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倩
認 ? 識 ? 黨 ? 旗
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的黨徽、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黨旗的紅色象征革命,金黃色的錘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那么,大家了解黨旗的誕生過程嗎?
中國共產黨黨旗是黨的象征和標志之一。我們今天看到的黨旗并非自黨的成立之日起就存在。黨旗從無到有直至定型,經歷了較長時間,其過程與黨發展壯大的歷史密切相關。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各地黨組織模仿俄共(布)旗幟的式樣,以鐮刀斧頭作為標識,具體規格式樣不盡相同。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南昌起義”時,因為形勢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打出國民黨的旗幟。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及其他場合多次強調:“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中提出,應該打出一面工農革命軍的旗幟,并要何長工負責設計。這面旗幟用鮮艷的紅布制作,在中央縫著一個黃色五角星,在五星的中心是鐮刀和斧頭,白色旗套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從此,我們黨和軍隊有了自己的旗幟。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第十四號通告:最近工作綱領》,明確指出:“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鐮為標志。”基本框定了黨旗的輪廓和構成要素。
1933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把黨旗黨徽中的“斧頭”圖案調整為“錘子”圖案。由于戰事頻繁,這項決定未能全面貫徹執行。此后,在黨旗的有關表述與制作使用中,出現“斧頭”和“錘頭”混用的現象。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會場上的六面黨旗鮮艷奪目。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懸掛黨旗。
新中國成立后,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非常關心黨旗的問題。1950年6月,他就黨旗問題致信劉少奇,并附三套黨旗圖案及說明。同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制作方案:“旗面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桿套為白色。”此后,關于黨旗規范式樣一直沒有正式統一的規定。
直至改革開放后,黨旗的問題才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正式定下黨旗規范:“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從此,中國共產黨黨旗有了統一明確的規范。
(本文來源于2020年6月29日《學習時報》,摘自《中直黨建》2018年第7期)