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 彭進喬 楊曉菲 姚才逵 王天明 董蓉嬌 梁泉



摘 要 以20個品系(種)草珊瑚套種于橡膠林,結果表明:不同品系(種)株高、地徑、生物量、產量差異較大,產量以廣西臨桂品系最高,667 m2達1 022 kg,異嗪皮啶含量以福建南平品系最高達0.956 mg·g-1;迷迭香酸的含量在夏秋季較高,異嗪皮啶的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較高;篩選出適宜橡膠林下套種的2個優良品系,且秋季采收最為適宜。
關鍵詞 草珊瑚;異嗪皮啶含量;迷迭香酸含量;產量;采收期;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
中圖分類號:S435.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109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屬于金粟蘭科多年生常綠亞灌木,又名腫節風、滿山香、觀音茶,干燥全株藥名腫節風[1]。草珊瑚喜溫暖濕潤陰濕環境,生于海拔50~1 306 m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陰濕溝谷,或郁閉度在0.7左右的林下,喜腐殖質層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2-3]。野生資源主要分布于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4]。作為我國常用的大宗中藥材,草珊瑚全草可入藥,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5],含有異嗪皮啶、香豆素、苯丙素、黃酮、木脂素、酚、酚酸和有機酸類等化合物[6],具有抗腫瘤、抗菌、降血糖等作用[7-8],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9]。
目前對草珊瑚的研究大多數集中于種苗繁殖、林下種植和藥理等方面,而對于草珊瑚優良品種篩選方面研究較少。我國擁有極其豐富的草珊瑚資源,由于篩選指標不夠完善,很多草珊瑚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優良品種是藥材質量穩定的基礎和保證,因此需要開展優良品種的選育。因此,通過將草珊瑚與10年生的橡膠林進行套種,測定和比較移栽18個月草珊瑚生物量、產量和異嗪皮啶含量,比較春、夏、秋、冬4個時期異嗪皮啶、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含量,以此來篩選出草珊瑚優良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為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茂名華建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滄源縣班老鄉的橡膠林基地,選擇10年生橡膠林的南面下坡位置種植草珊瑚。
1.2 供試材料
從江西、福建、廣西等省收集草珊瑚種質資源(居群)共6個居群20份材料,樣品編號及收集地點見表1。上述試驗材料由滄源縣茂名華建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經普洱市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所藥師鑒定。
將上述6個地方居群共20份草珊瑚材料的種子,直播育苗,1年后移栽橡膠林,2年開花結實。經過兩次選擇典型株系—采集種子—播種育苗—幼苗移栽橡膠林的過程,然后采集6個地方居群的典型植株種子,直播育苗,幼苗移栽橡膠林,形成品系,用于產量和品質試驗。
1.3 試驗設計
選擇10年生的橡膠林朝南向的坡地,郁閉度為0.5~0.6,橡膠樹行距5 m。由于橡膠林的坡度較大,統一在兩行橡膠林的中間位置開挖臺地,起畦套種草珊瑚。采用1年生草珊瑚種苗移栽在上述橡膠林臺地中,小區長400 cm,寬240 cm,小區面積9.6 m2,株距40 cm×40 cm,種植深度30 cm,6個行區,每個小區計60株,3次重復,共180株。
2019年4月2日進行移植,2020年10月18—20日進行田間調查和測產。田間生長期18個月。
1.4 田間管理
移栽前,除去橡膠林地內的低矮灌木、草本植物,在2行橡膠樹中間開挖臺地,起畦種植草珊瑚。有機肥1 000 kg/667 m2、過磷酸鈣50 kg/667 m2。采用800倍多菌靈浸泡根系5 min以防止根系腐爛,移栽結束澆透水。定期觀察,若發現有死苗,及時補栽。
春夏每月除草1次,秋冬每季除草1次,每年中耕3~4次,適當灌溉,保證土壤濕潤、疏松透氣。每年春夏各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450 kg/hm2,氯化鉀75 kg/hm2。冬季結合培土,根際處施1次商品有機肥1 000 kg/667 m2。
1.5 調查方法和測試指標
生物量:采取隨機取樣法,對于每個品系(居群),每個重復隨機取樣3株,共9株,測定苗高、枝條數及葉部、莖部和整株的生物量。
產量:品系(居群)每重復實收9.6 m2計產,折合667 m2產量進行比較。
收獲期活性成分含量測定:2020年10月18—20日收獲時,每居群每重復取樣2株,干燥混合后測定草珊瑚莖葉異嗪皮啶含量。
不同采收期活性成分含量:在草珊瑚移植1年后,分別在2020年3月15日、6月18日、9月30日和12月10日4個時期采摘廣西臨桂市品系草珊瑚的根、莖、葉,干燥混合后測定草珊瑚莖葉異嗪皮啶含量和迷迭香酸含量。
1.6 異嗪皮啶含量測定方法
草珊瑚異嗪皮啶含量和迷迭香酸含量委托云南華測檢測有限公司測定。
采用HPLC法檢測不同采收期的草珊瑚莖葉中的異嗪皮啶、迷迭香酸含量。測量方式按照2020年版《中國藥典》腫節風中異嗪皮啶、迷迭香酸含量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草珊瑚樣品:草珊瑚樣品采自滄源縣茂名華建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滄源縣班老鄉的橡膠林套種草珊瑚基地,根、莖、葉分開曬干,備用。
異嗪皮啶對照品:由云南省藥品檢驗所提供(批號:0837-9902),HPLC測定對照品純度為99.99%。
試劑:水為純水,乙腈為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儀器:996(PDA)檢測器,SB3200型超聲波提取器(300 W,25 kHz),Waters-51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
色譜條件:色譜μ-BondpakTMC18柱(300 mm×
3.9 mm,10 μm);流動相乙腈-0.1%磷酸溶液(20∶80);檢測波長為344 nm。
線性關系:將17.5 mg異嗪皮啶稱量到5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得異嗪皮啶樣液,分別取
1 mL、2 mL、3 mL、5 mL、10 mL、15 mL樣液放入
25 mL容量瓶中且用甲醇稀釋并定容,進樣20 μL。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進樣量為橫坐標繪制工作曲線,得到回歸方程A=2 755-120.65 M+31 401.04,r=0.999 4,線性范圍為0.070 9~0.426 9 μg。
樣品測定:先將干燥草珊瑚全株(根、莖、葉)粉碎后過3號篩。準確稱取粉末0.4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水90 mL,靜置一夜,超聲處理1.5 h,取出,冷卻,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
25 mL,濃縮至近干,加入5 mL純水溶解后轉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提取5次,每次取10 mL加入合并氯仿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并轉移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另取適量的異嗪皮啶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4 μg的對照品溶液。上述兩溶液各20 μL進樣,按上述色譜條件計算供試品中異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田間性狀與生物量比較
種植草珊瑚18個月后,草珊瑚田間性狀與生物量比較,見表2。
由表2可知,不同來源地草珊瑚品系生長情況各有差異。株高從高至低依次是廣西臨桂、福建南平、江西九江、福建三明、江西新干、廣西靈川。地徑從高至低依次是福建南平、廣西臨桂、福建三明、廣西靈川、江西九江、江西新干。平均地上部產量(莖+葉的干重)依次是廣西臨桂、福建南平、廣西靈川、江西九江、福建三明、江西新干。
2.2 產量結果
莖、葉是草珊瑚的主要藥用部分,根系有效成分含量較少,且草珊瑚作為多年生植物,連根拔起會影響其次年產量。因此,草珊瑚的莖、葉生物量直接關系到產量和經濟效益,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種質資源優劣的指標。不同來源地草珊瑚居群測產結果比較見表3。
由表3可知,產量由高至低是廣西臨桂1 022.73 kg、福建南平1 004.21 kg、福建三明894.89 kg、廣西靈川861.54 kg、江西新干841.16 kg、江西九江787.43 kg。其中,廣西臨桂、福建南平與江西九江之間的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2.3 異嗪皮啶含量
不同來源地草珊瑚居群異嗪皮啶含量測定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不同來源地草珊瑚居群異嗪皮啶含量差異較大,草珊瑚居群異嗪皮啶含量由高至低次是福建南平為0.956 mg·g-1、廣西臨桂0.782 mg·g-1、江西新干
0.754 mg·g-1、福建三明0.663 mg·g-1、廣西靈川
0.467 mg·g-1。對照中國藥典草珊瑚藥材異嗪皮啶標準含量≥0.2 mg·g-1,上述所有樣品的異嗪皮啶含量均超過藥典規定的標準。其中,福建南平與江西九江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2.4 最佳采收期研究
在草珊瑚移植1年后,分別在2020年3月15日、6月18日、9月30日和12月10日4個時期測定草珊瑚莖葉異嗪皮啶含量和迷迭香酸含量,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全年的不同收獲季節中草珊瑚的有效成分含量具有顯著差異。除3月外,異嗪皮啶含量均可滿足藥典要求,且異嗪皮啶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較高。上述所有樣品全年的迷迭香酸含量達到了藥典的要求,且迷迭香酸的含量在夏秋季相對偏高(迷迭香酸含量≥0.2 mg·g-1)。
在上述4個采收時期中,有效成分最高的季節在秋季,生物量最高的季節也是秋季,綜合以上因素可見,選擇秋季作為采收季節最為適宜。
3 結論與討論
草珊瑚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林下中藥材。相關研究表明,林藥套種表現出良好的經濟價值,也是今后重點研究的方向。黃麗燕研究結果表明,桉樹林下人工栽培草珊瑚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0]。王生華研究表明,林分郁閉度對草珊瑚藥材質量和生長的影響最為顯著,其大小均會影響草珊瑚的生長發育[11]。盧秀貞研究表明,中郁閉度的林分更有利草珊瑚生長[12]。趙福宏研究表明,林下套種草珊瑚是一種經濟效益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投資回報率高且收益穩定[13]。本研究測定了在橡膠林下套種的來自4個省份21個品系(居群)草珊瑚生物量、異嗪皮啶、迷迭香酸活性成分含量等,以產量和總活性成分含量為考察指標,篩選出廣西臨桂、福建南平居群為最具推廣品系。橡膠林下套種草珊瑚經濟發展模式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草珊瑚栽培和采收分級標準的制定、采后處理技術的成熟等。我國擁有極其豐富的草珊瑚資源,由于篩選指標不夠完善,很多草珊瑚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今后應將更多的評價指標加入到草珊瑚評價標準中。此外,應加強對篩選方法的研究及確立合理科學可行的綜合評價方法。
草珊瑚為常綠亞灌木,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采收的時間對草珊瑚成分有一定的影響。張超德研究表明,草珊瑚的質量和收獲的時間聯系緊密,在不合適的時間采摘草珊瑚會降低草珊瑚產量及藥用價值[14]。溫柔等研究表明,隨著季節變化,異嗪皮啶在秋冬兩季含量較高[15];迷迭香酸在8—10月含量較高。包俠萍研究表明,異嗪皮啶含量以3月、6月、7月3個月的含量最高[16],平均含量≥0.030%。本研究結果表明,迷迭香酸的含量在夏秋季較高,異嗪皮啶的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較高,因此,秋季為草珊瑚的最佳采收季節,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但不同生態條件下適宜采收的具體時間,還需進一步研究。
橡膠林下移栽18個月后,綜合不同來源地草珊瑚居群田間生長狀況(株高、地徑)、平均單株地上部干物重、平均單位面積產量和異嗪皮啶含量等指標,認為廣西臨桂、福建南平居群為優良品系,推薦生產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韓倩,武曉林.腫節風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吉林農業,2017(8):63-64.
[2] 林建芳.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套種的草珊瑚生長差異[J].防護林科技,2014,131(8):8-10.
[3] 黃寶優,藍祖栽,姚紹嫦,等.廣西腫節風種質資源調查及質量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4(1):33-36.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0卷(第1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79.
[5] 溫柔,于歡,嚴麗萍,等.草珊瑚質量標準研究概況[J].江西中醫藥學院院學報,2020,32(5):112-115.
[6] 聶小英,鄭東升,陳陽峰,等.草珊瑚耐陰特性與林下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20,34(6):605-608.
[7] 姜伶,李景輝.中藥腫節風的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執業藥師,2014,11(4):29-31.
[8] 李基生.不同移栽密度對草珊瑚苗木生長的影響[J].福建林業科技,2020,47(4),60-62.
[9] 吳遠媚.桉樹林下套種草珊瑚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10] 黃麗燕.桉樹林下人工栽培草珊瑚的可行性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8):73-74.
[11] 王生華.林下生境對草珊瑚生長、形態和質量的影響[J].三明學院學報,2013,30(6):81-86.
[12] 盧秀貞.杉木林下套種草珊瑚試驗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8(3):26-27.
[13] 趙福宏.試論林下套種草珊瑚的栽培技術[J].綠色科技,2016(11):57-58.
[14] 張超德.林下套種草珊瑚的栽培技術[J].藤縣林業科學研究所,2017(4):27.
[15] 溫柔,于歡,嚴麗萍,等.草珊瑚質量標準研究概況[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2(5):112-115.
[16] 包俠萍.草珊瑚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考察[J].海峽藥學,2014,26(12):42-4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