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早升 鞠月



摘要:現如今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藝術類高校是創意輸出的人才基地,更要做好創意人才培養。文章在對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中,分析其進課堂的原因及價值,并講述如何將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融入藝術類院校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探討創新性地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校發展路徑。
關鍵詞:文化創意;非遺傳承;藝術類院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稱為“非遺”)不但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積淀了中華民族豐厚文化,是需要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非遺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增加國家軟實力。
大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激發大學生深厚的愛國情懷、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在文化創意視域下,藝術類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和整理非遺文化資源,將其融入教學實踐,通過變革教育教學觀念,重構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創意設計思維主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教學體系,培養文化創意人才。
1 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概況
楮皮紙制作技藝是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北張村的傳統手工紙制作技藝,楮皮紙是以構樹皮為原料、采用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抄制的紙張。據史料記載,在唐朝,北張村的造紙技藝達到鼎盛,所造的精品白麻紙遠銷朝鮮、日本等國家。北張村所造的白麻紙還是自唐朝至清朝以來奏折和科舉考試用紙,被歷代稱為精品。解放前,北張村手工造的白麻紙是解放區和西安地區的報紙用紙。“人民公社”時期,公社將北張村的造紙工匠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生產,由供銷社統一銷售,造紙技藝頗為興盛。如今北張村造紙技藝沒落,僅剩2戶造紙人家,為非遺傳承人張逢學和馬松勝。
2 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進課堂的可行性
2.1 政府部門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號召,政府部門對非遺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逐漸重視。西安市長安區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長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及研討會,成立了長安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先后兩次攝制保護性影像資料,長安區政府初步規劃在5年內完成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T藝流程、傳承人、原生態勞動工具、秦嶺楮樹種植區和灃河環境等整個保護工作。
2.2 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主要價值
2.2.1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各種途徑傳到西方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史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是一項杰出的發明創造,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北張村楮皮紙生產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整個生產流程不使用任何現代機械,同時也不使用化學品,卻能進行分張。這套生產工藝在國內的手工紙制造業內極為罕見,是研究手工紙工藝演化進程的“活化石”。
2.2.2 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為中國古法造紙技藝之一
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發展歷經唐、宋、明、清,是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北張村自古以來人多地少,手工造紙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都是當地村民生活的主要來源。“倉頡字,雷公瓦,灃出紙,水漂簾。”流傳下來的北張村民謠,成為灃河一帶造紙歷史悠久的有力佐證。
2.2.3 直接推動人類文明及文化發展進程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是書寫載體的一次創新,紙是世界科學、文化的載體,由于它便于攜帶,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傳播,對于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并且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交融和發展。紙的發明是中國為人類文化傳播和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對中國的歷史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2.2.4 確立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增強民族自豪感
2008年6月,陜西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被確定為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逢學帶著這項技藝參加了奧運會“中國故事”文化展演活動。2009年,張逢學被命名為北張村楮皮紙抄制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還赴臺參加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及論壇,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的確立,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同時堅定了民族自信心。
2.3 教學價值
依托陜西民間美術文化優勢,將傳統工匠精神融人育人環節,樹立學生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楮皮紙非遺技藝資源作為設計藝術類院校教學共享財富,構建具有本土文化內涵和創新轉化能力的應用型設計藝術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了解楮皮紙非遺技藝內涵,在將楮皮紙非遺技藝內容引進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楮皮紙非遺技藝的保護與傳承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2.4 創新價值
楮皮紙抄制技藝歷史久遠,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作為中華農耕文化的杰出代表,展現了“樹皮成紙”的整個過程,讓人嘆為觀止。北張村的楮皮紙韌性較好、耐儲存,可用來寫字作畫,保存數百年后字畫仍光鮮如初。造紙的工具看似非常簡單,但造紙的過程卻非常復雜,要經過洗瓤、踏碓、制漿、抄紙、除水、曬紙、揭紙等諸多道工序,細分下來大致要經過10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在此工序基礎上,學生可以加上自己的創新思維,形成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動手過程。如學生可在紙漿中加入各種材質,制作出不同效果的紙張,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認同。
3 陜西省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進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堂的教學策略
3.1 教學目標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變革教育教學觀念,重構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目標,以“匠心精神+藝術素養”作為人才培養核心價值引領,提升“以文化人、以美塑人”的育人實效,建立創意設計思維主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教學體系;從非遺資源融入教學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構建“非遺技藝+設計創意”課程體系;將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資源轉化為教學內容,突出學生設計鑒賞能力、設計創意構思能力和設計與文化傳承能力培養,有效銜接育人目標、教學標準、培養方式、實施過程,為地方應用型高校設計藝術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3.2 教學形式
3.2.1 課程體系
對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文化進行專門化、科學化、系統化研究,通過設計語言轉換,開展可視化、物態化應用研究,將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資源導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群。西京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重置“非遺技藝+設計創意”專業課程體系,全面引導人文認知、設計理念與技能訓練。在開設的《民間美術》《專業考察》《絲網印刷設計》《書籍與印刷設計》《包裝設計》等課程中引入北張村楮皮紙非遺技藝教學內容,加強非遺技藝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創研性升華,系統提升地方工藝特技與教學的聯動性,增強課程配置的實效性。例如,西京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將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納入本科和研究生相關課程,研究生藝術考察課程和本科生的絲網印刷設計課程等。通過對楮皮紙制作技藝的充分了解,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新認識,提高民族自豪感,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當下流行趨勢進行創意設計,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3.2.2 構建實踐平臺
實施“實訓+實戰”“項目+創意”點線面循環遞進式教學體系,形成活學活用、真題真做應用閉環,建立以成果產出為導向、學生體驗為中心、能力培養為目標、作品展示為支撐的創新體系。
搭建“民藝工作坊”,以雙導師制保障實踐能力培養,聘請非遺傳承人為校外導師,納人民間藝人師資庫,建立校內外聯動機制。學生自選工作坊研學,校內外互動四年不斷線,這樣可以系統地引導學生學習非遺技藝,理解非遺技藝中所包含的世代相傳的技藝,讓學生感受“工匠精神”。
3.3教學評價
以“民藝工作坊+實踐基地”為主要平臺,創新“實訓+實戰”“項目+創意”實踐教學新模式,豐富學習任務、激發創新靈感、增強實訓能力。教學評價以體驗一實踐一創新一展示為主,以項目引領、競賽促進,協同檢驗實踐成果,讓傳統匠作體系、社會實踐環節與教學體系相匹配,驅動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帶動課程教學、創新轉化的兩翼。所開設課程采用多元化考核,教師制定課程評價標準,評價伴隨整個學習過程。現如今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各類文創產品設計創新大賽大行其道,可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以設計驅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組織展示作品,引導學生對個人和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從作品構思、學習與創作過程等方面與同學分享,通過在課堂中的學習,以及結合自己的創新思路,表達設計中運用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元素的設計思路。通過學生自評和他評,分析學生的學習收獲,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有效地促進教學研究。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實現設計藝術類師資優勢互補、教學相長。實現創意及設計無縫對接和應用檢驗,以人才培養方式成果的實質性轉化,實現實踐教學革新。
4 結語
西京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經過三年探索,在教學中組織參與重點競賽12項,參與學生300余人;與非遺技藝元素結合的作品年均45項;2021屆畢業設計直接采用或間接借鑒非遺技藝元素,占畢業生總人數15%,體現了非遺技藝資源融入教學后的成果。將非遺技藝融人藝術類高校教學難免存在一些問題,但在教學中一定要明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明確文化認同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抓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機緣,人才培養目標對準區域經濟、文創產業需求,為“非遺”傳承和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陜西省楮皮紙抄制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J034);本文系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非遺技藝賦能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以北張村楮皮紙制作技藝為例”(項目編號:2021ND0403)
參考文獻:
[1]邵卉芳.傳統文化融人民族高校課堂的途徑——以《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規劃》課程為例[J]國際公關,2020(09):256.
[2]王文燕.基于長尾理論背景下的陜西“非遺”造紙技法開發研究[J]造紙科學與技術,2020(03):64.
[3]北張村傳統造紙技藝[EB/OL]博雅特產網.http://shop.bytravel.cn/p roduc e4/heizhangcunchuantongzaozhijiyi.html.
[4]造紙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haidu.com/item/%E9%80%AO%E7%BA%B8%E6%9C%AF/1067447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