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010)
本項目地鐵站開通于2009年12月,車站主體面積約34556m2,為明挖三層T型兩線換乘站。車站通風空調冷源采用一次泵系統分站供冷,兩線共用制冷系統及機房,空調設計總冷量為2466kW。冷水機房置于負二層,主機采用2臺額定制冷量為1286kW的定頻螺桿冷水機組,冷凍水供回水溫度為7/12℃,冷卻水供回水溫度為32/37℃。冷水機房內設置了3臺冷凍水泵和3臺冷卻水泵,室外設置2臺冷卻塔,其中水泵為二用一備,水泵及冷卻塔均為定頻運行。項目實施前地鐵運營部門頻繁收到乘客關于車站溫度偏高的投訴,繼而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車站公共區溫度進行了檢測,圖1為2016年夏季某日全天測試的逐時溫度分布情況。

圖1 車站公共區全天溫度
該城市地鐵車站站廳公共區夏季空調設計溫度為29℃,站臺公共區為27℃。如圖1所示,顯然在測試當天溫度值均高于設計溫度。項目實施前,項目組對該地鐵站通風空調系統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能效檢測,以尋求問題的根源,主要檢測對象為制冷主機、空調水泵、冷卻塔等。
測試期間某天20點41分,制冷主機運行數據:冷凍水進水溫度10.9℃,出水溫度8.1℃,冷凍水進出水溫差2.8℃;冷卻水進水溫度28.4℃,出水溫度32.4℃,冷卻水進出溫差4℃。由于本站水系統采用定流量變水溫控制,當冷凍水進出水溫差為2.8℃時,主機的負載率約為56%。根據地鐵車站通風空調系統運行的規律可知,此時大系統和空調小系統均在運行,同時執行的是小新風空調工況。經對通風空調系統進行分析,本站大、小系統空調設計冷負荷的比值約為3∶2,記錄時刻雖然已是晚高峰客流之后,但車站公共區的平均溫度約為29.5℃,已經超過站廳設計溫度29℃和站臺設計溫度27℃。經上述分析,制冷主機制冷量輸出顯然不足,圖2為制冷機房全天制冷功率與電功率變化曲線。
由圖2可知測試當天制冷機房全天最大的制冷能力約1300kW,約占額定制冷量53%,制冷主機的COP(制冷主機制冷量與耗電功率的比值)約為2.8~3.2。

圖2 制冷機房全天制冷功率及電功率變化曲線
測試期間車站冷負荷已接近設計冷負荷,然而據測試結果來看,制冷機房的供冷能力即使是在峰值也僅達到設計能力的53%,顯然不滿足環境溫度控制的需求。綜合測試結果及分析來看,冷水機房供冷能力下降嚴重是車站環境溫度不達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解決車站溫度偏高的問題,建議對車站原定頻螺桿制冷主機進行更換,以確保機房的制冷能力。結合地鐵通風空調系統逐時冷負荷特性,系統大部分時段都是處于部分負荷運行的狀態,因此建議新制冷主機采用部分負荷工況下COP較高的機組以滿足節能要求。
本站采用兩臺冷卻塔,冷卻塔布置在地面高風亭頂部,風亭位于城市交通干道旁,距離冷卻塔約30m處為輕重餐飲混合的商業建筑群。本站采用的是橫流式冷卻塔,額定流量為345m3/h,額定電功率為11kW。經現場勘察與分析,發現冷卻塔結垢問題、填料老化問題非常嚴重,散熱性能下降嚴重。上述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制冷主機的COP,也大幅增加了冷卻塔的清洗頻率,通風空調系統運行不節能的同時也增加了運營的運維成本。
眾所周知制冷循環為逆卡諾循環,制冷主機的冷卻水供水溫度將直接影響到逆卡諾循環制冷系數,而冷卻水的供水溫度與冷卻塔的性能息息相關。換而言之,冷卻塔的散熱性能已直接影響制冷主機的能效,進而影響通風空調系統的能效。結合地鐵運營部門反饋的維護頻率,為提升環控系統的能效,建議更換兩臺冷卻塔。
本站水系統水泵均按兩用一備設置,原設備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水系統水泵均按兩用一備設置參數
本站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均采用定頻運行,圖3為測試期間某天的冷凍站設備用電占比情況。可知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用電量占比接近30%,略高于常規車站的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節能空間。

圖3 冷凍站各設備用電占比情況
經對現場水系統管網進行水力計算,當冷凍水供回水溫差為5℃時,冷凍水泵的選型揚程約為31.4m,略小于設備配置的35.7m揚程。當冷卻水供回水溫差為5℃時,冷卻水泵的選型揚程約為23.1m,小于設備配置的28.6m揚程。顯然空調水泵的揚程配置較實際需求偏大,因此有一定的節能空間。
空調冷凍水相比于傳統的5℃供回水溫差,適當加大供回水溫差可有效降低空調水系統輸送能耗。冷凍水溫差改變前后水泵的流量Q(m3/s)、揚程ΔP(Pa)和功率N(kW)有如下關系:

本次改造中若將空調冷凍水供回水溫差調整為7℃后,額定冷凍水流量減少至之前的70%左右,則揚程也將由之前的35.7m下降至20.1m。原空調水泵為定頻水泵,冷凍泵直接計算效率為58%、冷卻泵直接計算效率為68%,隨著一次泵變流量系統在地鐵車站中應用的普及,一次泵變流量系統所帶來的節能效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節約輸送能耗的角度而言,建議對原空調水泵進行更換,同時選用新的高效變頻水泵匹配改造后的運行工況。
本項目實施過程對制冷主機、冷卻塔及空調水泵進行優化和重新選型,目前車站通風空調系統已實現健康、節能運行。環境溫度由改造前基本失控到可控,系統運行由手動運行到全自動運行。本項目在解決了溫度問題的同時取得了非常好的節能效果,經第三方機構鑒定綜合名義年節電率達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