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夏婷
摘 要:大多數高中教師處于大班額的教學環境,這使學生很難獲得具有個性化、精準化的教學指導,這也是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但在大數據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各類數據的靈活引用與深入分析構建更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為精準教學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大數據;高中數學;精準教學;數據分析
一、高中數學精準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難以對學生的個性予以充分的重視。精準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是基于大數據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進行記錄,然后再結合相關數據分析結果開展針對性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高中數學教師未實現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密切關注,經常會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而給精準教學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其次,沒有與信息技術融合。科學、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是有效落實精準教學的重要基礎。通過大數據信息分析,能夠對學生整體學習情況有深入了解,然后選擇適合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但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習慣以筆試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難以體現針對性、個性化。最后,不利于推動教育創新。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通過運用精準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推動數學教育事業的革新發展,也能促使更多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1]。
二、大數據背景下師生角色的變化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科學應用,教師能準確了解學情,然后為學生制訂適合他們的多樣性活動,讓他們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樣的教師角色,就從以往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成了輔導者,以此促進教學精準性。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從不同渠道深入了解學生學情,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以及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易錯點等。總之,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能為精準教學的有效落實奠定堅實基礎[2]。
三、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實施高中數學精準教學
(一)通過測試獲得學生學習的數據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測試獲得學生信息,然后基于對這一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學生該階段具體學情的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再開展精準化教學,從而大大提升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這樣在制作試卷的過程中,學校就可以將每一道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直接寫在旁邊,方便學生之后系統歸類、師生查閱。
比如,在講解完“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的相關知識點之后,某教師就為學生設計了下面的試題:
(1)(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在等比數列{an}之中,已知a1=-6,q=3,求數列前n項和Sn。
(2)(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已知數列{an}之中,Sn是前n項和,并且Sn=4an+2(n=1,2,…),求數列前n項和Sn。
通過大數據批閱試卷,教師對學生的錯題一目了然。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錯題本,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易錯點。這樣在之后的試卷講解以及課后輔導中才能更有針對性,可以有效落實精準教學,進而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顯著提升。
(二)結合學習數據優化教學方案
在結合學習數據優化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有一點尤其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對于同樣的知識點,因學生掌握程度不同,出現的錯誤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是比較粗心,審題不仔細,還有一些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應基于對學習數據、學習情況的綜合分析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案,以此提升教學針對性和精準化。比如,有的學生對“函數的性質”這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在為該學生設計輔導方案時,便先引導其對這一知識點的概念性內容進行復習,然后再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復習、掌握本節知識要點、記憶方式、典型題型及解題方法。確保學生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之后,教師設計了下面的典型例題檢驗學生的復習掌握情況,讓學生在實踐分析、解答中進一步提升對函數性質的理解、把握。
例如,求證:函數f(x)=-+1在區間(-∞,0)上單調遞增。
通過這一典型例題的解答,學生既可以在實踐中理解知識,也能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該怎樣解決這類習題。這樣在之后的測試中,再遇到這類題目時,學生便可以輕松、準確作答,提升精準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雨伶,夏敏.基于極課大數據的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理論(A版),2018(1):76-79.
[2]張紅娟.大數據支持下高中數學精準化輔導的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7(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