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14歲的少年,按理說也該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見解了,然而,他卻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經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那天,因為對班里的一個同學不滿,他悄悄拿了那個同學50元錢,是那個同學一周的飯錢。在人證物證俱在的情況下,他仍然抵死不承認,說:“我家住著洋房,我上下學有專車接送,會稀罕那點兒錢?”老師很無奈,于是給他父親打電話。
放學后,他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心中做好了承受一切的準備。飯桌上,父親卻像往常一樣,只是問了問他最近的學習情況。他以為父親不會追究這件事了,誰知吃完飯后,父親說:“你到我書房來一下。”他的心又陡然緊張起來,但倔強的他依舊梗著脖子,揚著頭,一副愛誰誰的模樣。
可是一邁進父親的書房,他就傻了眼——父親沏了兩杯茶,放在茶幾上。這是父親第一次把他當作成人,用成人的方式和他聊天。他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感動。
父親給他的茶杯里續了水,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三十年前,有一個少年,也像你這么大。一天,一個同學問他:‘我今天從媽媽的錢夾里拿了五元錢,你敢嗎?他說:‘那有什么不敢的?同學嘲笑道:‘你是咱們班有名的膽小鬼,誰不知道啊!說完,同學就跑出去玩兒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少年想方設法把父親的抽屜撬開,拿走了里面的錢。然后,少年拿著錢去學校里炫耀,請大家吃飯。回到家后,少年看到父親發瘋似的到處找抽屜里的錢,急得都快哭了——原來那筆錢是父親節衣縮食地積攢下來,留給妹妹看病的。妹妹得了急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療。后來,父親到處求人借錢,好不容易湊了幾十元錢,才帶著妹妹去醫院治病。可是因為治療不及時,妹妹留下了后遺癥,每年冬天都會喘得很厲害……”
故事講完之后,他和父親都陷入了沉默。
半天后,父親才說:“那個少年就是我。我偷了父親的錢,耽誤了給妹妹治病的最好時機。每年冬天,你姑姑犯病時痛苦的樣子你也看到了,那就是我少年時犯錯而留下的永久的印跡。”
他的心被震撼了,定定地看著父親。
而后,他從書包里拿出那50元錢,放在茶幾上。父親笑了,說:“明天把錢還給同學,說不定這錢也是人家等著急用的。”
名師點評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也有“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但目的只有一個:催人奮進。面對兒子犯下的錯誤,文中的父親并沒有大動肝火,而是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引導兒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學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