筆者通過案例重點分析VR場景中美術作品的著作權糾紛以及認定,旨在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美術作品與VR美術作品的定義
美術作品,是創作者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創造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是一種可視化的藝術表達形式。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是指利用電腦模擬生成一個三維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地、不受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VR美術作品,是以美術作品為載體的新型VR場景作品,將客觀存在的美術作品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起來,給受眾虛擬場景化的感受,即將美術作品VR化。
二、VR美術作品侵權案例分析
(一)北京華彩光影公司訴北京時光夢幻公司案
1.案件經過
2016年,北京華彩光影公司因北京時光夢幻公司未經許可將華彩光影公司的雕塑作品《虛空殿》改編為以虛擬現實設備為載體的VR作品,并通過電視屏幕以視頻的方式進行了播放,侵害了華彩光影公司對該作品享有的復制權與改編權,而將北京時光夢幻公司告上法庭。一審結束,被告時光夢幻公司不服一審法院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判決,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審法院判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最終判定為北京時光夢幻公司侵犯了華彩光影公司的改編權和復制權,并且賠償北京華彩光影公司實際損失20萬元及合理支出6140元。
2.爭議點與判決依據
華彩光影公司訴時光夢幻公司案共有三個爭議點,一是是否可以從制作VR場景的技術上判斷該VR作品為改編作品;二是該VR作品屬于改編作品還是復制作品;三是侵權方侵犯的是原告作品的改編權還是復制權。
第一個爭議點,是否可以從制作VR場景的技術上判斷該VR作品為改編作品。由于VR美術作品不同于傳統美術作品,它是由客觀存在的美術作品與虛擬現實結合而成的,并運用了新型VR技術。但是,判斷VR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不可以從制作該VR場景的技術上進行判斷,不能因為制作該VR場景利用了三維技術,并應用于虛擬現實設備中,就認為它是對華彩光影公司作品的改編。是復制還是改編,這與使用作品的技術條件無關。筆者認為,虛擬現實設備和技術是輔助人們創造作品的外在手段,它是屬于客觀存在的外界科技因素,判斷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關鍵要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改變”和“獨創性表達”。客觀存在的外界科技因素不屬于“實質性改變”,也無關“獨創性表達”,因此,判斷VR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不可以從制作VR場景的技術上進行判斷。
第二個爭議點,該VR作品屬于改編作品還是復制作品。一般來說,業界對該判斷有約定俗成的看法,即判定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依舊要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改變”和“獨創性表達”;判定作品是否為復制作品,則要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相似”。
時光夢幻公司辯稱,其制作虛擬現實場景時只是稍微借鑒華彩光影公司的作品,同時還參考了其他傳統因素。時光夢幻公司還認為在上海造物節參展的VR設備中并無華彩光影公司主張的侵權場景,僅是在自己公司展臺上播放了一個宣傳先進VR技術的短片,該短片中有華彩光影公司認為侵權的場景,時長僅為3秒鐘,且與華彩光影作品完全不一致。
時光夢幻公司認為其制作的VR場景作品是改編作品,那就可以用“實質性改變”和“獨創性表達”的標準來檢驗;如果構成了“實質性相似”,那么該VR場景作品就是復制作品。根據部分比對的判斷方法,時光夢幻公司的場景小樣與華彩光影公司雕塑作品雖然在佛語、蠟燭、主體人物的左手及胸腹部肌肉等細節處有一定的差異,但兩者在畫面的主體結構、元素的布置與安排、主體人物姿態和造型、主體人物表情、主體人物服飾等雕塑作品的實質性元素方面基本相同,其并未形成一個不同于華彩光影雕塑作品的新作品,所以可以確認時光夢幻公司在虛擬現實場景的小樣中以及展會上播出的宣傳片顯示的VR場景中使用了華彩光影公司的雕塑作品,構成了“實質性相似”,所以該VR場景作品屬于復制作品,時光夢幻公司侵犯了華彩光影公司作品的復制權。至于該使用行為是對華彩光影公司作品的改編還是復制,應當將VR場景顯示的效果與華彩光影公司作品進行比對,判斷該VR作品是具有獨創性的、不同于華彩光影公司的作品,還是僅對華彩光影公司作品的原樣復制,或者不具有獨創性地稍加改動后進行復制所形成的復制件。
第三個爭議點,時光夢幻公司侵犯了原告作品的改編權還是復制權。如上文所述,時光夢幻公司辯稱,其制作虛擬現實場景時只是稍微借鑒了一下華彩光影公司的作品,同時還參考了其他傳統因素。但是時光夢幻公司在“借鑒”的時候根本沒有取得華彩光影公司的授權,未經許可和授權就使用華彩光影公司的雕塑作品,這是侵犯華彩光影公司的改編權的行為。時光夢幻公司在虛擬現實場景的小樣中以及展會上播出的宣傳片顯示的VR場景中使用了華彩光影公司的雕塑作品,也構成了“實質性相似”,所以該VR場景作品屬于復制作品,時光夢幻公司同樣侵犯了華彩光影公司作品的復制權。因此,時光夢幻公司同時侵犯了華彩光影公司雕塑作品的改編權和復制權。
3.法律總結
根據《著作權法》,美術作品的著作權包括美術作品人身權和美術作品財產權,其中美術作品的改編權與復制權都屬于財產權。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這一條款主要強調“改變作品”和“獨創性”這兩點,因此,判定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要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改變”和“獨創性表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這一條款主要強調“復制”,因此,判定作品是否為復制作品得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相似”。
在著作權相關的法律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復制權是一切其他著作權利的最初形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復制權以外的其他權利。當人們發現保護自己的作品不被改編的權利也很重要時,就開始捍衛自身的作品改編權,因此,改編權便逐步從復制權中獨立出來。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改編權是人們為了保護自身權益促使立法者修改法律條文而逐漸產生的新概念。改編權從復制權中脫離出來,意味著改編和復制獨立存在,改編不再是復制的過程,它意味著有獨創性的內容出現。
改編權開始時寓于復制權,后來又脫胎于復制權,二者相對獨立,都是著作權法律的重要保護對象。雖然現在改編權和復制權二者獨立存在,但是不能說二者毫無關聯。改編權從復制權中脫離,不僅僅意味著法律在不斷自我完善,更是現代權利意識的體現和人民捍衛自身權益的結果。改編權從復制權中脫離出來,也同樣意味著法律鼓勵、支持更多具有獨創性的內容出現。同時我國著作權法將改編權與復制權區分開來,有利于法院的審理與判定,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相關糾紛提供了依據。
(二)北京全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訴同創藍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案
隨著虛擬現實以及現代科技的發展,VR技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以VR為導向的新型產品也逐漸產生。近年來,誕生了很多以VR為導向的產品,除了VR美術作品,還有VR全景攝影作品等產品。目前,新型VR場景作品在著作權的侵權認定上還很模糊,這使新型VR作品創作者的權利維護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但是,不管是哪個領域的作品,都應該完善它在著作權上的侵權判斷標準,以保護著作權人的法定權益。接下來筆者將簡單分析我國首例涉及VR全景攝影作品的著作權糾紛案,借此談一談VR全景攝影作品的著作權侵權的判定細節。
1.案件經過
北京全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同創藍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在其主辦的網站上傳了北京全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故宮》等作品中的76幅VR全景攝影,侵犯了北京全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VR全景攝影作品著作權,而將同創藍天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最終判定,同創藍天公司侵犯了全景客公司對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判決同創藍天公司賠償全景客公司經濟損失462 000元以及合理開支32 500元。
2.爭議點與判決依據
本案共有兩個爭議點,一是該VR全景攝影作品是否受法律保護?二是同創藍天公司是否侵害了全景客對VR全景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第一個爭議點,該VR全景攝影作品是否受法律保護?VR全景攝影作品,是指一種配合VR虛擬技術的全景作品,使體驗者可以獲得虛擬視覺體驗。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認為,該VR全景攝影作品屬于可360°全景再現客觀物體和場景的攝影作品,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二個爭議點,同創藍天公司是否侵害了全景客對VR全景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同創藍天公司未經許可,在其網站上提供了涉案作品的360°全景展示,使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獲取VR全景攝影作品信息,侵害了全景客公司對VR全景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同創藍天公司辯稱,其提供的是信息網絡存儲空間服務,VR全景攝影作品系用戶上傳,其并沒有侵權。但是同創藍天公司并沒有提交有效證據,因此法院經審理認為,同創藍天公司未提交充足證據證明其對涉案作品僅提供信息網絡存儲空間服務,法院判定同創藍天公司侵犯了全景客公司對VR全景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3.案例總結
VR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缺少相關的配套法律,因此創作者面臨的侵權風險也日益增多。VR美術作品著作權的侵權行為,不僅有針對復制權和改編權的侵權,還有針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在面對VR場景中美術作品著作權的糾紛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法律保護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
三、VR美術作品侵權判斷標準
由于VR美術作品不同于其他藝術作品,因此VR美術作品在著作權的侵權行為認定上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接觸+實質性相似”規則是在長期司法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認定被控侵權作品有復制或其他侵權行為的基本規則,為司法實務界所普遍運用。我國司法界在判定相關案例時,一般都是用以下幾種判斷方法:整體比對法、部分比對法和“抽象—過濾—比較”法。“整體比對法”又叫“整體觀念和感覺”檢測法;“部分比對法”又叫“解析法”;“抽象—過濾—比較”法又叫“三步檢驗法”。在判定VR美術作品是否侵犯了著作權時,一般都可以運用以上三種判斷方法,判斷VR作品是否有“實質性改變”“獨創性表達”或“實質性相似”。上述北京華彩光影公司訴北京時光夢幻公司案在判定著作權的侵權認定時,法院就使用了第一、二種判斷方法,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作品的復制權和改編權。新型VR作品如果在改編權和復制權上出現糾紛,那么判定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或復制作品,就可以靈活使用如上的方法進行判別。
四、總結
在立法工作的深入開展下,我國的著作權法律日益完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產品不斷地產生,我國著作權法也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充實新的內容。筆者認為,當我們面對VR美術作品著作權侵權案件時,要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不會與時代的發展相悖。新型VR作品如果在改編權或復制權上出現糾紛,那么判定作品是否為改編作品或復制作品,就看該作品是否有“實質性改變”“獨創性表達”或“實質性相似”。推而廣之,如果在其他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上出現糾紛,也同樣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
作者簡介
王佳慧,2000年生,女,江蘇鹽城人,吉林外國語大學傳媒系,研究方向為著作權侵權案例。
參考文獻
[1]李楊.改編權的保護范圍與侵權認定問題:一種二元解釋方法的適用性闡釋[J].比較法研究,2018(1):63-75.
[2]李陸煒,董昭,容梓朗,等.VR場景中美術作品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標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0(11):171-172.
[3]高婧.改編權與復制權侵權判定方法之厘革—以兩權的“交疊”關系為視角[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20(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